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乡村敞开大门 乡愁引来游客

2016年12月27日 07:27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经济日报》   李华林

  图为江西婺源县篁岭村徽派建筑乡村景色。近年来,江西省婺源县实施“发展全域旅游,建设最美乡村”发展战略,力争建成“村村秀美、家家富美、处处和美、人人淳美”的美丽乡村。 新华社记者 李明放摄

  这是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一处瀑布旁的农家客栈。今年以来,甘肃省陇南市宕昌县加快推进“旅游富民工程”,挖掘乡村古院落、特色饮食和藏羌民俗风情等地方特色,积极发展农家乐、深度乡村体验等旅游产业,建成了一批不同主题的特色旅游村。 新华社记者 陈 斌摄

  “池塘边的榕树上,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美丽的田园风光,唤起了多少人儿时的回忆,承载着多少游子的乡愁。伴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的兴起,一个个原本闭塞落后的乡村,对外面的世界敞开了大门。越来越多城里人走进农村,越来越多农村人的腰包鼓了起来。

  新业态改造传统农业

  “乌黑的汉茶,乌黑的茶垛,高过青衣江边绿色的山坡……”一曲优美的《汉之茶》唱出四川雅安悠久的茶文化。曾经背夫高歌、马蹄铃响的茶马古道如今已换了天地:游客穿梭,生态旅游区罗布,农庄、酒店、餐馆遍地开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正在蜀西之地兴起。

  雅安名山区中峰乡牛碾坪的万亩生态观光茶园,修建了观光道路、餐饮区、儿童娱乐区,游客可以看到蒙顶山等多种茶叶品种的喷灌种植,还能体验采茶的乐趣。51岁的茶农王凤芝告诉记者,茶园变成景区后,喷灌设施装上了,田间道路硬化了,采茶运茶方便多了。仅今年“五一”期间,牛碾坪观光茶园就接待游客3万人次,实现综合收入150万元。

  在雅安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之路上,类似牛碾坪生态观光茶园的例子不在少数。雅安市市长兰开驰介绍,雅安按照“农业景观化、景观生态化、生态效益化”的思路,建设了生态茶叶、生态蔬果、生态果药3条产业经济走廊;打造了100个精品旅游村寨、100个幸福美丽新村、100个农村新型社区和100个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示范点。

  “田园变公园、园区变景区、农房变客房、产品变商品”。近年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新业态促进了传统农业的提档升级,在各地方兴未艾。据不完全统计,2015年全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22亿人次,营业收入超过4400亿元,从业人员790万,带动550万户农民受益。

  与其他旅游产品不同,乡村旅游最吸引人的,就是乡村特有的“土气”。千城一面的城市,快速消失的村庄,使许多人感到乡情难觅,乡愁难寻。城里游客去乡村旅游,希望能回味“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意境,体验到鸡犬相闻、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田园景象。

  赣南古村、山西大院、陕西袁家村……许多地方结合当地的历史传统、自然风貌,重建传统“乡魂”。在农家乐、民俗村、休闲农园、休闲农庄等形式基础上,创新形式多样、特色各异的产业发展新途径。

  政府也出台了各项措施鼓励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2016年中央一号文件专门提出要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之成为繁荣农村、富裕农民的新兴支柱产业。农业部联合发展改革委、财政部等14部门出台《关于大力发展休闲农业的指导意见》,对“十三五”时期行业发展提出了明确的任务要求。财政部和农业部安排12亿元的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试点示范项目,以及发改委和农业部等部门实施的一二三产业融合“百千万”工程中,均将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作为重点支持内容。可以想象,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未来将是整个旅游市场中的一块大蛋糕。

  农民得到更多实惠

  经过几年实践探索,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形成了在政府统一规划引导下,以农民为主体,社会资本热情参与的局面,成为人才、资金、管理、信息等要素加速回流农村的重要通道,经营主体更加多元,分工分业更加精细。

  在广西,农民与投资商合作经营、农民股份集资参与利益分享;在浙江丽水,民宅两权分离、资产入股、受益共享机制开始试行,既推动了产业的发展,又提高了农民的工资性、财产性和家庭经营收入,农民从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中得到了更多实惠。

  重庆綦江区万隆村不少村民近两年收入颇丰。“这里是避暑休闲的好去处,来自周边和外省的游客络绎不绝。”走进万隆村李公坝,从一条隧道穿山而入,眼前豁然开朗,只见小桥流水人家,薰衣草次第开花。重庆市綦江区石壕镇人大副主席赵娅梅介绍,李公坝原是个天坑,长期以来“藏在深闺人未识”。直至近年綦江区政府对其进行开发,这个“世外桃源”才得以和世人见面。

  家乡变成景区,不少外出打工的人开始陆续回乡创业。今年40岁的阳华忠,前几年在重庆市从事摩配行业,石壕镇发展乡村旅游后,他回乡搞起了蜜蜂养殖,还经营起一家玖莲农家乐,去年家庭收入近8万元。赵娅梅说,目前万隆村已发展花坝糯玉米3000亩,方竹笋、脆红李、花坝山羊等农产品也形成一定规模,通过引导农业产业与旅游产业结合,促进人均增收8000余元。

  农民利用闲置房屋和生产资料开展旅游经营,改变了千百年来依靠农业生产的单一发展模式,优化了农村经济结构,还能促进脱贫增收。据统计,全国12.8万贫困村至少50%具备发展乡村旅游的条件,发展乡村旅游的贫困村又可以带动70%的贫困户脱贫。

  2015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促进旅游投资和消费的若干意见》强调实施乡村旅游提升计划,开拓旅游消费空间,特别是强调大力推进乡村旅游扶贫。到2020年,全国每年通过乡村旅游带动200万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扶持6000个旅游扶贫重点村开展乡村旅游,实现每个重点村乡村旅游年经营收入达到100万元。

  提档升级势在必行

  随着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热潮的兴起,各地乡村旅游点的数量激增,问题也随之显露:旅游产品趋同,景点单一,出现千村一面;村庄地域面积较小,粗制滥造,难以满足游客内心诉求;从业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相关部门管理不到位,不可避免出现恶性竞争,食品安全难以保障。

  “刚开始还觉得挺新鲜,可去多了也觉得没什么意思,到哪里都差不多。”对于乡村旅游,长沙市民童文谦残存的印象并不怎么美好。

  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要提档升级,基础设施建设、乡村文化传承、农民素质提升,都与之息息相关,牵一发而动全身。这两年,国务院办公厅在《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等文件中,强调要加强规划引导,拓展农业多种功能,大力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推进农业与旅游、教育、文化、健康养老等产业深度融合。

  不少地方在筹划乡村旅游转型。比如,湖北积极推进“互联网+”与美丽休闲乡村融合,各类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应用互联网思维和技术,改造传统的乡村休闲旅游业,让古老的传统村落、特色的民俗风情、悠久的人文故事、现代的美丽新村走向全媒体时代的广阔天地。

  有些乡村通过引进现代旅游企业,特别是国际知名管理企业,改变了基础设施陈旧落后状态,从无序开发跃入现代化管理。像阳朔的悦榕集团、瑞盛国际,九寨沟中查沟的希尔顿集团等。

  从本质上看,发展乡村旅游的最终目的是进行新农村建设,同时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加强规划统领,引导有序发展,对各个乡村给予合适的定位,形成错位发展的格局是未来乡村旅游升级的方向所在。(经济日报记者 李华林)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