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精细“绣花”惠民生
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必须要有“生活品质提升”这个重要内涵。上海这座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超大城市,正通过升级“绣花功夫”,攻克现实难题,努力提升人民生活品质。
住,安居又乐居
11月27日下午的上海,天气晴好。家住金梅园43弄的倪建玲,正盘算着自家房屋改造的事儿。她家4口人,住在一间24平方米的房子里,还要和邻居合用一个仅2平方米的卫生间。“我家房子已经纳入旧住房成套改造规划,听说明年初就可以动工,到时候,就不用排队等着上厕所了。”倪建玲说。
几乎同一时间,杏杨园309号101室的王天晴也跟邻居们聚在小区改造后的车棚附近,趁着天好,拍拍照片。要知道,这个车棚以前可是个违法建筑,拆违改建后,变身“空中花园”,成了小区的景点。
金梅园和杏杨园同属普陀区曹杨新村街道,曹杨新村是新黄金赌城娱乐成立后建设的第一个工人新村。如今,这里却“落伍”了,以老旧公房为主,还有9884户像倪建玲家一样的合住户。而且,居住条件的限制还让违建成为较普遍的现象,天井加顶、过道设门现象屡见不鲜。
城市发展亟需补齐这样的短板。但拆违不是简单地拆,更要给居民一个舒心的居住环境。“在拆违和改造过程中,为把工作做实做细,包括曹杨新村在内的普陀区的10个街镇都有各自的办法和经验。我们采取‘规划引领,群众参与’的方式,街道相关部门主动上门了解居民诉求,收集居民关于改造方案的意见。当居民100%签约同意后,才开始动工。”普陀区社区办主任姚军告诉记者,成片的拆违工作今年已经完成,零星的、散乱的违建将是接下来的难点,旧住房成套改造也在推进当中。
普陀区的拆违改造只是上海全市“补短板”的一个缩影。短板阻碍进一步的发展,若不及时补好,还会反过来影响长板继续加长。因此,对标全球最高的上海,在探索前行的同时,也用有温度的举措修补着短板。
行,快捷更便捷
11月26日晚,上海绿地申花和上海上港的足协杯决赛结束,双方球迷走出8万人体育场,其中大部分人是通过换乘上海地铁1号线或4号线,有序地离开这里。这时,上海地铁路网运营协调和应急指挥中心的大屏幕上,实时显示着站台上的运营情况。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运管中心总经理助理朱利敏后来告诉记者,为及时把球迷送回家中,他们特意为这场比赛制定了3套方案,对各种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作了预案。
目前,上海地铁已形成15条线、617公里(含磁浮线29公里)、367座车站的规模,位居世界第一。今年1月至10月份,日均客流达960万人次,最高日客流1186万人次。对于拥有2400万常住人口的上海来说,相当于每天有半个城市的人都靠地铁出行,由此产生的运营压力可想而知。
面对挑战,唯有精细管理才能破题。
“为减缓早晚高峰时段的过度拥挤,通过扩大列车编组、加快增购车辆、改造信号设备等方式挖掘管理潜能,优化列车运行图,缩小发车间隔。2015年以来,网络高峰时段发车间隔平均从3分50秒缩小至2分55秒,10条线路缩小到3分钟以内,11号线最小发车间隔缩小到2分钟,在业内都是领先的水平。”上海申通地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副书记葛世平告诉记者。
与此同时,葛世平说,在确保安全运营的前提下,公司还探索试行地铁夜间延长运营服务。今年4月份起,对6条线路实施周末和节假日延时运营过零点,平均延时83分钟,最长延时105分钟,让深夜晚归的市民更加方便快捷,也带动上海夜市经济的发展。
按照规划,2017年,上海轨道交通在建项目共10个,在建线路里程216公里,车站140座。2017年底,将有3个项目55公里建成投运,到2020年底,网络运营规模将超过830公里。“到那时,更加考验我们精细管理的‘绣花’功夫。”葛世平说。
游,清新亦贴心
城市河流在一定程度上塑造着城市的性格。黄浦江是上海的母亲河,本应与市民“亲密接触”,但由于历史原因,沿江空间被各大单位占据,公共属性渐弱,母亲河与人们的距离远了。为了重新“连通”,上海决定还江于民,有望于今年底实现从杨浦大桥到徐浦大桥45公里滨江公共空间的贯通开放,两桥之间还要完成新改建约32.4公里的滨江漫步道、跑步道、骑行道工程,让人们有切实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而在45公里之内,有一段2.5公里的岸线,因为拥有眺望陆家嘴和外滩的最佳视角,获得了“滨江明信片”的美誉,这里就是虹口滨江,今年7月份已实现基本贯通。如今,漫步在虹口滨江,时而徜徉于绿荫廊道,时而穿行于彩色花带,或许还会与历史上爱因斯坦、卓别林、鲁迅、郭沫若等人的脚步重叠。想当年,爱因斯坦等海外名人在此登岸,迈出了解黄金赌城娱乐的第一步;鲁迅、郭沫若等在这里登船东渡求学,放眼看世界。
但是,“造景”不易。“黄浦江沿岸是黄金地段,如果拿来做房地产,经济价值不低。但黄浦江更是市民的,必须还江于民。沿线企业、住宅错综复杂,一些地区被圈在院子里,是这些企业或住宅的‘后花园’,是配套空间的绿化标准。现在打造成公共开放空间,是得到沿线单位的大力配合的。”上海虹口区建管委主任宣一洲告诉记者。
管理,就更难。宣一洲说,虹口滨江贯通后,就要靠管理提升人们的感受度了。“管理都是细致的工作,比如设置直饮点、标志标识、WiFi等,但都与人们息息相关。接下来,还要将滨江效应向腹地延伸,提升黄浦江作为母亲河的带动效应。”
这也就意味着,城市公共空间的打开不是一次性的过程,而是品质、功能、文化内涵不断更新向上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才能实现上海为自己设定的“建筑是可以阅读的,街区是适合漫步的,公园是最宜休憩的,城市始终是有温度的”发展新愿景。(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牛 瑾 吴 凯 徐晓燕)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