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笔 给人一个江湖
当世故配上了诗情,当画意融入了精神,或许并不能构成渴望中的美丽一幕,但却描绘了最完整最真实的江湖
金庸先生驾鹤西去的消息传开后,朋友圈里的各类纪念文章瞬间涌现,可谓此起彼伏,琳琅满目。大家都害怕了如今的热点传播规律,生怕时间一过,新闻变为冷饭,将不再有人问津。对金庸的怀念,或许也“难逃此劫”,但理应像他的那些武侠小说一样,持续得绵长、恒久一些。“金庸”二字,除了武侠,更有人性和哲理。这两个字的分量,在江湖上不言而喻。
不论“几零后”,心中想必都有金庸的一席之地。这个名字的意义,已经超越了武侠小说本身,成为当代最鲜明的文化符号之一。
他的小说,就是那样具有魔力;他创造的那些人物,就是那般深入人心;他设计的那些故事情节,就是那样引人入胜。
在金庸的世界里,我们可以看见三个元素:诗情、精神,还有江湖。
金庸无疑是个懂诗的人。他引用的那些经典诗词,荡气回肠,让人千回百转,潸然泪下。那些诗,融入故事的时候,虽并未达至诗化哲学的意味,但借助“武侠”这一独特的艺术情境,传递出了可品尝也可言说的人生智慧。这些经典诗词,到了他的人物那里,变得更加富有灵性,更加接地气,少了一些玄虚和神秘,多了一些洁净空灵。
金庸的诗情,就是这样雅俗共赏的诗情。
我们阅读一部小说,是将小说反映的精神境界和自己心理状态相结合。同样的小说,有人感到强烈震撼,有人却觉得无聊疲惫。作为读者,我们的个性和情感,如果能跟小说中表现的精神境界相接触,产生连锁化学反应,那这小说,就是好的艺术。
金庸自己曾说过:“我希望传达的主旨是:爱护尊重自己的民族,也尊重别人的国家民族;和平友好,互相帮助,重视正义和是非,反对损人利己,注重信义,歌颂纯真的爱情和友谊;歌颂奋不顾身地为了正义而奋斗;轻视争权夺利、自私可鄙的思想和行为。武侠小说并不单是让读者在阅读时做‘白日梦’而沉湎在伟大成功的幻想之中,希望读者们在幻想之时,想象自己是个好人,想象自己要爱国、爱家、爱社会,帮助别人得到幸福,得到所爱之人的欣赏和倾心。”
金庸的精神,就是这样家国大义的精神。
当世故配上了诗情,当画意融入了精神,或许并不能构成渴望中的美丽一幕,但却描绘了最完整最真实的江湖。
在金庸笔下的武侠世界里,虚拟中融化着现实,现实里倒映着虚幻。英雄、江湖、归隐、背叛、痴情、爱恨……去掉剑影刀光,我们可以处处发现江湖的机敏、老辣和可爱。
金庸的江湖,就是这样畅情适意的江湖。
时间漫步至今日,碎片化阅读占据了芸芸众生的生活。武侠小说似乎也成了过时的创作形式,未来怕是难有人写出超过金庸的武侠文学。每当我们想起武侠时,也只能读一读这些绝响之作。我不知道金庸是否曾经想过“后继有人”“长江后浪推前浪”的命题,我们也无法判断多少年之后会不会再兴武侠。我们现在只知道,金庸已经去了天堂,他在人间的痕迹将久久留香,永难消散。(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梁剑箫)
(责任编辑:秦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