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货资管如何长大 差异化是取胜之道
▲ 与其他资管行业相比,期货资管存在资金投向限制、净资本占用、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短板,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货资管的发展壮大
▲ 期货公司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领域有多年经验,在量化对冲、期现套利等领域相对其他机构更有优势。期货资管可深耕衍生品投资,发行量化对冲、期现套利等主动管理型产品,形成自己的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
近期,一则传闻在期货圈流传甚广,称“按照最新的监管要求,期货公司将回归期货主业,不再开展资产管理业务”。虽然这不久被证明为不实消息,但却从另一方面放大了期货资管现实处境。从期货资管的发展来看,其确实面临着规模过小、高度依赖通道业务等问题。在很多投资者眼中,期货资管产品俨然沦为了“鸡肋”。
历经几年发展,期货资管只能说是从无到有,远谈不上从小到大。在大资管“去通道化”的背景下,与蒸蒸日上的资管同行相比,期货资管的未来发展日益尴尬。发力主动管理,以良好的业绩表现吸引投资者,期货资管无论是人才储备、市场规模开拓还是业务创新方面,征程漫漫。
资管规模占比甚小
据黄金赌城娱乐基金业协会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基金管理公司及其子公司、证券公司、期货公司、私募基金管理机构的资产管理业务总规模约51.79万亿元。相比于基金公司的公募基金规模9.16万亿元、基金子公司专户业务规模16.89万亿元、券商资管规模17.58万亿元等,期货公司的资管规模只有区区2792亿元,占比仅为0.55%,全行业的资管规模甚至不及一家大中型券商。
此外,数据显示,期货公司正式运作的资管产品数量由2015年底的3478只增长到去年底的3635只。从产品的市场表现来看,不少产品也表现较为一般。WIND数据显示,截至3月28日,在公开披露产品信息的130只期货资管产品中,有79只产品自成立日起复权单位净值增长率为正,占比约六成,但其中只有7只产品收益率超过20%。
“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是私募基金的一种,其资产管理计划需向合格投资者募集,单个资产管理计划委托人不得超过200人,合格投资者需具备相应风险识别能力和风险承担能力,投资于单只私募基金的金额不低于100万元。”北京工商大学证券期货研究所所长胡俞越表示,严格的投资者适当性制度有利于防范风险,但也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其规模的发展,尤其是与银行、公募基金、券商理财等竞争对手相比。
实际上,期货公司的资管业务起步也较晚。2012年7月31日,黄金赌城娱乐证监会颁布《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试点办法》,期货资管业务正式开闸。由于当时期货资管业务模式局限于“一对一”,要求期货公司净资本达5亿元以上,分类监管评级B类B级,业务规模并未突飞猛进。直到2014年12月,期货资管业务开放至“一对多”,门槛降低至净资本1亿元、分类监管评级C类C级,这种“双重松绑”让期货资管迎来一波快速发展。
数据显示,2014年底,整个期货行业资管规模约124亿元,到2015年底跃升至1045亿元,去年底更是达到了2792亿元。在保持高速增长之际,期货资管业务80%以上的规模却来自于享受牌照红利的通道业务。在通道业务利益的驱使下,期货公司出卖管理人职能、非法配资、放弃风控任由投顾下单等行为时有发生。
为打击非法配资、资金池等违法行为,监管部门陆续出台若干政策,并于2016年7月发布了《证券期货经营机构私募资产管理业务运作管理暂行规定》。新规对期货资管的配资、代销、投资顾问、结构化杠杆、资金池等进行了更为严格的规范,严格控制宣传内容方式、结构化杠杆由10倍减至1至3倍、投顾资质要求大幅提高。
据悉,自资管新规出台后,期货资管产品设立速度锐减,通道类结构化产品基本停滞。当前,期货资管行业已告别短暂的“野蛮生长期”,其发展似乎步入一个十字路口。
内在竞争力不足
