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旗高扬在脱贫攻坚主战场
承德市国家税务局扶贫工作组组员与产业脱贫带头人刘长玉(中)察看中药材种植情况。
刘学刚摄
隆化县榆树底村村民刘少文发挥党员带头作用,2015年流转土地300亩,建设草莓大棚68个,全村共有17户贫困户参与土地入股分红,20户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年收入2万元,实现了稳步脱贫。图为农户在合作社包装采摘好的草莓。
陈琦嘉摄
丰宁县开展党员干部“一帮一”结对子活动,帮助每一户贫困户寻找到切实可行的致富门路。图为共产党员裴晓东(左)与贫困户交流网纹瓜种植情况。韩春明摄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雷汉发
地处京津之北、燕山深处的河北省承德市,2015年底有906个贫困村、47.02万贫困人口。到2020年底与全国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任务繁重。2016年,承德市启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通过深入实施堡垒示范、致富先锋、能力提升、能人返乡、结对帮扶“五大工程”,把党组织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密切联系群众优势转化为脱贫攻坚优势,把基层党建活力转化为脱贫攻坚动力。2016年,全市188个贫困村“摘帽”,12.8万贫困人口实现脱贫
在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镇城根营村,村党支部书记刘佩舫正带着村民查看有机杂粮的生长情况。只见一簇簇谷穗黄灿灿,一串串豆荚滚圆饱满。村民们满脸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刘佩舫说:“我们种的都是有机订单杂粮,主要供给北京、天津、石家庄等市场。仅靠杂粮这一项,我们村一年就增收30万元左右。”
“跟着刘书记干,我们就有奔头,奔小康那是必须的!”村民们说。
刘佩舫是承德市“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的优秀代表。和他一样,承德全市4.3万名党员在脱贫攻坚的主战场擎起了一面面鲜红的党旗,为实现“脱贫摘帽、全面小康”目标提供了强大动力和组织保障。
“要摘掉‘穷帽子’,必须牢牢抓住党建脱贫这一制胜法宝,有效实现党建与脱贫同频共振、互促共赢。”承德市委书记周仲明说。
“堡垒示范”树旗帜
有了党组织的带领,村民们的致富热情不断高涨。目前已有4人从外地返乡创业,3名年轻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成为百姓脱贫的坚强支撑,成为一个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百姓富不富,关键看支部。”驻围场满族蒙古族自治县城子镇八顷村工作组组长王永军认为,“基层党组织是带动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坚强堡垒。”
2016年2月份,以王永军为组长的工作组进驻八顷村,该村是河北省206个深度贫困村之一,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90户、450人。
工作组把目光放在了党组织建设上,入户走访,与党员群众谈心,多次召开党员大会和村民代表会议,共同谋发展、聚共识。一系列举措让党员群众看到了工作组的决心,更感受到了党组织的温暖。2016年8月份,经围场县委组织部批准,该村成立了党总支,下设3个党支部:第一支部由常驻在村的29名党员组成;第二支部由17名在外地打工的流动党员组成;第三支部由15名村集体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党员组成。第三党支部支委郝碧泓还担任村农业开发公司物流项目部经理,每天开车四处跑,尽心尽力帮乡亲们脱贫致富。
在党总支的带领下,村办集体企业“承德八顷农业开发有限公司”成立了,“八顷地”商标的农产品很快在北京和省内市场打响,“八顷八淘”电商平台建设完成……2016年,实现村集体收入30万元;预计今年可达50万元。
有了党总支的带领,村民们过去那种“靠着墙根晒太阳,等着政府送小康”的思想观念得以转变,随之而来的是不断高涨的致富热情。目前已有4人从北京等地返乡创业,3名年轻同志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组织成为百姓脱贫的坚强支撑,成为一支永远不走的扶贫工作队。
据了解,承德市共依托经济合作组织建立产业党组织1145个,在产业链上带动7.6万户贫困户实现脱贫。同时,积极推广“党支部+”发展模式,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和服务凝聚作用,越来越多的群众通过“党支部+”,实现了获租金、分股金、挣薪金、得现金。
