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地制宜 探路垃圾分类出实效
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北京12月8日讯(记者 郭静原)住建部透露,黄金赌城先行开展生活垃圾强制分类的46个重点城市均已启动垃圾分类工作。预计到2020年,全国各城市将全面推行垃圾分类制度,基本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和标准体系,公共机构也将普遍实行垃圾分类。垃圾分类不只是简单的“可回收/不可回收”标语。近日,《经济日报》记者跟随“中华环保世纪行”采访组深入江浙沪等地,探寻因地制宜探索垃圾分类的有效路径。
源头激励让居民乐于分类
走进上海徐汇区凌云街道的梅陇三村,这里的垃圾分类工作干得是热火朝天。大学教授指导家庭主妇将菜叶、果皮等厨余垃圾配比、发酵,不仅可以拿回家做清洁剂,还能制作手工酵素香皂;麦秸、剩饭通过新型生产模式,能在较短周期内制成有机肥,培育小区“后花园”;“绿色账户”跟金融服务对接,垃圾分类获得的积分还能用于信用支付……
2011年,为了破解老小区“垃圾围村”的现状,梅陇三村居委会成立了名为“绿主妇,我当家”的低碳环保自治行动小组。“绿主妇”以垃圾分类减量作为社区环保治理的“抓手”,不仅将小区垃圾箱房打扫的干干净净,还向居民展示垃圾变废为宝的方法,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人参与垃圾减量回收工作。如今,梅陇三村的垃圾回收分类参与率已超过90%。
也是从2011年开始,连续7年,“生活垃圾分类减量工作”都被列入上海市政府实事项目。“到今年10月底,上海市的生活垃圾分类已覆盖500万户家庭。我们注重正面激励源头分类,已形成居民自治、居委牵头推进和物业履职三种模式,在社会上营造垃圾分类多方共治的良好氛围。”上海市绿化市容局局长陆月星说。
分类减量后,上海日均末端焚烧、填埋的垃圾总量从2011年的1.8万多吨,减少到2016年的1.6万多吨,减量2000吨。
垃圾分类减量工作在江苏南京也已达成共识。家住金尧花园小区的孙阿姨告诉记者,“刷卡扔厨余,垃圾重量自动记录上传系统。可回收垃圾兑换蓝色积分,厨余垃圾兑换绿色积分,积分达到一定数额还能兑换相应的蔬菜、鸡蛋和日用品。”
目前,95%以上的尧化居民都知晓垃圾分类,80%的居民参与垃圾分类,垃圾分类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尧化模式”也正快速在南京多个小区复制。截至2016年底,“尧化模式”已覆盖南京228个小区19万户,积分可兑换的产品达50多种。
江苏省住建厅副厅长宋如亚表示,为破解垃圾分类投放难的问题,全省还将指导各地推广垃圾分类进社区、成立垃圾分类专兼职指导员队伍,强化对居民的宣传引导和设施的优化设置,让居民懂得分类;通过垃圾分类市场化、企业化运作,探索建立物业前端分拣机制,以及推行居民垃圾分类积分奖励等激励机制,让居民愿意分类。
规则清晰让收运不再盲目
垃圾分类是门大学问,可在浙江省金华市金东区,这里的农村垃圾分类工作就把分类标准和管理机制处理的四两拨千斤。
据金华市政协主席陶诚华介绍,金东区全面推广垃圾分类“二次四分”法:农户按“会烂”和“不会烂”标准进行一次分类,村保洁员在农户分类基础上进行二次分类,将“不会烂”垃圾再分为“好卖”与“不好卖”两类,并对农户分类及时纠错反馈。“会烂垃圾就地堆肥,好卖垃圾由可再生资源公司回收,不好卖垃圾经乡镇转运至市垃圾填埋场统一处理,极大地解决了垃圾分类不到位的突出难题。”
理清垃圾分类脉络,保证垃圾分类处理与资源利用、废物处置环节的无缝衔接,金东区充分利用“互联网+”技术,让垃圾分类管理有据可依、有标可循。
