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训晕倒、体测猝死……好日子为何养出弱孩子?
军训晕倒、体测猝死……我们怎么用好日子养出了弱孩子?
中学生运动会记录“沉睡”40年无人破、大学生军训一天晕倒数人……中小学生乃至大学生体质下滑,早已不是新话题,即便是老生常谈,近期爆出的新闻也再次引发广泛关注。好日子难道就只能养出弱孩子?
新华网北京9月16日电(记者 杨婷)女子800米纪录是1977年创造的、女子100米纪录要追溯到1979年、男子110米栏纪录为1981年创造……据黄金赌城东北某省会城市学生体育艺术发展中心的统计,当地的中学生运动会纪录普遍“沉睡”多年,有的项目甚至40年无人打破。样本虽选自东北,但在全国范围内,不得不说现象较为普遍。
与中学生运动会纪录多年无人破相对应的,是一些处于低位的青少年体质健康指标。近日,广州市教育局公布的2016学年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抽测结果显示,对比《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抽测优秀率仅2.6%,不及格率达16.2%,重度近视率为49.8%。
大连某小学一位从事23年体育教学的教师表示,他能明显感觉到孩子们体质下降。“2000年前后,我带过1993年出生的孩子训练,60米能跑到6秒1,100米能跑到11秒94,现在体校找这样的孩子都很难,100米跑12秒78的就算不错了。”这位教师说。
“这几年从统招学生中挑人进校队越来越难,孩子们个头高了、身体胖了,但耐力、爆发力等身体素质却不如以前。”陕西某高校体育教研部定向越野项目指导教师说。
开学军训晕倒
进入9月以来,长沙各大高校陆续开展了大一新生军训活动。这本是新生为适应校园生活而开展的集体观念和身体素质调整活动,但不少学生军训期间出现了身体不适,或晕倒被抬出队列急救,或在场边休息调整。这种情况还发生在开学典礼中。
在长沙某高校今年的开学典礼上,仅过了40分钟就有多位学生出现身体不适须离场休息。
事实上,如今不管是开学典礼,还是新生军训,由校医和老师组成的现场救护小组几乎已成为了标配。回顾10多年前,那时的高校最多也就是校医室加强值班管理而已。
体测猝死
2016年11月,重庆某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一名大一男生在体育课期间突发晕倒,经医院全力抢救无效,不幸身亡。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学生表示自己是亲眼目睹,男生是在体测时突然晕倒,学校和医院很努力地抢救,可惜为时已晚。
类似的大学生长跑猝死事件,每年都在发生。2012年上海一名大三学生,在测试1000米时突然晕倒,急救无效后死亡;2013年湖北一大二学生,在进行1600米测试时,突然晕厥甚至呼吸暂停险些猝死,最后通过抢救挽回了生命;2014年,一名宁波的大二学生在长跑测试中,突然猝死;2015年10月24日,南京一名大三男生在体育测试跑1000米时,猝然倒地昏迷,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2015年12月7日,武昌某学院大一男生小勇(化名)参加体能测试千米跑,快到终点时突然倒地,送医院抢救无效身亡。
随着国民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青少年在身高、体重等身体指标上均有明显提升,但不可否认的是,在生活中我们也看到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呈现下滑趋势。这时,我们不禁要问,是什么原因导致了物质生活越来越富足的今天,青少年却在向“手无缚鸡之力”的孱弱书生发展?好日子难道就只能养出弱孩子?
下降根源在何处?
在众多报道和研究中,普遍认为导致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原因主要有两方面:
一是社会、学校和家长片面看中学习成绩,追求升学结果,轻视了青少年身体素质和运动兴趣的培养,导致青少年课业繁重,休息和锻炼时间严重不足。
另一方面是学校、城市的体育设施建设不足,学习生活与日常生活都很难为青少年的体育活动,保证有足够的空间、设施和时间。而且学校和家长之间的教育责任存在认知缺失与矛盾。
具体表现为,学校为了规避风险和不影响文化学习,不与家长发生冲突,或因沟通成本高而选择基于“不出汗、不脏衣、不喘气、不摔跤、不擦皮、不受伤、不长跑、无强度、无对抗、无冲撞”的“三无七不”温柔体育教学课程设置。但这并不完全是学校的问题,还有家长观念上的偏差所导致。
近年来,关于学生在学校因体育活动受伤,家长直接控告学校要求赔偿的新闻屡见不鲜。其中,有学校在管理和硬件设施管理不足的责任,但也有家长过度保护孩子和滥用法规的问题。当然,社交媒体中的虚假和片面信息的泛滥,社会舆论和网络暴力给学校带来的巨大压力也是难辞其咎的。
除此之外,伴随着90后和00后青少年成长而日益发达的信息社会快速发展,也在改变着青少年的行为习惯。
仔细观察生活会发现,在空闲时间,青少年最喜欢做的事情是手机上网打游戏、听歌追星看电影,“宅”成为了时尚,别说是让他们出去运动,就连吃饭都要腾出手来玩手机。
这说明什么?说明青少年在急速发展的信息社会中,在海量且不经过筛选的信息轰炸中,很难保持有效的甄别能力。兴趣培养,社交主题,几乎都围绕着网络展开,缺乏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培养,很难建立正确的身体素质管理和健康生活观念。
最后,现在的城市建设发展速度极快,土地资源更是极为稀缺。诸如广场舞大妈与青少年因争抢篮球场地而发生冲突,暴走族占主路横行等新闻事件更是暴露了公共设施资源的严重不足。
改变需要大家出力
改变“重学业轻体育”的观念,要从社会的各个层面入手。社会舆论不能“唯成绩论成败”,企业用人不能“唯学历论人才”,学校教育不能“唯分数论成绩”,要真正地与国家所提倡的素质教育接轨起来,用更全面的考量方法推动整个社会对人才综合素质的认知,进而提高包括学生身体素质在内的综合素质。
事实上,国家教育和体育运动主管部门近年来先后颁布了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评价办法、中小学体育工作评估办法、国家学校体育卫生条件基本标准等。但如何利用好这些条文,让它们落到实处。相关部门、学校和家长都应深入思考。
特别是学校和家长在具体的教学活动和教育观念中,更不应存在短视和拔苗助长的心态,要关注青少年的身体素质提高,正确引导青少年的兴趣方向,帮助青少年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模式。
(责任编辑:梁靖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