“致富先锋”立标杆
承德市贫困村党员干部中,1341名致富带头人共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1355个,辐射带动5.2万户贫困群众,成为组织引领群众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脱贫攻坚一线,要找准“贫”根,切断“困”源,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是关键。
在深入实施“致富先锋”工程中,承德市突出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组织引领”,做好村庄规划,盘活发展资源,推进土地流转,找准致富门路,打造“一村一品”“多村一品”的特色产业,辐射和带动贫困农户创业致富。
在此基础上,落实党员、致富带头人“一岗双责”,推行“1+X”联户结对帮扶制度,全市统一设计了党员示范牌,实行党员“挂牌”,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亮标准、亮任务,开展“夺旗争星”活动,积极争当“带领致富先锋”。
苏继文是滦平县古城川村的党支部书记,他带领全村105名党员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作出承诺,发挥表率作用。在凤凰谷项目征迁工作中,党员王久洲和张学荣带动85户群众签订协议;党员致富能手杜学义创办“益嘉兴”蔬菜种植合作社,不仅结对帮扶19户贫困户,还在种植技术和销售渠道方面对14户贫困户提供帮助。
党员为村民做出了榜样,古城川村的美丽乡村建设正热火朝天。党员王久生主动将自家院墙退回3米,为道路拓宽提供方便;临街商户褚久清为了配合主街东口道路拓宽,主动拆除了地泵和自垒大坝;村民毛继庄拆除了花4000元新建的柴棚;党员王久旺带头捐款为孤儿建房屋……
据初步统计,承德市贫困村党员干部中,1341名致富带头人共创办、领办专业合作社1355个,辐射带动5.2万户贫困户,成为组织引领贫困户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在“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中,承德市还通过“请、扶、育”等办法,支持在外优秀人才返乡创业,实现优秀人才与脱贫攻坚深度对接,让返乡能人“回得来,留得住”。截至目前,已有1927名能人返乡带领贫困群众创业增收,累计对返乡能人提供扶持资金1.3亿元,扶持创业项目704个。返乡能人中,有971人进入村两委班子。
平泉中润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总经理齐彦斌在高中毕业后,跟大多数年轻人一样,怀揣梦想去大城市“闯荡”。在外出务工的十几年里,随着见识的增长,他的思路也慢慢开阔起来,看到家乡食用菌产业的大好形势,他回到了家乡,走上了发展食用菌的道路。经过不断探索,齐彦斌的企业不断壮大。2016年,他帮助周边9个村75户贫困户、163人通过参与食用菌产业实现了稳定脱贫。
“能力提升”强本领
“能力提升”工程对村两委成员开展“头雁培育”,对致富带头人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对贫困群众普及“技能培训”
如何培养好一个带头人,是承德开展“脱贫攻坚党旗红”活动的一项重要课题。
今年8月15日,全市53名村党支部书记代表齐聚全国农村实用技术人才培训基地——滦平县周台子村,开始了为期15天的培训。培训之后,这53名村党支部书记又赴北京、江苏、浙江等地,实地观摩当地农村基层党建、美丽乡村建设、发展壮大集体经济等方面的经验。
隆化县韩家店乡三岔口村党支部书记刘志祥说:“通过观摩学习,我了解了外地党建工作的好做法,取到了‘真经’,回去后一定用得上。”
记者了解到,“能力提升”工程贯穿整个脱贫攻坚行动,对村两委成员、党员创业致富人员、贫困群众实行分层次培养。
其中,对村两委成员开展“头雁培育”,大力开展市本级示范培训、实行县级兜底培训,全面提高村党组织书记和村干部引领经济发展、服务农民群众、带领群众致富的本领。目前已累计培训村党组织书记2456人,培训村干部8559人。
“能人培养”则将重点对准创业能成功、带动有成效的党员致富能手和致富带头人,围绕种植、养殖、农产品加工与流通、农村服务业和电子商务等开展有针对性的专门培训。目前,经过培训的1.3万余“能人”正带领贫困群众增收脱贫。
对贫困群众普及“技能培训”,全力开展以“1县1技术专家服务团、1乡1技术服务队、1村1技术指导员、1户1项以上致富技能”为内容的“四个一”技能帮扶活动,累计培训贫困群众7.12万人,组建县级专家服务团8个,共组建乡镇技术服务队259个,选派技术指导员3847人。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