“我们在堆肥房或分类垃圾车上安排称重设施,实现分类减量情况量化管理,并在部分联建堆肥房安装监控系统,对分拣员工作实行监督考核。”金东区垃圾分类办公室副主任王瑞良说,不仅如此,垃圾分类对户考核也已铺开,通过在每户门前标明农户姓名、户人口数及联系党员姓名,巡检员按“好中差”三分并录入智能化垃圾分类考核管理系统,分别用绿、黄、红三色标志进行公示,真正实现农村垃圾分类的“网格化管理、精细化考核”。
针对不少网友关心的“垃圾车一股脑将所有垃圾收运,成了破坏垃圾分类前端成果的罪魁祸首”问题,各省市也能见招拆招。
在上海,对未实行垃圾分类或分类不符合要求的单位,建立“首次告知整改,再次整改后收运;多次违规拒不整改的,拒绝收运并移交执法部门处罚”的“不分类,不收运”的倒逼机制。同时,建立完善的分类转运系统,严控“混装混运”;
在江苏,有害垃圾必须作为强制分类的类别之一,同时参照生活垃圾分类及其评价标准,再选择确定可回收物、餐厨废弃物、建筑垃圾及农贸市场等有机易腐垃圾的强制分类类别,进一步落实主体责任。
“按照分类投放必须分类收运的要求,江苏正逐步实现‘一种垃圾、一种车辆收运’或实施运输车辆单独分隔、单独分装,统筹安排运输线路、时段和作业组织,着力推动实施垃圾运输车辆的配套和分类改造,不断完善分类收运体系。”宋如亚说。
循环利用让资源变废为宝
分类不止于减量,更在乎产生新价值。当前,黄金赌城家庭生活垃圾中厨余垃圾约占56%,可回收垃圾约占26%。进一步完善垃圾分类制度,促进垃圾清运和资源循环利用两网融合,是关系到地方治理能力和生态文明建设质量的关键。
2011年8月,首批33个餐厨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名单发布,上海市闵行区餐厨再生资源中心就位列其中,并于2016年底开始试运行。
在这片占地3万多平方米的再生资源中心里,具备预处理、好氧发酵、厌氧发酵、除臭处理及污水处理五大工艺系统。每天可处理区内餐厨废弃物达200吨,处理过程基本封闭进行,大大降低了生产过程中排放对周边环境的影响。
“餐厨垃圾收集运输进厂后,首先将杂质如玻璃瓶、塑料袋等分拣出。然后将餐厨废弃物进行破碎、除油,污水通过好、厌氧等手段处理后至污水管集中处置,臭气通过三级处理达标后排放。最后将经过处理的废弃物放入封闭的生化处理机进行高温好氧发酵,做到固相液相全利用、物质能量全回收、排放更少更达标。”现场高级工程师杨元晖介绍,中心产出产品为生物腐殖酸土壤调理剂,可广泛应用于农林业生产中的土壤改良。
都说垃圾是放错地方的资源。“变废为宝”不但是垃圾处置的最好出路,也是绿色发展的应有之义。
“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重中之重仍是末端处置设施建设,包括无害化处置和资源化利用设施。”陆月星介绍,上海市正着力布局干垃圾和湿垃圾处置设施建设。干垃圾处置已基本形成“一主多点”的设施布局,无害化处理能力超过2.3万吨/日,无害化处置率达到100%,其中焚烧发电能力占比超过51%。
值得关注的是,上海市的湿垃圾资源化利用能力达到2500吨/日。一是通过集中处理模式。各区建设集中湿垃圾处理设施,统筹解决区内餐厨垃圾、居住区、菜场湿垃圾分类处理问题;二是通过“湿垃圾一镇一站”处理模式。运用生化处理、粉碎后堆肥等技术,以镇、村为单位建设湿垃圾就近处理站;三是湿垃圾就地处理模式。在大型集贸市场、工业园区、居住区、饭店等配置小型生化处理设备,就地处理湿垃圾,确保湿垃圾不外运。
“以末端带前端,未来我们还将注重依靠科技创新突破资源化利用瓶颈,把湿垃圾处理作为科研和技术攻关的重点,切实提升垃圾分类质量。”陆月星说。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