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记者蹲点笔记③——来自云南省保山市、德宏州的报告

2017年08月10日 07:12   来源: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经济日报》   

  瑞丽市整治后的冷浸田让农民增产又增收,水稻亩产达到800斤。

  通往石梯村宽阔的道路两旁立柱上雕饰的犀鸟头,彰显着景颇族的民族特色。

  治理后的西沙河河道最宽达到80米,最窄只有50米。

  保山市龙陵勐糯褚橙基地业务主管郭嘉贤介绍橙子生态种植情况。

  腾冲市江东社区银杏村村委会主任黄超金介绍乡村旅游发展情况。

  德宏州芒市菠萝蜜大道两旁的大树枝头果实累累。

  后谷咖啡德宏州盈江县分公司咖啡基地总经理杨春才介绍当地农民通过种植咖啡树增收的情况。

  2010年至2014年,国家实施了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以来在云南投资最大的土地整治项目——兴地睦边工程。截至2017年6月底,云南省共完成竣工验收子项目609个,完成建设规模491.21万亩,实现新增耕地23.36万亩,完成投资87.78亿元。项目涵盖云南与越南、缅甸、老挝交界的8个州25个边境县,惠及645.51万边疆各族人民群众。

  德宏州三面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保山市也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170公里,因此,德宏与保山两地下辖的芒市、瑞丽市、陇川县、盈江县及腾冲市、龙陵县都设有兴地睦边项目。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

  冷浸田变丰产田

  “对面的缅甸人很羡慕我们,说你们的田一块一块很大,田里都能开汽车了!”7月6日下午,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瑞丽市姐相乡贺腮村委会弄沙村民小组的傣族党支部书记喊良塞说。

  在喊良塞的身后,是一大片绿油油的水稻田,中间还有一条笔直的水泥路,田园美景令人心旷神怡。弄沙村民小组组长吞棉也是傣族人,他告诉记者,2014年以前,这里是一片水汪汪的冷浸田,根本不能种庄稼。“那时就算能种的田,也是高高低低不平整,一小块一小块的不好种,还经常被水淹。种田却吃不饱肚子的现象很普遍。”

  2013年,国家农田整治的兴地睦边项目分给瑞丽市6个,建设规模为6.3万亩,总投资1.5亿元。经过2013年至2016年的实施和验收,瑞丽共新增耕地0.39万亩。同时,农田基础设施条件大大提升,整治后的耕地让农民们增产又增收。

  喊良塞和吞棉所在的弄沙村民小组的土地也在整治当中,那片令人绝望的冷浸田有1000多亩。既无肥力也难有收成的田是这次农田整治的重点,涉及姐相乡贺腮村委会和俄罗村委会212户836名群众。

  瑞丽市国土资源局规划耕保股的侯超参与了兴地睦边工程建设的全过程。他回忆,那时的土地遍布砾石,有些土地始终被无法排出的水淹着,变成了撂荒地。当时要把土地先交上来再统一整治,许多村民不理解、不配合,国土部门的人就和当地乡镇及村委会的干部一家一家去做工作。

  “整治工作也异常艰辛,要从500米外的地方取土进行客土回填,进行平田改土;要修机耕路,要建能排能灌的水渠,要把一块块小田变成方方正正的大田。等土地整治完工交到农民手里时,那片水浸田已变成高产稳产的丰产田,水稻亩产达到800斤。”侯超十分兴奋。

  吞棉和侯超算过一笔账,整治过的农田一年可以种三季,一季水稻、两季玉米,毛收入7000元到8000元。而且过去每亩地播种、施肥、灌溉、收割,要投20个工,人扛马驮,现在农用车直接开到田地旁,只用12个工就够了;修了水渠,不仅节水而且灌溉方便。各项成本都下降了,农民的收入稳步提高。

  “2015年以后,我们的收入越来越高。现在政府的政策真的很好,村民遇到困难有人帮,缺化肥农药了有人送上门。”喊良塞和吞棉家现在不仅都买了摩托车,还都盖了大房子。

  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盈江县太平镇石梯村:

  古寨通了幸福路

  在德宏州采访,经常会听到一个词,叫“直过民族”,该词特指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后,未经民主改革,直接由原始社会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的民族。记者在盈江县太平镇雪梨村委会石梯村民小组见到的景颇族和傈僳族就是这样的“直过民族”。

