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娱乐梦实践者]新疆疏勒老人潘玉莲和她的"爱心课堂"
潘玉莲老人和孩子们在教室里合影。经济日报记者 乔文汇摄
人物小传
潘玉莲,女,汉族,1942年9月份出生,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人,疏勒县新市区社区居民。
潘玉莲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维吾尔族,她精通汉语、维吾尔语,还会英语、俄语和藏语,目前正自学日语。早年,她当过泥瓦工、做过俄语翻译、从事过餐饮生意。25年前,她在家乡开办“爱心小课堂”,义务辅导各族孩子,教他们语文、算术、英语,弘扬民族团结。至今已有2000多名儿童曾在“爱心小课堂”学习过,绝大多数是维吾尔族。
小巷深深,书声琅琅。在新疆喀什地区疏勒县新市区社区,有一间特殊的教室。每到午后,总有一个脊背微驼的身影,拎着把茶壶走进教室,等候放学的孩子们。“只有看到他们,心里才踏实。”她说,“孩子们的笑脸,就是我的幸福”。
老人名叫潘玉莲,她的“爱心小课堂”已开办了25年。年近75岁的她,在自己的人生历程中,将超过三分之一的时间奉献给了孩子们。充满爱意的课堂,给2000多名维吾尔族孩子留下了美好、难忘的回忆。
“老师,您辛苦了,我们爱您”“老师请吃糖,这是我们的心”“教我们知识呢,亲爱的老师”……孩子们这些真挚、朴实的留言,潘玉莲看一次眼眶湿润一次。
“冷面孔背后,是浓浓的爱”
夏日南疆,草木芬芳。洒满阳光的小巷,弥漫着温馨气氛。教室的斜对面是潘玉莲从小生活的家。在这片土地上,各族邻居浓郁的亲情一直伴随着她。
25年前,潘玉莲看到邻居的孩子放学后没人照管,便萌生一个想法:辅导孩子们做功课,督促他们完成作业。“不能让娃娃走出校门就放了羊。”于是,她招呼两个在室外疯跑的孩子到她家写作业。当时的情形,潘玉莲记忆深刻:“孩子们作业写完还不想回家,缠着自己讲故事,一直待到晚上9点多。”
邻居们口口相传,放学后到潘玉莲家的孩子越来越多,最多时有30多个,有上幼儿园的,有读小学的,把狭小的房间挤得满满当当。“我们这左邻右舍就像一家人,最初就是想帮着邻居照顾孩子,没想到坚持了这么多年。”潘玉莲说。
受师资力量不足、语言环境等因素影响,当地维吾尔族孩子的普通话水平不高,家长们很着急,潘玉莲就重点教授普通话。“如果娃娃们说不好普通话,我这个小课堂就白忙活了。”潘玉莲向邻居们甩出这句话。
读课本、背唐诗、写作文……在潘玉莲辅导下,孩子们进步很快。在湖南师范大学读书的艾克拜尔·玉买尔曾在“爱心小课堂”学习,“在潘奶奶那里打下了扎实的语言基础,还有对学习认真、负责的态度”。如今,他每次假期回到疏勒县都会先去看望潘奶奶,为孩子们辅导语文、数学、英语等课程,做奶奶的小助手。
潘玉莲专门腾出自家的一个房间作教室,置办了黑板和课桌椅。冬天,她要赶在孩子们到来之前架炉子、掏煤灰、烧热茶,让孩子们进门就能喝上热乎乎的加了冰糖的茶水。“娃娃们都喜欢喝这甜茶。”潘玉莲指着茶壶告诉记者,“还别说,娃娃们就喜欢这一口,这壶茶成了吸引他们走进教室的法宝”。
潘玉莲在学业上要求严格,有的孩子没有完成任务,她会板起面孔。“冷面孔的背后,是浓浓的爱。”家长们一致评价。说到自己在课堂上一脸严肃,潘玉莲笑了起来,“一切都是为了娃娃们的成长,对娃娃们的家长负责,老师越严肃孩子们就越认真”。
精通维吾尔语,学过英语、俄语,自学过藏语,现在还在自学日语,潘玉莲颇有语言天分。对孩子们而言,她是“全能老师”,语文、算术和外语课一肩挑。随着“爱心小课堂”名气不断提高,临近的镇泰小学老师也时常来取经。“潘阿姨善于引导孩子、讲课有趣味,作业盯得紧。”年轻教师李宝君说,在“爱心小课堂”接受辅导的学生成绩都不错。
四年级小学生热孜宛古丽·艾力江的妈妈在电视上知道了“爱心小课堂”,便执意把孩子送去学习。如今,小姑娘普通话说得非常流利,还成了爸爸妈妈的小翻译、小老师。“遇到不懂的词、看不懂的说明书,还经常请教女儿呢。”孩子家长告诉记者。
“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心怀大爱,才能走远”
在“爱心小课堂”,潘玉莲不仅教授知识,还教孩子们做人的道理。“要懂得尊重别人,尊重别人也是尊重自己。”
提起潘玉莲,艾买提·买买提竖起了大拇指。“一个秋日的深夜,潘玉莲发现居民区水管爆裂,自来水漫过路沿流到路上,她急忙叫来几个邻居一起处理,关掉总闸后,仍不放心,在现场守了一夜。”艾买提·买买提感慨地说:“有这样的责任心,怎么能教不好孩子?”
