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开富:踏遍青山心不老
1月13日,罗开富在家中书房伏案工作。 经济日报记者 高兴贵摄
右图 罗开富在长征路上途经宁夏与甘肃交界处时,饮用蒲河水解渴。
左图 贵州遵义县的一位老阿婆,在向罗开富介绍当年红军给老百姓分盐巴、分粮食的情况。 (资料图片)
人物小传
罗开富,浙江湖州南浔人,经济日报社原常务副总编辑。
1984年10月16日,时年42岁的罗开富从江西瑞金出发,按当年中央红军长征的路线和时间开始徒步采访,行程25000里,于1985年10月19日如期到达终点——陕北吴起镇。期间,他用汗水甚至生命做支撑,写下了300多篇来自长征路上的日记。
如今,虽已年过古稀,罗开富仍笔耕不辍,著有《来自长征路上的报告》《红军长征追踪》《见证征程》《感动征程》等多部长征题材作品,被称为“长征记者”。
在黄金赌城娱乐新闻界,有这样一位传奇记者:
他是红军长征“半床棉被”故事的挖掘者、记录者、传播者,“什么是共产党?共产党就是有一条被子,也要剪下半条给老百姓的人。”这句话从他的采访本上传遍全国。
他是继红军之后,完全按长征原路、同样用时368个日夜徒步走完25000里全程的世界第一人。
他是唯一连续两年获黄金赌城娱乐新闻奖一等奖的记者。
他重走长征路的日记结集作品——《红军长征追踪》,与美国记者埃德加·斯诺的《西行漫记》、哈里斯·索尔兹伯里的《长征:前所未闻的故事》一起被知名高校定为新闻系学生的必读作品。
他就是著名“长征记者”——罗开富。
走不够的长征路
2017年1月13日,76岁的罗开富在家中书房内接受《经济日报》记者的专访。
就在1月10日,罗开富刚刚从贵州习水县调研归来。“这次我踏访了红军长征时住过的一个山洞,位于九凤山石岩寨。哎呀,那个山洞可不得了。1935年1月29日,开国大将陈赓、开国上将杨得志护送6位负伤的战友到洞里养伤,大家一起还在山洞里过了春节。我考证了,1935年1月28日红军一渡赤水,他们是在战斗中负伤的。那一年春节是2月4日,时间是吻合的。”说这话时,罗开富的眼睛闪着亮光,透露着兴奋和欣慰。
在踏访山洞的过程中,罗开富冒着严寒翻山越岭,得了重感冒,接受采访时还不时咳嗽。“那个地方很隐蔽,没有当地同志的帮助是找不到的。我们赶上了冻雨,衣服淋湿了,皮鞋也进了泥水湿了个透。我告诉你,一开始只有12个人陪我,后来人们听说我是来寻找红军长征遗迹的,不断有人加入进来,到达山脚时已经有40多个人了。你看看,当地群众对红军的感情是多么深厚啊。我得个感冒是不是也很值啊?”罗开富风趣地说。
长征永远在路上。对于罗开富来说,长征路是走不完的,也是走不够的。从第一次徒步重走长征路到2017年,罗开富已经10多次重返长征路采访调研,其中3次是全程。
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讲述的唯一一个长征故事——“半床棉被”的故事,就源自罗开富徒步重走长征路时,在湖南汝城县文明乡沙洲村的采访。1934年11月6日,3位红军女战士在村里留宿徐解秀老人的家里,4个人盖着她床上的一块烂棉絮和一条女红军自带的被子。第二天下午3点多,红军要开拔了,3位战士把她们仅有的一条被子剪下半条送给她。
因为重走长征路的独特经历,罗开富在国内外新闻界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有媒体这样写道:“众多成名记者的经历,比如黄远生、邵飘萍、邹韬奋、范长江、穆青、罗开富等,他们的名字都和知识、艰苦、劳累、勇敢甚至生命紧紧联系在一起。”
谈及多次重返长征路的感受,罗开富深情地说:“我每次重返长征沿途地区,都有一种感觉,就是我们谁也不认识谁了:我无疑斗不过岁月,而长征沿途地区的面貌日新月异,都一次比一次年轻了。不变的是,当地百姓对党的深厚感情,对红军的无尽怀念!”
