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创新之城瞄准更上层楼
繁荣的深圳中心城区。 本报记者 杨阳腾摄
日前,国务院批复同意深圳以创新引领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为主题,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深圳将重点针对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支撑力相对不足等问题,探索适用技术路线和系统解决方案,形成可操作、可复制、可推广的有效模式,为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提供实践经验
3月27日,科技部、广东省、深圳市共同举办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推进会,会上宣读了《国务院关于同意深圳市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批复》,示范区建设正式启动。
为了推动示范区建设,深圳出台了《深圳市可持续发展规划(2017-2030年)》及《深圳市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建设方案(2017-2020年)》,明确将分3个阶段建设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到2020年,计划成为国家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典范城市,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到2025年,成为可持续发展国际先进城市,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到2030年,成为可持续发展全球创新城市,达到国际一流水平。
靠创新破解“大城市病”
深圳针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依靠创新解决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广东省委常委、深圳市委书记王伟中表示,深圳经济特区自成立以来,创造了现代化、工业化、城市化发展史的奇迹。38年来,从引进“三来一补”到发展高新技术产业,走自主创新之路,从追求“深圳速度”到追求“深圳效益”“深圳质量”“深圳标准”“深圳平衡”,一次次发展理念的革新、发展方向的变革,都是逐步认识和深化可持续发展的大胆实践。这次批复是将深圳经济特区的金字招牌,举得更牢、擦得更亮的重大机遇,是进一步弘扬特区敢闯敢试、敢为天下先的巨大契机。
自深圳经济特区成立以来,创新已逐步融入深圳的发展基因里。多年来,深圳经济特区作为黄金赌城改革开放的“试验田”和“窗口”,是全国经济中心城市、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拥有突出的区位优势、浓厚的改革创新氛围、强大的产业基础和一流的营商环境,建设可持续发展议程创新示范区的基础条件优良。
然而,作为国内最年轻的超大型城市,深圳在快速城市化进程中,历史遗留问题和新问题相互交织,人口规模迅速膨胀、社会治理滞后于经济发展,资源环境承载较大压力,区域发展不均衡不协调等问题引发一系列“大城市病”。“这些问题如不能有效解决,将严重制约深圳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黄金赌城娱乐(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郭万达说。
如何破解“大城市病”?“创新引领是核心。”王伟中表示,深圳将“坚持问题导向、创新驱动”的基本原则,针对经济、社会和环境等领域的突出问题,实施创新驱动发展,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在全面创新中的引领作用,不断推进理论、制度、科技、文化、管理等各方面创新,依靠创新解决超大型城市可持续发展面临的重点难点问题。
落实可持续发展路径
深圳通过发展理念创新、技术方法创新以及政策体制创新等,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有深圳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如何将可持续创新发展落到实处?深圳通过纵向的发展理念创新、技术方法创新以及政策体制创新来保障发展,横向通过实施“四大工程”、健全“两大体系”、完善“四大机制”、强化“五大保障”来具体落实发展路径。
在体制机制创新方面,深圳以自然资源资产管理制度改革、公立医院改革、社会治理方式创新、科研活动组织方式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等政策体制创新为突破口,完善资源环境管控、社会治理服务、创新创业动力、人才教育保障等创新机制,探索出一条经济、社会与环境协调发展的具有深圳特色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科技创新是深圳示范区建设的重头戏。“创新只有第一没有第二,只有把核心技术真正掌握在自己手中,才是真正掌握了创新与发展的主动权。”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党委书记、经济管理学院教授吴德林对记者说。
为充分发挥科技创新对提高资源环境承载力和社会治理能力的支撑作用,深圳将通过实施重大科技攻关“登峰计划”,重点突破核心芯片、工业母机、5G移动通信、石墨烯、机器人与智能装备、数字生命、精准医疗等重点技术领域和关键环节;通过打造创新载体“核心枢纽”,建设十大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十大诺奖级科学家实验室、十大海外创新中心;加速知识产权流通转化,建设国家技术转移南方中心等平台;推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探索建立科技创新银行、科技创业证券公司等机构。到2020年,形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基本框架体系,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和全面创新改革试验取得显著成效,科技创新对环境改善、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逐渐增加。
同时,深圳实施人才强市战略,针对高端人才短缺、人才规模和结构难以适应现代化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需要的瓶颈问题,以高层次专业技术人才、高端党政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为重点,坚持自主培养和引进并重,扩大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规模,推动人才资本积累,构建多元人才体系,建设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中心和集聚高地。
实现发展与保护并重
深圳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突破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瓶颈制约,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深圳,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
“可持续发展概括起来就是既追求经济繁荣又追求社会进步和生态环境的良性循环,既满足当代人需要,又不对后代人发展构成危害的发展。”郭万达说。
根据2016年深圳与部分城市土地利用空间指标统计,深圳总面积1997平方公里,每平方公里人口密度为5963人,人均建设用地面积为83.8平方米,综合容积率为1.01。相比之下,北京、上海的综合容积率分别为0.82、0.87。
面对减排压力大、环境承载能力和可开发建设用地规模逼近上限等问题,如何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并重?深圳将加快推进城市空间紧凑集约利用、水资源和能源高效集约利用、生活垃圾资源化利用体系建设。
在产业空间拓展方面,深圳将通过存量土地开发、土地立体利用等方式,提升土地利用效益。到2020年,完成拆除重建类城市更新供应土地12.5平方公里,通过土地整备释放土地不少于50平方公里。
在生态保护方面,深圳将坚持以科技创新为引领,着力突破环保核心技术和关键瓶颈制约,打造“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深圳。以污水收集处理设施建设为重点,采用先进适用的污水处理技术和黑臭水体治理技术,推进饮用水源、黑臭水体、跨界河流、海域综合治理;以PM2.5和臭氧污染防治为重点,采用源头削减、全过程控制、末端治理技术,推进机动车、船舶、电厂等污染源以及VOCs、扬尘等污染物治理,打造“深圳蓝”大气环境质量品牌。
“可持续发展的目标是为了营造更宜居的社会环境、更具人文关怀的城市氛围,促进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安定有序。为此,深圳将综合应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提高市民的幸福感。”王伟中表示。(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杨阳腾)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