北京一法院司法拍卖两年成交破6亿 双十一也搞促销
部分拍卖物品
大到房产、汽车,小至挎包、手机,随着司法网拍标的丰富,也吸引了越来越多市民的关注。昨天,北京市三中院针对该院近两年来司法网拍情况进行了通报。据统计,截至今年10月底,该院网拍金额高达6亿余元。其中一个迪奥挎包,在以300元起拍后,最终成交价格为8446元,溢价率2715.33%,成为该院网拍溢价率最高的标的物,而在拍卖一部iPhone时,围观人数高达6.1万余人。
司法网拍成交总金额破6亿
据三中院通报,自2015年3月启动首次司法网拍,截至今年10月31日,该院通过司法网拍处置财产的案件数为97件,上网拍卖119次,共计拍卖96件标的物,成交67件,成交金额总额为6.17亿元,成交率为69.8%,平均溢价率为35.43%,为当事人节省佣金308万余元,平均每件拍品围观人数达8092人。其中动产平均拍卖时间10天,不动产平均拍卖时间35天。
法院表示,网络拍卖较传统委托拍卖形式,动产平均节省拍卖时间25天,不动产平均节省拍卖时间35天。
首饰玉器皮包溢价率最高
三中院表示,2015年该院移送财产处置的案件数为40件,成交金额为2204余万元。但随着执行力度加大,2016年截至10月,移送财产处置案件数为57件,成交金额为5.9亿余元,约是2015年的27倍,涉及住宅、厂房、商业用房、建设用地使用权、股权等,基本上涵盖了大部分涉讼资产。
据该院统计,首饰、玉器、皮包等生活用品类拍品成交率为87.5%,均为一次拍卖成交,平均溢价率为972.27%;平均每件拍品报名53人、出价290次,成交率及溢价率均为最高,且竞价最激烈。
司法网拍借“双十一”促销
而在“双十一”来临之际,三中院也结合商机,策划推出 “双十一”司法网拍专场拍卖会。最终全场拍品溢价率达108%、成交率达63%、成交额总计10.2万元、围观人数高达近4万人,累计节约佣金5000余元。
另一方面,为解决房产标的受众有限的问题,三中院还率先在全市法院与银行建立网拍房产按揭贷款工作机制。对于无抵押权房产,设计了先过户抵押后放款的流程,对于有抵押权房产,则实施先放款后过户抵押的流程。
“最”拍卖
参拍人数最多
337人
2015年5月26日,拍卖iPhone5手机1部,337人报名参与竞拍,竞价153次,最终以2504元成交。
竞价最激烈
15.6万元
2016年8月26日,拍卖和田玉一块,经484次竞价,延时133次拍卖;最终以15.6万元成交,溢价率达940%。
围观人数最多
6.1万人
2015年12月21日,拍卖白色iPhone手机一部,高达6.1万人围观拍卖。
溢价率最高
2715.33%
2016年5月26日,拍卖迪奥黑色挎包一个,300元起拍,最终以8446元成交,溢价率2715.33%。
■法院提醒
警惕“职业竞买人”
三中院表示,随着网拍推进,也逐渐发现出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首先是出现了中介非法牟利现象。法院表示,在今年9月网拍一套房产中,拍品信息在淘宝网挂出后不久,法院人员带着意向竞买人看房时,突然发现房门无法打开。经调查得知系中介擅自换锁所为,后该房产流拍。在第二次拍卖时,又有中介与竞买人签订中介服务合同,开出打包价,以竞买人名义竞拍,从中按房产成交价的比例收取服务费。
经过调查,法院发现,这是由于竞买人对网拍程序不了解,中介机构趁机揽活非法牟利。部分市民因对司法网拍程序不熟悉,中介事先在网上搜寻房源,并与客户签订中介服务合同,约定先缴纳一部分中介费后保证客户如约竞拍成功,然后按图索骥私自联系客户上门看房,最后冒名顶替以客户名义竞拍,从中赚取差价,成为专门操控司法网拍的职业竞买人。
别做“悔拍者”
另外,小型动产类拍品竞买人“悔拍”情况也很突出。据统计,三中院已有11件手机、手表等小型动产发生悔拍。法院也提醒,不同于普通网络购物,司法网拍是一项非常严肃的司法活动。对于“悔拍”行为,法院除将“悔拍者”列为司法拍卖黑名单外,还会按照相关法律规定对“悔拍者”就重新拍卖低于原拍卖价款的差价部分强制执行,以保障司法拍卖秩序,维护司法权威。
北京晨报记者 黄晓宇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