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汶上县“互联网+”促精准扶贫 让扶贫项目正中靶心
“漏雨的房子修好了,大女儿找到新工作,小女儿在爱心基金帮助下安心上学,难关熬过去了。”山东省汶上县白石镇红沟崖村贫困户郭忠民说,去年他和爱人生病,生活陷入困境,多亏扶贫管理平台,一条求助信息,引来干部上门解难。
脱贫攻坚如何精准发力?汶上县探索“互联网+精准扶贫”,从建档立卡识贫到发展产业助贫,再到因人施策脱贫,群众线上“点单”,干部线下“跑腿”,“精准”贯穿扶贫全过程,让贫困户早日甩掉穷帽子。
互联网+识贫,数据动态监管,贫困户一个不漏
“看!哪家贫困户是什么情况,手机点一点就一清二楚。”打开手机微信,寅寺镇党委书记刘峰给记者展示扶贫管理平台,它不仅详细统计了贫困户收入、健康情况等信息,还能在一幅高清地图中,清晰地显示贫困户的家庭住址。
精准扶贫,先要精准识贫。在贫困人口识别工作中,汶上县坚持“一个不漏,一个不多”的原则,一方面在前期统计中强调压实扶贫干部的责任,另一方面通过创新工作方法提高效率,其中重要一点就是用上了互联网新技术。
“以前的数据是死的,现在的数据活了。”汶上县扶贫办主任张卫国介绍,在各乡镇扶贫数据的基础上,县里开发了O2O扶贫管理平台,结合高清地图数据信息,了解镇村的扶贫工作数据、交通和地形情况。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就知道贫困户的基本情况,信息公开透明,而且让其他群众充分参与和监督,保证了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这个系统真不孬。”寅寺镇东寅寺村党支部书记何义说。
O2O扶贫管理平台设定了不同的数据权限和功能权限,对访客用户仅开放手机端扫描查询功能,手机界面只显示姓名、单位、家庭人口、是否脱贫等基础信息,不显示残疾、患病、收入等隐私信息,保证了贫困户信息的私密性、安全性,确保扶贫数据信息不扩散。
按以往统计数据,寅寺镇贫困户544户1192人。为确保数据准确,寅寺镇又安排进一步识别、筛查。识别对象被“分摊”给131名机关干部和村干部,每人负责3—7户。工作人员进村入户、调查摸底,摸清收支基本情况,重点了解医、学、住、吃、穿、行等情况,掌握致贫原因。
数据成了扶贫工作的好帮手。这一系统包括手机端“O2O服务”模块、互动交流模块和PC端留言管理模块,通过这些模块,寅寺镇实现了贫困人口动态监管,确保贫困户有进有出,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工作。
互联网+扶贫,传统产业“触网”,农户脱贫有底气
特产养殖业和纺织服装加工业,是汶上县扶贫攻坚的“标签性”产业。山东金秋农牧科技有限公司等芦花鸡企业,近两年先后向贫困户免费赠送芦花鸡苗10万余只。贫困户可以自行养殖,也可由养殖大户包技术、包回收、包销售,帮助扶贫户增加收入。
扶贫怎么扶?产业是主力。汶上县产业扶贫展开了“互联网+”尝试。县里帮助传统产业“触网”,扩大市场和影响力。打开京东商城的汶上特产馆,山东大樱桃、杂粮煎饼、发酵黑蒜等特色农产品吸引了不少消费者的关注。
在服装加工产业,汶上县借互联网劲风,打造扶贫“一条龙”服务,探索出“妇联+企业+产业项目+大姐工坊”的社会扶贫新模式。
助力服装产业拥抱互联网,县里建起电子商务产业园,引来60余家电商企业,为企业搭建起报关报检、退税、结汇等综合性服务平台,让服装产业成为带动群众脱贫致富的生力军。
据调查,汶上县有劳动能力的贫困人口中,不少因照顾家庭无法出门打工。怎样解决这类贫困人口的就业,变“输血”为“造血”?把工厂“建”在贫困户家门口!县里牵手服装企业迪尚集团,在专项资金扶持下,公司提供订单和技术支持,再由本地加工企业就近建设“大姐工坊”,吸纳贫困人口就业。
“大姐工坊”为140余名贫困群众提供家门口就业岗位。贫困人口中,大多数女性选择了在服装厂就业,还有一部分通过技能培训、合作入股等形式获得稳定收入。
在农业产业方面,汶上县借助互联网开展土地托管,解决了部分贫困群众“打工顾不上种地、土地撂荒却心有不甘”的问题。
赵跟柱是南站镇漕流村贫困户,妻子残疾,9岁儿子患有软骨病,连续做了三次大手术,每次花费万余元,让这个曾经幸福温馨的家庭陷入贫困。从网上得知土地托管的消息后,赵跟柱在服务平台提交了申请,很快,海林种植合作社负责人赵海龙就与他取得联系,商讨托管事宜。
“以后我可以安心在外打工,每亩地交三四百元的土地托管费,合作社负责耕种收售,一亩地能多收入400多元,多打工两个月,也能多挣2000多元。”赵跟柱说。
互联网+脱贫,因人施策对症,综合发力拔穷根
“贫困帽子摘了,生活更有奔头了。”寅寺镇西寅寺村仙秀芝,丈夫身体不好不能干重活,大儿子残疾,小儿子刚大学毕业。去年,在扶贫服务平台帮助下,她在合作社找到了一份蔬菜装箱的工作,月收入近2000元。今年,她家人均年收入达到7000多元,实现了脱贫。
公开脱贫结果,接受社会监督,汶上县把贫困户脱贫情况制作成二维码,供扫描查询。如果有问题或有异议,可以直接通过任何一个政府微信公众号进行反映。对于反映的情况,工作人员转交有关乡镇或县扶贫办核实后,及时作出回应,并电话和微信答复质询者,让脱贫质量经得起全社会的检验。
寅寺镇综合线上数据,分析每户实际情况、致贫原因及生产发展需求,逐户定制最合理有效的方案,因人施策,对症下药拔穷根。
送就业——对50余名贫困户实施小麦及蔬菜种植培训,对40余名贫困妇女进行育儿嫂技能培训等,变“输血”为“造血”,确保劳有所得。
送健康——对260户因病致贫贫困户进行指导就医,需在卫生院住院的,在上级报销90%的基础上,减免扶贫对象个人负担的政策范围内医疗费,共减免医疗费用6万余元,确保病有所医。
送安全——把危房改造作为脱贫帮扶的重要任务,共计改造农村危房及抗震房23户,2017年计划改造19户,确保住有所居。
经过努力,寅寺镇建档立卡贫困户544户、1192人中,2016年底有522户、1154人脱贫,未脱贫剩余22户、38人,也将在今年实现全部脱贫。
“线上数据是工具,再好用的工具也需要人来使用。”张卫国说,扶贫工作能够取得成效,既要线上搜集扶贫群众的数据和诉求,更要靠干部线下提供更给力和实实在在的服务,帮助贫困人口解决问题。
县里的每位扶贫干部,都可以通过手机端上传帮扶记录、督导记录以及更新贫困户生产生活信息,做到了实时帮扶、实时上报、帮扶有记录、成效有依据。系统还设定了帮扶工作红绿灯提醒功能,如果本月的帮扶工作还未完成,就会被系统亮红灯。
汶上县委书记李志红说,脱贫攻坚越往后难度越大,越要精准施策、精细工作。汶上县将继续创新扶贫工作方式方法,让“互联网+扶贫”在脱贫攻坚中发挥更大作用。
《 人民日报 》( 2017年12月03日 11 版)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