开国上将称“英雄”
在采访中,罗开富回忆起徒步重走长征路过程中的一站。1985年5月28日,他从早上7点钟走到晚上9点半,行程110多里路,走到了四川泸定县的泸定桥。这个时候,他的体重已经从出发时的148斤下降到98斤,在贵州黎平过雪山时左腿小腓骨骨折,并且患上了黄疸型肝炎,一直在医生护理下边输液边赶路。当年飞夺泸定桥的总指挥、开国上将杨成武已经在泸定桥头等候他。杨成武对陪同他来看望罗开富的《经济日报》首任总编辑安岗说:“8万多红军,长征至泸定时剩下3万多人。罗开富走到这里还是完整的,只伤了一条腿,也是个英雄啊!”
英雄不是好当的。徒步重走长征路的一年间,罗开富按照《经济日报》编辑部的要求,做到了必须走原路,每天走到的地方必须是50年前红军主力当天的宿营地,每一程都有向导签名,以示证明。368个日日夜夜,每天平均走75里路,每天写一篇报道、一篇日记。几乎每天只能睡3个多小时,身体逐渐虚弱。途中曾得了疥疮、眼疾、肝肿大、胆囊炎、腿疾、腰肌劳损等,有时发高烧或累至昏迷,被救醒来后还是按日程坚持走,他受的外伤更多。在遇到这些困难时,沿途各地的干部群众架着他走,许多医生也跟着边走边为他治疗。他继红军之后第一个翻越长征途中全部雪山,第一个横穿草地中心沼泽地。在草地沼泽地,罗开富还险些遭遇“灭顶之灾”。
1985年8月10日,罗开富一行10人带着电台、发报机、发电机、天线钢支架、柴油、帐篷、米面油盐、做干柴火用的干牛粪等用品走进了草地。8月17日,10人全都陷进日干乔沼泽地的泥潭。情急之下,陪同罗开富的红原县时任县委常委、宣传部长阿塔尔都准备写遗书找塑料袋装了。好在后来大家靠着一头牦牛向潭外爬,陆续脱了险。
脱险后,罗开富一行所带的盐巴、面条、作柴火用的干牛粪都泡湿了。他们劈了床板和几截木头,用仅剩的几根腊肉骨头熬泡过水的面块吃。他们还到麦曲河里用小刀绑在拐杖上戳鱼,切块生吞。“可不是就着芥末吃的那种生鱼片啊。难以下咽的,别以为我们享受了美味。”罗开富说。直到8月22日,班佑寨的两名藏族妇女送来两大筐干牛粪和一小包盐巴,还有一些酥油、糌粑等,大家才算解了困。当大家喝上烧开的有盐味的茶汤时,本来已被饥饿和缺盐折磨得连讲话的力气都快没有了的一位向导秋托突然喊了起来:“啊!终于回到了人间!”