  7月11日上午,记者乘车从盈江县城出发去石梯村,一路山多弯急,约62公里的路用了两个小时。快进村时,道路明显宽敞起来,村口立柱上雕饰的犀鸟头,彰显着景颇族的民族特色。“这条14公里直通村里的路,是国家2016年的边境转移支付项目投入1600万后,在去年10月修通的。”盈江县太平镇镇长李学军说:“石梯村的旅游现在是太平镇的一个亮点。这里自然资源丰富,有犀鸟、红腿小隼、孔雀雉等550多种鸟类,还有国家级保护植物26种,过去只是观鸟探险的人来,现在路通了,旅游的人越来越多。”

  石梯村拥有24.7公里的边境线,是一个景颇族和傈僳族杂居的边境山区村寨,共有45户、185人。石梯村海拔最高1300米,山下的洪崩河吊桥从大盈江上横跨而过,海拔300米左右。

  “这儿的生态环境这么好,是因为附近的村民们这些年转变了发展观念和方式,从砍柴人变护林人,从打鸟者变爱鸟人。所以鸟越来越多,风景日益秀美,已被设为铜壁关自然保护区,2015年建起了犀鸟谷。”太平镇党委副书记杨宏飞说。

  阁龙农家乐的主人徐小龙是景颇族,家里有6口人。他家祖上7代都住在石梯的山崖上,以前刀耕火种,靠一点薄田种些旱谷、香草,一年的毛收入只有1万多元。当年住的是茅草房,没有路,出寨子到山下的芒允镇去赶集,每次都要3天才能回来。“路修通了以后,骑摩托车一个半小时就可以到集市了。看着来村里观鸟的人越来越多,我今年3月份开办了农家乐,能住5个人,到现在毛收入有3万多元。现在我家还养一些政府扶贫的二代野猪,与过去相比,我家的收入高了三倍多。”徐小龙掰着手指头边算边说。

  村党支部书记排中华同是景颇族,他最深的感触是:“这几年党的政策特别好,政府送来种子、化肥让我们种咖啡、坚果,在房前屋后种茶叶、荔枝、芒果等。收入增加不说,生态环境也越来越好,观鸟游客来得越来越多,每年10月到第二年的4月是观鸟旺季,一年最多有400多人来观鸟。寨子里又有四五户村民要开办农家乐,石梯村民会过得越来越好。”

  “还有,今年国家的兴地睦边项目还投入了100万元,对全村230亩旱地进行整治和改造,等这个项目实施完,旱地变水田,村民还会再增产又增收。今年比2016年每户预计可增收4000元至5000元。”排中华兴奋地说。

  腾冲市滇滩镇:

  治水兴地定民心

  “我们西沙河的治理是破例列入兴地睦边土地整治规划的。”云南省腾冲市滇滩镇原国土资源管理所所长李定国说。

  2009年,腾冲国土局将滇滩镇山寨等11个片区中低产田地改造项目纳入了云南省兴地睦边项目规划。当时,水患年年泛滥的西沙河却因是水利工程而进入不了土地整治的项目规划。为此,李定国和项目指挥部的乡镇干部们多方奔走。

  水灾泛滥的西沙河是滇滩镇西沙河两岸人民的心腹大患。每年,一到六七月份的雨季,都是村民们抗洪排涝的日子,年年加固河堤,抗洪救灾年年都要投入近百万元。2004年雨季,洪水冲毁了河堤两岸的300亩烤烟、水稻和玉米,周边村民损失达200万元。村民李仲威家的4亩地,每年都因水患有1亩绝收。村民收入连年下降,生活日益艰难。

  后来,国土资源部工作人员来到滇滩镇实地勘察发现,只有治理了西沙河,才能整治土地,“治水就是兴地”。于是果断决定,拿出兴地睦边项目工程总资金8068.03万元中的一部分用于治水。

  滇滩镇位于腾冲北部边陲,北与缅甸克钦邦板瓦毗邻,国境线长24.7公里,是腾冲对外开放的前沿,素有“极边第一镇”之称。全镇共115个村民小组,截至2016年末,有总人口29217户,当农民因水患而陷于贫困状态时,无奈选择了到毗邻的缅甸去打工,挣钱少又不安全。

