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银行业科技金融专业化机制初步建立
□ 目前,上海辖内共有挂牌科技支行7家,较2016年末增加1家;7家科技支行的科技企业贷款余额为97.34亿元
□ 自2016年以来,辖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为391家科创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累计发放贷款139.22亿元
经济日报北京1月25日讯 记者钱箐旎报道:“预计到2020年末,上海银监局辖内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达到2700亿元左右,科技型贷款企业数达到8000家左右;投贷联动贷款余额达到200亿元左右,累计服务客户数超过1000家。”1月25日,第152场银行业例行新闻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上海银监局党委副书记、副局长蔡莹如此表示。
2016年4月份,国务院印发《上海系统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试验 加快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方案》,要求上海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银监会也下发相关文件,鼓励和指导银行业金融机构为科创企业提供持续金融服务。
早在2015年8月份,上海银监局就出台了《关于上海银行业提高专业化经营和风险管理水平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指导意见》,指导上海银行业搭建多元化的科技金融服务平台,创造性地提出建立“六专机制”和“新三查标准”两大体系。“六专机制”,即专营的组织架构体系、专业的经营管理团队、专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技术手段、专门的管理信息系统、专项激励考核机制和专属客户的信贷标准。“新三查标准”则是在借鉴创投机构做法的基础上,鼓励商业银行执行具有“创投基因”的信贷标准与流程。
经过数年的探索,上海银行业科技金融专业化机制已初步建立。截至2017年末,辖内科技特色支行89家,较2016年末增加12家,增速为15.59%;科技金融从业人员1483人,较2016年末增加129人,增速为9.53%。目前,上海辖内共有挂牌科技支行7家,较2016年末增加1家;7家科技支行的科技企业贷款余额为97.34亿元,有效专利客户占比约90%,贷款客户拥有8706件专利,户均专利件数为41.26件。
“辖内银行业根据科技型企业,特别是其中初创期科技企业的信贷特点和风险特征,不断优化作业模式、风险补偿方式和风险分担机制,目前已普遍在内部资金成本核算、不良容忍度、尽职免责等方面建立起差异化政策。”蔡莹说。
对于市场较为关注的投贷联动试点成果,蔡莹介绍说,上海辖内投贷联动试点工作取得了积极进展。截至2017年末,投贷联动项下贷款存量家数315家,较2016年末增加132户,增长率为72.13%;贷款余额60.90亿元,较2016年末增加34.77亿元,增长率为133.06%。自2016年以来,辖内相关银行业金融机构已累计为391家科创企业提供投贷联动服务,累计发放贷款139.22亿元。
2016年4月份,银监会等部委印发《关于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创新力度 开展科创企业投贷联动试点的指导意见》,将上海张江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列为第一批投贷联动试点地区,辖内3家银行列为第一批投贷联动试点银行。
2017年,上海银监局抽取了82家开展选择权投贷联动业务的科创企业加以分析。结果显示,自开展投贷联动业务以后,企业各项经营指标与财务指标均有较大幅度改善。截至2016年末,企业平均经营收入增长124.24%,原来没有产生盈利的企业中,59.46%的企业经营收入增加,且部分企业扭亏为盈。在股权融资的支持下,企业整体资产负债率由原来的53.22%降至52.07%,下降1.15个百分点,资产负债结构得到了一定的优化。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