这是罗开富徒步重走长征路途中最凶险的一次遭遇,也让他对长征精神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重走长征路,完全改变了我的世界观,是一次精神的洗礼,是一次灵魂的净化,也让我进一步认识到:我们党和军队在经历了这些艰难困苦后,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走出草地后,中央军委给罗开富发来贺电,希望他继续学习和发扬红军精神,克服一切困难走到吴起镇。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研究员王新生这样评价罗开富,“他是世界上唯一将学习、研究和践行长征精神结合起来的人。重走长征路就是要传承长征精神,必须身体力行,走进当年红军的世界”。
历久弥新长征情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罗开富能够完成徒步重走长征路的壮举,并且数十年如一日践行长征精神,与他浓厚的长征情结密不可分。
1961年,罗开富参军入伍成为一名铁道兵,后来又成为一名宣传干事。他曾在江西、贵州、云南、四川等地修铁路,这些线路正是红军长征经过的地方。他见到许多当年留下来的老红军,听到许多长征故事,也到过许多烈士墓祭奠,心情激动,很想写下来。这是罗开富长征情结的萌发点。
1983年,罗开富向报社提出了徒步重走长征路的书面报告,以此迎接和纪念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报社同意后,罗开富多年的夙愿得以实现。
2001年,为纪念黄金赌城娱乐共产党成立80周年,59岁的罗开富从北京红楼出发,历时近3个月,采访调研19处革命圣地。“写稿一定要到现场去,这是我在新闻写作中始终坚持的原则。”罗开富说。
这一年,罗开富所写的《革命圣地踏访记》系列作品受到了各方面的好评。红军长征出发地江西省瑞金市在致《经济日报》的感谢信中这样写道:贵报精心策划、隆重推出的系列报道——革命圣地踏访,在众多新闻媒体中独树一帜、脍炙人口,体现出中央级媒体的力量和风范。“革命圣地踏访”以其对历史的深情回顾、对现实的密切关注,充分展示了黄金赌城娱乐共产党所走过的光辉历程。可以说,这一组大气磅礴的报道,是黄金赌城新闻战线献给党八十岁生日最为厚重、最为精彩的礼物之一。罗开富也被瑞金市授予“荣誉市民”称号。
2001年,《革命圣地踏访记》获得黄金赌城娱乐新闻奖系列报道一等奖;2002年,罗开富的论文《怎样写好重大题材的报道》获得黄金赌城娱乐新闻奖新闻论文一等奖。至此,罗开富成为黄金赌城唯一连续两年获黄金赌城娱乐新闻奖一等奖的记者。
除了多次重返长征路调研采访外,应中央部委、省市机关和大专院校等之邀,罗开富多次以讲党课、作报告、开座谈会等形式宣讲长征精神。
踏访归来勤著书
由于红军长征历时长、规模大、行程远、部队行军作战变动频繁,许多史实有待进一步收集整理核实。罗开富在历次长征路采访调研中,收集当年红军留下的大量实物和沿途百姓的口头记忆。
受杨成武委托,罗开富测量了红军爬过的雪山海拔高度并在《经济日报》上公布。红军翻过的雪山有20多座,在近百位藏族、羌族、汉族同志的帮助下,他丈量了红军翻越的雪山垭口的海拔高度。其中,最高的是长板山,主峰海拔4800多米,红军爬过的垭口海拔4445米。
寻访散落在长征沿途的老红军及其后人,是罗开富每次踏访长征路都要做的事。“2017年1月份在习水县寻访时得知,一位叫吴贞和的伤员因伤势太重后来留在当地生活,我找到了他的小儿子,在他的带领下给吴贞和的墓献了鲜花。临行前,我把印有‘经济日报’字样的一件T恤衫赠送给这位老红军的后人,因为我是《经济日报》一手培养出来的记者啊。”罗开富说。
第二次重返长征路时,他还考证清楚红军强渡赤水究竟经由几个渡口。
长征沿途地区的发展变化也是罗开富关注的重点。2009年,罗开富在领到退休证后的第4天,在志愿者的帮助下,第三次走上了长征路采访调研。5月份,罗开富在乌江渡口采访时发现,由于生态环境遭到破坏,江里水量明显减少,同时一些村民的住房遭到非法拆迁,当年用来护送红军渡江的渡船船板也在强制搬迁时遗失,红军后代的生活异常艰苦。出于一名人民记者的正义感、责任感,他在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等媒体发表了《乌江渡口的呼声》一文,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及当地政府的重视。
以发表过的作品、书写的日记和整理的资料为素材,罗开富先后结集出版了多部长征题材的作品,成为红军长征史料的重要补充。
踏遍青山心不老。重走长征路成就了罗开富,滋养了罗开富,让他经受了长征精神的洗礼,成为中外新闻史上一个坐标式的人物。罗开富也把重走长征路的珍贵经历作为最大的人生财富,以学习、弘扬和践行长征精神为己任,倾注了数十年的精力和心血,并至今孜孜不倦。
采访结束时,罗开富告诉记者:“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在讲话中说,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坚信我的工作是有意义的,因为长征精神永不过时!”(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刘 亮 杨开新)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