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渔村38年“蝶变”特区 创新点燃起舞之魂
每经记者 项义妹 每经编辑 陈旭
很少有人想到过:如今北上广深四大一线城市当中,作为“小兄弟”的深圳,在上世纪70年代还是一座仅有3万多人口、两三条小街的海边小镇,然而仅过不到40年,如今已发展成为一座拥有上千万人口的现代化大都市。深圳“崛起”的背后,与其率先进行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升级等方面的改革密不可分。
产业发展 从“速”到“质”的转变
38年前,深圳这个小渔村成为黄金赌城娱乐的第一个经济特区。从此,地方经济发展突飞猛进。2016年,深圳市生产总值为1.95万亿元,同比增长9%,增速分别高于全国、全广东省2.3个和1.5个百分点,居全广东省各地市第一。
纵观深圳的产业发展史,就是一部顺应经济发展规律、融入全球产业分工体系、不断进行产业转型升级的历史。
进入2011年以来,产业竞争日趋激烈、升级步伐不断加快。深圳由此开始全面加快产业转型升级,从“深圳速度”向“深圳质量”转变。推动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化、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构建以“高、新、软、优”为特征的现代产业体系。同时,深圳加快布局生命健康、海洋经济、航空航天、机器人、可穿戴设备和智能装备等未来产业。
过去一年,深圳新经济规模占经济总量过半,全年具有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三新”经济增加值9827.45亿元,占GDP比重达50.4%。深圳市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向《每日经济新闻》记者表示,深圳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产业转型升级,以“深圳质量”为标杆,推动发展模式向质量效益型转变,推动生产方式向绿色低碳转变,推动产业布局向协调集聚转变,实现产业发展规模化、高技术产业高端化、优势传统产业品牌化。
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
产业转型升级为深圳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而伴随着深圳特区38年产业发展的华丽蜕变,创新一直是其中的灵魂。暨南大学特区港澳经济研究所所长陈恩在接受《每日经济新闻》记者采访时表示,深圳产业之所以能够不断进行发展升级,创新是最重要的内在驱动力,这里面既包括改革开放、设立经济特区、自贸区等制度创新,也包括科技创新。
作为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深圳2015年创新驱动发展的成绩亮眼。深圳市全社会研发投入超过800亿元,占GDP比重提高至4.1%。PCT国际专利申请量增长50%,占全国一半;国内发明专利申请量增长40%。“深圳地区的创新动力主要来源于企业,以企业作为创新平台有一个很明显的优势,就是先进、适用的高新技术和科研成果更容易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广州社科院研究院彭澎向记者表示。作为南方重要的高新技术研发和制造基地,深圳吸引了来自全球各地怀揣梦想的“创客”们。
深圳微孚智能信息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何伟告诉《每日经济新闻》记者,到深圳创业之前,他们在西安做了七八个月的时间,而之所以来到深圳主要的原因包括:首先深圳能够给中小企业提供很好的公平竞争环境,做出来的产品、技术,都可以直接转化为市场效应;其次深圳具有人才聚集的优势,并且位置毗邻香港特区,国际化氛围较好,可以利用香港出海的优势把产品卖到全世界。
深圳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将通过一系列举措加快产业发展向创新驱动和生态驱动转变,以产业发展牵引科技创新,以科技创新支撑产业发展,建立覆盖“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链条的生态体系。
从全国范围看,成都科教资源富集、科研实力雄厚,创新能力也不弱,但高新技术产业产值仅为深圳的43%,高新技术企业数量仅为深圳的26%,根本原因就在于高新技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的市场机制缺乏活力。为此,成都有必要以深圳为榜样,通过各种措施鼓励创新,要让政学研产用形成战略同盟和利益共同体,共同构建贯通创新链、融入产业链、对接资本链的高新技术服务体系,打造西部科技中心。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