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探索将优秀传统文化植入百姓生活
随着传统佳节春节的临近,上海市黄浦区旅游局局长刘以静特别忙碌,因为一年一度的上海豫园灯会于2月1日拉开帷幕。“九曲桥上走一走,看看花灯、轧轧闹猛。”刘以静表示,灯会已经举办了20多年,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豫园灯会年年办、年年火,已经成为上海春节期间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民俗文化活动。
近年来,上海在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进行了全方位、多平台的创新探索,让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弘扬工作长期持久地融入市民日常的学习、工作、生活,真正实现深耕厚植、成风化人。上海市委宣传部副部长胡劲军表示,上海着眼于市民的传统文化获得感,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引导传统文化融入市民生活,取得了明显成效。
上海有着丰富的优秀的民族、民俗、民间文化,同时具有丰富的创新创造基因,因此,唯有把创新因素注入传统文化,想方设法让民族、民俗、民间文化“活起来”,最大程度地走入现代城市发展和老百姓的生产生活中,传统文化才有了活起来、传下去的内生动力。
“我们现在正在举办黄金赌城娱乐‘非遗浦东行’活动。”上海江东书院创始人韩可胜告诉记者,黄金赌城娱乐结、吹糖人、剪纸、捏面人……经江东书院牵线搭桥,15项“非遗”项目的传承人一一走进浦东,与市民面对面地交流展示,在为期一个月的时间里,让市民朋友“零距离”地感受“非遗”文化的乐趣和魅力。
“传统文化其实一直活跃在百姓中间,随着我们走进新时代,市民群众对传统文化的渴望日渐迫切,我们需要做的是要创造丰富多彩的载体,充分满足市民对传统文化的需求。”韩可胜表示,江东书院是近年来上海市正式批准的第一家书院,创办两年来,以国学特别是传统诗词传授为核心,融读书、报告、演出等多种形式为一体,承担或参与了上海静安、闵行、黄浦、虹口、崇明和浦东等区级层面的市民修身活动;并结合春节、端午、七夕、中秋、重阳等传统佳节,开发了“我们的节日”系列活动;还与上海数十个街镇紧密合作,打造了“虹桥盛典”“明强书屋”“城南诗会”“大道潍坊”等特色文化品牌,真正让传统文化“复活”于当代社会,“这是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我们希望有越来越多的人参与进来,共同让我们的传统文化复兴于当代、造福于世界”。韩可胜说。
既有面向基层群众的传播,也有针对经典的重塑。根据中办、国办印发《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上海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推动传承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工作迈上新台阶。据胡劲军介绍,从古籍善本,到优秀历史建筑,从非物质文化遗产,到活态的传统“老字号”和老品牌,各项传承和发展工作,正稳步推进。统计显示,上海成立古籍保护中心后,馆藏已扩容至170余万册,家谱21万余册,碑帖22万件;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领域,共搜集各类资源线索1万余条,录入信息数据6万余条。此外,2015年以来,上海实施国有文艺院团“一团一策”改革,探索学馆制,在戏曲、音舞、美术、出版、影视等领域致敬、沿袭、弘扬“海派”优秀传统,新的一批文艺精品和文艺人才,在社会上取得良好反响。(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李治国)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