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郸城脱贫攻坚纪行:靠实干脱贫 用双手致富
地处黄淮平原腹地的河南郸城是全国粮食生产大县,也是革命老区、大别山集中连片特困地区扶贫开发重点县,134万人口中农业人口占95万。走访工厂车间、徜徉蔬菜生产基地,记者深深被郸城广大干群热火朝天的脱贫干劲所打动。
精神扶贫,消除“等靠要”
2月12日,河南省郸城县城郊谷集行政村的文化大院里锣鼓喧天,热闹非凡,一年一度的“谷集好人”评比表彰正在这里进行。舞台上,被表彰的先进们披红戴花,身披“致富能手”大红绶带的杨高领笑得格外开心。
一年前杨高领还是谷集远近有名的贫困户,整天无所事事,只想伸手要救助钱。一人吃低保还不行,到处托关系找门道、甚至上访,非要全家吃低保。
由“等靠要”的上访户,到致富先进标兵,杨高领的精气神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蔬菜大棚里,正忙着采摘黄瓜的杨高领夫妇,一边抹着额角的汗珠,一边告诉记者:“还是劳动致富光荣,非得干出个模样给大伙看看!这不,现在俺的全部心思都在这两个蔬菜大棚上了。从早忙到晚,累是累了点,可一个棚一年能挣1万多元呢!明年俺准备再建一个大棚。”
杨高领的转变有赖于县里开展的精神扶贫计划。“人穷穷一时,志短短一生。”从扶贫攻坚开始,郸城就坚持精神扶贫和物质扶贫两手并重、双轮驱动。先后组织开展了致富带头人评选、科技培训进千村、文明新风进万家等活动。通过表彰致富带头人、脱贫先进户,引导和激励贫困户对照标杆、学习标杆、看齐标杆,用豫剧、相声、小品等群众喜闻乐见的艺术形式,把身边的先进典型编成戏曲,见贤思齐,调动贫困群众主动脱贫、勤劳致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扶志”,有力推动了贫困户转变观念。杨高领说:“以前我觉得谁吃低保谁有本事谁光荣,现在,谁吃低保谁懒蛋!”
谷集村先后有13名贫困户放弃了低保名额。杨高领建起了蔬菜大棚,其余有的建起了肉鸡、蛋鸡养殖场,有的办起了槐山羊、波尔羊养殖场,还有人搞起了香樟、桂花、红叶石楠等花木种植……
“不从思想观念上转变,贫困户不可能实现真正脱贫。只有脑袋先‘富’起来,消除‘等靠要’思想,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才能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郸城县委书记罗文阁说。
现在,郸城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主体意识和自主脱贫能力越来越强,“人人争先,劳动致富”的干事创业氛围蔚然成风,脱贫攻坚志气坚定、士气高昂、勇气十足。
“志、智”双扶,彻底“挖穷根”
扶贫要“志、智”双扶,才能挖穷根。越是贫困县,越要优先抓教育。一个贫困家庭如果能培养一个大学生,就可以改变一个人、一个家庭的命运,用知识阻断贫困的代际传递。
秋渠乡于寨村群众自发捐助成立“村级助学基金”,12年间资助了198个贫困大学生,去年村里又有7个孩子考入了985和211高校。一批批成功学子陆续反哺家乡,昔日的贫困村逐步变成了“状元村”“小康村”。
郸城有一批像于寨这样的“大学生村”。近年来,该县每年高考生都在1.2万人以上,近七成走入了大学校门,中招成绩连续8年领跑全市。全国幼儿教育先进县、全省教育工作先进县、职业教育强县等荣誉数不胜数。
郸城县把教育当作最大的民生工程,作为脱贫的治本之策,制定了教育扶贫开发中长期规划,每年用于教育的投入占财政支出的30%以上,高于全省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
为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三年来全县累计投入6亿多元,对城区17所中小学以及200所农村薄弱学校进行了标准化改造,坚持每年招录教师不少于300名充实到农村学校,农村教师绩效工资比县城要高出8%。
为打造更多的优质教育资源,县政府拿出1000亩最好地段的土地,县财政累计投入资金15亿多元,建设高规格的“七校一中心”教育园区。
郸城县还积极吸引社会资金发展民办教育,弥补政府投入不足。目前全县民办中小学已发展到93所,在校生占全县学生总数的26.1%,高出全省15个百分点,形成了与公办学校竞相发展的生动格局。
“掌握一门技术,改变一个家庭。”在普及义务教育的同时,该县不断加强职业教育建设,对贫困户子女建档立卡,免除中等职业教育学费。目前,郸城有各类职业教育学校5所,在校生8137人,其中新潮职专已经为社会输送3000名高素质、技能型人才。
产业扶贫,打造“大平台”
2015年8月,郸城县胡集乡双龙健(河南)制衣有限公司落户胡集乡,仅用四个月的时间便建成投产,目前,公司已招来周围村民700余人前来打工。
郸城县县长李全林介绍说:“在精准扶贫过程中,郸城县创新用工模式和生产方式,以县产业集聚区的制衣、制伞、制帽、电绒玩具等20多家劳动密集型规模企业为龙头,实行‘公司+站点’,在全县设立117个乡村生产车间,把生产车间‘搬’到群众家门口,吸纳3.2万多名农村富余劳动力家门口就业。”
双龙健公司总经理倪大祥告诉记者:“目前,公司已与208户贫困户签订了到户增收项目合作协议,并做到优先对缺乏技术的贫困人员免费进行岗前技术培训,通过培训可在企业实现就业,熟练工月工资可达3500元到4000元。缺乏劳动技能的贫困人员可以到公司免费领取布料、针线进行半成品加工,再由公司回收。此外,公司按照到户增收项目的有关政策,每年给贫困户分红25%以上,让贫困户通过再就业真正实现脱贫。”
郸城还坚持把“种养加”产业发展作为脱贫攻坚、增加群众收入的重要手段,重点扶持发展特色农产品产业,支持建设一批生态好、效益高、质量优、品牌强的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目前,郸城县培育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25家,建成高淀粉玉米、红薯、蔬菜等各类基地4个,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2219家,家庭农场213家,流转土地面积42万亩,年增效益超过4亿元,3万农村贫困人口受益。
郸城县还加大脱贫资金扶持力度,“政府+担保公司+金融部门”拓宽贷款渠道,2016年,县财政投入贷款担保金1200万元、贴息350万元、撬动农村信用联社、邮政储蓄银行小额信贷1.2亿元,保证了经营主体发展产业的资金需要。“企业+贫困户+保底分红”是郸城脱贫攻坚另一举措,促进了产业发展与贫困户增收有机融合、高效运转。96个产业扶贫基地,带动贫困户11360户、38701人受益。以商务中心区为平台,吸纳群众转移就业8万多人,1万多名贫困人口获得稳定收入。
2016年实施两批产业扶贫基地到户增收项目39个,总投资2486.4万元,受益贫困农户6216户,带动脱贫人口21380人。新修通村道路180.72公里,村中道路119.13公里,受益贫困村130个,受益贫困人口6万余人。全县实现稳定脱贫人口17355人。郸城县产业集聚区升级为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商务中心区晋升为全省“十快”“十先”,农业园区晋升为国家级农业科技园区,全县生产总值完成221.1亿元,同比增长8.6%。(经济日报记者 郑 波 夏先清)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