垃圾分类应形成一个闭环(大家谈·务实推进垃圾分类①)
前不久,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部分城市先行实施生活垃圾分类成为强制规定。然而,垃圾分类是一个看似简单、其实繁杂的系统工程,这项工作在实际推进中并不尽如人意。一边是居民倾倒垃圾的漫不经心,一边是从业者清运垃圾工作的简单粗放,这让垃圾分类难以形成合力。
不妨设一些“垃圾超市”
陕西西安 赵喜军
近日,与友人闲聊得知,其老家村委会新开了家“垃圾超市”:30个塑料袋可以换瓶饮料,50节旧电池换一袋洗衣粉。曾因垃圾遍地苦不堪言的村民们,如今却主动收集垃圾。超市开张不到半年,效果显著,村庄更美更靓了。
小小的一个“垃圾超市”,有效激发了村民回收垃圾的热情,改变了村民随手乱丢垃圾的不良习惯,在潜移默化中提升了村民的环保意识。更重要的是,妥善解决了垃圾投放、收集、运输、处理等一系列环节,实现了分类收集、分类处理。而且,通过这样的市场机制“回购”可回收垃圾,整体运营成本不升反降。
在居民分类意识不强、知识储备不足的情况下,用好市场手段,多设立一些有一定专业化程度的“垃圾超市”,在源头阶段解决好垃圾分类的问题,十分必要。尤其是在农村地区,可以有效防止把问题集中到垃圾中转站,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重视提升基层治理能力
河南禹州 何冠军
垃圾分类只有贯穿收集、转运、处置、回收的全过程,才有意义。任何一个环节有差池,就会浪费其他人的所有努力,从而极大地提升社会成本。因此,从一开始就做到位,至关重要。
下乡调研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看到一个村庄这样收集处理垃圾:他们设置了大、中、小三种规格的垃圾桶,对分类投放垃圾的村民发放积分牌,积分可以用来兑换日用品,并且免收卫生保洁费;积分不及格的家庭,则需要多交相应的垃圾清运费用。除此之外,村里建成了垃圾分类处理场和清扫保洁服务公司,通过垃圾综合回收利用,产生了较好的效益,实现了良性运转。
垃圾分类处理问题,和基层治理状况密切相关。这个村子的做法之所以有效,就在于引导与奖励、管制和惩罚并重,形成一个良性治理的机制,确保了分类理念的贯彻到位。把这项复杂的工作做好,也要在提升基层治理能力方面下功夫。
先形成橄榄型分类格局
四川内江 文国云
近些年,虽然国家大力推行生活垃圾分类处理,但由于重视不够、素质差异等诸多因素,分类标识模糊形同虚设,垃圾收集分类常常流于形式。
城市管理需要绣花般精细,垃圾分类同样也要精细化处理。比如处理一个塑料瓶,有的国家就需分三步:去瓶盖儿、去包装纸、投入资源箱。因此,垃圾分类不仅和市民素质有关,还应该将其置于城市精细化管理中去考察。当前,黄金赌城的垃圾分类体系,是丢弃方与处理方两头超载、中间纤弱的“哑铃型”,导致整个体系运转不畅。
从长远看,形成“橄榄型”分类格局,将垃圾处理纳入城市规划,是破解垃圾围城的良方。只有把中间环节进一步壮大,整个社会的垃圾分类处理结构才能朝着“闭合式”的方向良性发展,人们对于垃圾分类的态度才会顺着“观望—支持—自觉行动”的方向转变。
《 人民日报 》( 2017年04月12日 05 版)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