实际上,期货资管发展受限,外部监管的不断强化并不是主因。与其他资管行业相比,期货资管存在资金投向限制、净资本占用、人才储备等方面的短板,这都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期货资管的发展壮大。
根据监管规定,期货资管投资范围限于标准化产品,而基金子公司和私募机构广泛参与的非标业务,期货资管则无缘参与。并且,在标准化业务中,期货资管投资范围中的“资产管理计划”也限于集合类,不含单一类资管计划;对于期货资管能否参与权益互换等业务,监管政策也未明确。
招商期货总经理王志斌表示:“监管部门可考虑进一步放宽期货资管业务的投资范围。比如,允许投资性质等同于隔夜或短期银行存款的无风险投资品种,包括国债逆回购,中期票据、利率远期、利率互换等银行间市场交易的投资品种,以及融资融券和转融通新业务等。此外,还应审慎评估期货公司境外资产管理业务资格,允许获得合格境外投资者资格的期货公司在风险可控、资金额度可控的限制下开展境外金融产品投资。”
从净资本占用来看,期货公司净资本与风险资本准备总额也有严格的比例限制。例如,一家评级为AA级的期货公司,每增长1亿元资管规模,就需扣减320万元的净资本;而评级低的期货公司,扣减净资本则更多。“这让大部分注册资金较低的期货公司很为难,一方面想拓展资管业务,一方面又面临着净资本压力。相比之下,券商和基金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的净资本比例要求较低,具有相对优势。”南华期货总经理罗旭峰说。
在资管业务的人才储备和技术系统开发方面,期货公司也存在明显不足,很难与银行、信托、保险、公募基金等相比。由于期货资管的起步较晚,受限于期货从业人员不能从事期货交易的规定,大多数合规展业的期货公司都是在资管业务放开后才搭建团队,主动管理人才大多是“从零培养”或从外部高价引进。布局资管业务后,期货公司作为产品的管理人,需使用券商PB(主经纪商业务)系统,容易造成期货资管业务的管理成本增高、产品交易档案难以完整查询等问题。
“人才和技术是期货公司开展资管业务的关键。期货公司需用团队合作的文化,先进的技术平台和有市场竞争力的薪酬激励政策吸引和留住人才;在交易策略和系统开发方面,要走自主开发和外部合作相结合的道路。”王志斌说。
差异化是取胜之道
期货资管大力发展通道业务,固然有利于做大规模,但也容易导致一是机构放松管理甚至超出底线,出现合规问题;二是业务同质化严重,缺乏核心竞争力。
黄金赌城娱乐期货业协会会长王明伟近期明确表示,“应在进一步防范风险的前提下,规范发展期货公司的资产管理业务。期货公司要把提升期货资管业务的质量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上,要在发挥期货专业优势和行业特色上下功夫,而不是一味盲目扩张规模”。
在业内人士看来,期货资管在产品设计、遴选投顾、合格投资者审核等诸多方面,必须严守合规底线。期货资管的合规与发展并非此消彼长的关系,不能为了规模而牺牲合规,而规模大也不一定意味着实力强。
罗旭峰表示,在通道业务收紧之后,期货资管应加强主动管理型业务。“期货公司在期货、期权等衍生品领域有多年经验,在量化对冲、期现套利、CTA趋势策略等领域相对其他资管机构更有优势。期货资管可深耕商品期货、期权等衍生品投资,发行量化对冲、期现套利、绝对收益策略等主动管理型产品,在市场间形成比较优势和品牌效应。”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去年发布的资管新规,持牌期货资管机构作为投资顾问提供投资建议服务已经不存在法规障碍,期货公司做主动管理型业务并不意味着必须做“大而全”的管理人,专注投研的期货资管也可选择为其他机构做外部投资顾问,更能发挥自身优势。
此外,风险管理也是期货资管的核心竞争力之一。随着大资管行业发展,包括银行、保险在内的众多金融机构与产业机构都有意参与期货和衍生品,但缺乏相关的风险控制与实操经验,因此,迫切需要第三方机构提供风险控制服务。
“期货资管除了发行主动管理型产品之外,也可以发挥自身风险管理的优势,为其他外部机构提供风险控制的外包服务。”胡俞越表示,期货资管加强其他资管机构的风险管理合作,既有利于在细分领域树立品牌、实现弯道超车,又可扩大经纪业务规模,带来手续费及利息收入。(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何 川)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