  治水项目于2011年9月30日竣工。治理后的西沙河筑起了12公里的生态河堤,河道最宽达到80米,最窄只有50米,从此杜绝了水患,极大改善了西沙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治理后的西沙河两岸,兴地睦边工程顺利推进,1.5万亩耕地经过中低产田改造,稻田由过去的每亩单产400斤至500斤,达到800斤到1000斤。

  “国家的兴地睦边工程真是一个富民兴边的实干工程。”村民们这样说。通过对项目2.67万亩土地的整治,区内耕地小田并成大田,统一修了机耕路、排灌沟,形成了旱能灌、涝能排的农田灌溉系统、完善的田间道路网络,肩扛马驮变成了机器劳作,劳动生产率大大提高。土地产出率以及耕地复种指数也大幅度提升,新增耕地1900亩,可供养1741人,人均纯收入增加量为174.41元。

  于是,过去在外打工的村民又回到村里开始种地,尤其是近两年,由于大力推进调整种植产业结构,推广反季特色农业、经济作物种植及特色水果、蔬菜、烟叶种植,经济效益更加显著。如今,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9841.5元。

  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

  褚橙丰收农家富

  眼前是一望无际的橙子林,旁边一大片正在整治的土地,是国家农田整治重大工程计划兴地睦边项目的一个实施点——位于云南保山市龙陵县勐糯镇褚橙基地的1300亩土地。

  据龙陵县国土局负责人介绍,从2010年起,龙陵县共实施兴地睦边项目5个,国家预算总投资3亿多元,项目涉及龙山、勐糯、龙江等8个乡镇。龙陵是一个有着19.71公里国境线的国家定点扶贫农业县。因此,龙陵县把兴地睦边这一重大工程与精准扶贫、兴边富民和新农村建设等工作融合在一起统筹安排。

  勐糯镇褚橙基地是云南恒冠泰达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全资子公司。“在勐糯的田坡村,云冠牌冰糖橙(褚橙)基地建设项目规划区达到3万亩,是全国柑橘类水果生产种植基地里最大的单品基地。基地推行‘公司+品牌+农户’的模式,已带动就业1.5万人。流转土地的农民可以拿到土地租金,参与管理果树的农民每月可领取工资,果树挂果后农民们还有分红。除了实实在在的收入,更重要的是农民们能在公司学到种植果树的各项技术。”恒冠泰达有限公司总经理褚一斌说。

  带动农民收入成倍增长,这是龙陵县将1300亩基地纳入国家兴地睦边项目,投入500万元进行农田整治的缘由。

  “现已完成冰糖橙种植8000亩。其中一期3600亩已种植完成,共18万多株,二期也有18万多株。三期土地流转2300亩(其中1300亩列入国家兴地睦边项目),正在进行土地整改。我们已建成占地40亩年产2万吨的有机肥厂。”7月16日上午,勐糯褚橙基地的业务主管郭嘉贤告诉记者。

  在橙树林里穿行,记者发现有些果树已经结果,大部分则没有结果子。“挂果的树只有1000棵,这是试验挂果,因为我们要检测果子的质量是否达到标准。”

  那如何控制别的果树不结果呢?“我们用人工将不让其结果的果树上的花蕊抹去,以保证将来果树的树冠健壮,等果树符合各类标准时再让其挂果。”郭嘉贤介绍说,标准化管理、品牌化经营体现在每一个细节中。3年多的时间,他们种植37万多株果树,流转了395户农户的1万多亩土地。据介绍,勐糯基地通过政府引导,企业运作、群众参与,可带动龙陵县柑橘类水果种植面积10万亩以上,有望成为全县富民增收的支柱产业。当3万亩果林种植完成后,还可促进龙陵县旅游观光休闲产业的发展。

  国土部门在做褚橙基地项目时还进行了创新,“国土局根据我公司种植要求和标准,为提高土地利用率,在整治标准上配合褚橙公司模式,满足我公司水肥一体化、农业机械化的要求,采用坡改梯的整治方式,台面设计个性化处理,以利于橙树的生长和鲜果丰收时的批量运输”。褚一斌对保山市、龙陵县和国家给予基地的支持非常感谢,由于离基地橙树的丰产期还有4年时间,他希望国家及各级政府持续地给予基地关注和帮助。(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李佳霖)

  本版图片均由经济日报记者 李佳霖摄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