潘玉莲注重言传身教。在教室里,记者发现一只盒子里装满了碎粉笔头。原来,潘玉莲非常节俭,粉笔头舍不得扔,实在不能用了,就把粉笔头碾碎泡在水里,用容器晾干后再接着用。
虽然当地政府部门时常走访“爱心小课堂”,提供课桌椅、教学设备,学生家长、爱心人士也常捐助教学用品,但潘玉莲一直注重培养孩子们节俭的品质。记者在采访过程中看到,孩子们只要见到粉笔头掉在地上,都会马上拾起放到盒子里。“节俭精神永远不会过时。”潘玉莲说。
上课不迟到、考试不作弊,不能拿别人的东西,要勤劳、有礼貌……潘玉莲为孩子们定下这些规矩,要他们从小养成好习惯。疏勒县人民医院护士谢幕西努尔·买买提,工作5年来从未迟到过,对待病人既耐心又细致,受到各族患者好评。“在潘奶奶那学习了3年,是她教我做人做事要认真。”这名年轻的护士认为,“‘爱心小课堂’令自己受益终生”。
“知恩于心,感恩于行。”在“爱心小课堂”黑板上方,贴着这8个大字。“书本上的知识是远远不够的,心怀大爱,才能走远。”看到孩子们一点点成长,不仅在学业上,还在思想上、待人接物方面都有进步,她的心里有种说不出的畅快。
一年前,潘玉莲下楼梯时踩空导致骨折住院,家长和学生们纷纷来探望。孩子们趴在床边给她捏胳膊揉腿,眼神里透露着担忧。“忽然觉得娃娃们长大懂事了。”回忆那一刻,潘玉莲脸上写满了幸福。
时光荏苒,花开花落,“爱心小课堂”的名声不胫而走。乌鲁木齐、喀什都曾有人请潘玉莲去教课,但她舍不得家乡的孩子们。“奶奶你去了哪里?”“奶奶我想你!”“奶奶我考了100分……”偶尔有事离开几天,孩子们便忍不住给她打电话。“奶奶也想你们”。电话那端的潘玉莲办完事,便一刻不停地急匆匆往回赶。
“母亲可以离开我,但离不开那些娃娃。”潘玉莲的儿子潘三虎说,“要感谢这些娃娃呢,他们不来,母亲心慌得不行;他们一来,母亲啥病都好了”。
“这族、那族,我是团结族”
在“爱心小课堂”附近开便利店的热依汗姑·亚森,与潘玉莲相识20多年了。“潘阿姨对自己的关心和照顾就像亲妈妈一样。”她告诉记者,每次遇到困难,都会到潘玉莲那里倾诉。去年6月份,她的便利店被盗,进货的周转资金没了着落。得知这一情况,潘玉莲拿出2000元钱交给她:“低头走路看得近,抬头走路才看得远,一定要往前看。”一刹那,感动的泪水从她心底涌来。
潘玉莲长年开办免费“爱心小课堂”,可她的生活十分拮据。她和儿子、孙女一家三口,主要靠低保金生活。这位慈祥、平和的老人经历颇多坎坷,丈夫早年去世,唯一的儿子患有半身不遂。年轻时,潘玉莲干过泥瓦工、当过俄语翻译、从事过餐饮生意,曾远赴西藏普兰县务工。
在潘玉莲眼里,没有什么坎是过不去的。“我吸收了汉族、维吾尔族两个民族的养分,有一种力量。”潘玉莲的父亲是汉族、母亲是维吾尔族。“无论哪个民族,谁家有困难大家都会帮一把。”她说,“这族、那族,我是团结族”。
“爱心小课堂”成了潘玉莲弘扬民族团结的载体,民族团结一家亲等内容不时成为课堂主题。今年48岁的吾拉音木·卡德尔父母去世早,在他12岁时就认识了“潘妈妈”。“潘妈妈”无微不至的关心一直浇灌着他的心灵。民族团结的种子从小就深深根植他心中。长大后,吾拉音木·卡德尔总是乐于助人,两年前翻修了潘玉莲一家的房子。“潘妈妈为维吾尔族孩子成长付出了心血,令人感动。”他动情地说:“邻里之间、各民族之间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大家才能共同过上好日子。”
有邻居看潘玉莲开办“爱心小课堂”不易,就悄悄地在她枕头底下放了一笔钱,可被潘玉莲发现后还了回去。“各民族都是一家人,他们是我的孩子,如果你有闲钱,就用来买一些学习用具吧。”
“这些年,党和政府千方百计为办好‘爱心小课堂’创造条件,虽然年纪大了,但我更有干劲了。”2013年底,潘玉莲所在的新市区社区专门为她腾出一间办公室作新教室,还重新装修、添置了课桌椅,如今能容纳40多个孩子学习。
最近,潘玉莲被评选为首届“感动喀什”十大人物之一,引起广泛反响。“潘玉莲老人的精神,值得各族群众学习。”疏勒县委书记董建表示,县委、县政府专门下发文件,要求全县各级各部门、广大党员干部深入学习潘玉莲的先进事迹。
傍晚的阳光依然炽热,潘玉莲站在三尺讲台,孩子们清脆、整齐的童音在教室回荡。“我最大的心愿,就是看着这些孩子都成为优秀的人。”潘玉莲说,只要身体允许,就会将“爱心小课堂”一直办下去。
夕阳正美,南疆山水染余晖。(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乔文汇)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