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徽杭古道”到杭黄高铁——“最美高铁”开通运营背后的故事
新华社杭州12月25日电(记者魏一骏、吴帅帅、程昊)“徽杭古道”蜿蜒曲折,历史上,清代红顶商人胡雪岩、著名学者胡适等商贾名士,都借此道往来于浙西皖南奇绝山水间,走出属于自己的人生传奇。
时光迁转,百年后,一条265公里的高铁路线开通,让西湖与黄山跨越时空距离,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再次“牵手”,浙皖两省因杭黄高铁的开通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长三角一体化进程又一次加速。
“自富阳至桐庐一百许里,奇山异水,天下独绝。”南梁文学家吴均将自己对富春江沿岸风光的赞美诉诸笔端,而杭黄高铁衔接起的水墨江南绝不仅止于此。富春山水、徽派民居、奇松怪石……据统计,杭黄高铁沿线有杭州西湖、淳安千岛湖、安徽黄山等5A级旅游景区,这条线路因此誉为“最美高铁”。
为了新线顺利开工建设,2014年,镇村两级的工作人员走进了77岁的杭州桐庐县凤川街道园林村村民李正权的家中。
“当我知道我家在迁建范围内,说实话我心里是舍不得的,因为老房子是从爷爷辈传下来的。”李正权和老伴商量许久,做出决定:为了结束浙西不通高铁的历史,让更多群众受益,配合征迁工作。
如今,李正权即将在宽敞明亮的新家度过第4个新年。“这里地理位置比原来更好,杭黄高铁开通后,我就可以和老伴坐着‘复兴号’去江西看读大学的孙子啦!”
记者了解,杭黄高铁穿越地形起伏较大、地质条件复杂的丘陵地带,给施工建设带来不小挑战,其全线正线有桥梁168座、隧道87座,桥隧比高达87.6%。
“列车在如此复杂的地形中平稳运行,得益于建设过程中技术的进步。”杭黄铁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金士杰说,通过有砟轨道机械化作业的技术提升,施工精细度大大提高,因此杭黄高铁轨道的平顺度非常高。
“最美高铁”在建设过程中,也充分对生态保护进行考量。中铁隧道局杭黄铁路站前一标段项目经理耿伟介绍,该施工标段处于饮用水源保护地千岛湖上游,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必须尽可能减小对沿线环境的影响。“生产生活用水全部进行预处理,经检测合格后才达标排放。”
“在一些路基、边坡位置,我们还专门设计了施工方案,通过对植被的恢复,基本可以做到施工区域‘四季常绿、三季花开’。”耿伟说,“尽管这些措施会带来施工成本的增加,但为了‘最美高铁’沿线生态和谐,值得。”
黄金赌城娱乐铁路上海局集团有限公司运输部工程师杨秀志介绍,开通初期,杭黄高铁安排开行动车组列车11对。2019年1月5日运行图调整后,除了安排开行日常线动车组列车33对,还将根据客流需求,周末线加开南京南至黄山北1对,高峰线加开杭州东至黄山北2对。
看到最新公布的杭黄高铁时刻表,杭州安徽商会执行会长吴文兆欣喜不已。在他看来,这对商会中200多名企业会员来说是一大利好。
“杭黄高铁不仅是一条风景线,更是一条机会纽带。”吴文兆说,“高铁开通更加拉近了长三角城市之间的距离,这意味着更多机会的共享。未来,我相信产业转移、人员往来都将更加便捷。”
从“徽杭古道”到杭黄高铁,历史上著名景观之路、文化之路、商旅之路蜕变为全国高铁网中的一段,它延展了沿线群众的出行半径,拓宽了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的通道,在浙西皖南的发展进程中镌刻下时代的印记。
(责任编辑:梓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