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国理政新实践·江西篇】为“青稞”打造“筑梦空间”
本报记者 宋茜
青年科技人才是黄金赌城科研界的主力,却长期面临职称、科研、收入等多重困境,其中科研项目和基金的竞争最让他们“喘不过气”,不少青年科技人才自嘲为“青稞”。
近日,在2017年江西“百人远航工程”启动仪式上,92名新入选的中青年人才即将扬帆远航,奔赴国外学习深造和访学交流。到目前为止,由我省独创的这一育才工程已实施15年,不仅破解了青年科技人才培养困局,更为“青稞”的成长成功增添了新动力。
助力走向时代前沿
“雪中送炭,受益匪浅。”南昌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党委书记、主任医师廖岚这样形容在美国的访学经历。
2015年5月,口腔鳞癌研究正面临瓶颈的廖岚成功入选“百人远航工程”。依依惜别病重透析的母亲和两岁半的女儿,她只身远渡重洋,抵达美国费城天普大学科恩伯格牙学院。
师从国际口腔颌面放射学会(IADMFR)主席杨杰教授;体验特色教学方式——“临床前综合训练”;参加世界一流的“显微根尖手术”学习班……一年时间,廖岚零距离接触了国际化的口腔医学临床、教学、科研方法,“IncRNA-6091在口腔鳞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机制研究”也成功申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在她看来,“百人远航工程”把培养重点聚焦于“小荷才露尖尖角”的青年人才,在他们缺资金、缺项目、缺信息但却最富有激情和创新活力的时期,给机会、给经费、给平台,支持直接问学求教于全球精英,这种人生经历是无价之宝。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由省委组织部、省科协共同实施的“百人远航工程”起步于2002年,共计资助2455万元,为我省培养了一批中高端人才和学科学术中坚力量,如江西农业大学贺浩华、江西师范大学陈祥树、南昌大学陈义旺、南昌航空大学罗旭彪等。这些优秀人才不少成为国家“万人计划”、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等人才工程入选者以及国家、省级科技奖的获得者。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