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中经搜索

“反向春运”的别样年味儿:一桌家宴,三地风味

2019年02月10日 14:25   来源:解放日报   

  今年春运全国旅客发送量预计达到29.9亿人次,这其中的主力军是离家打拼、回家过年的劳动者。但也有一些人反其道而行之,用另一种方式,体会了一番不同的过年滋味。春节期间,记者采访了两个上海人家,一家是接爸妈“反向”来沪过年,另一家则是女婿上门“错峰”去外地过年,不同的方向,却体现出相融的年味。

  一桌家宴,三地风味

  张敏家围着桌子吃年夜饭的人不算多,四个大人一个小孩而已,然而桌上的菜式着实比人还热闹,一次集结三地风味。

  这是个典型的“新上海人”家庭,张敏是川妹子,丈夫小杨来自山东。去年,他们有了一个女儿。孩子的降临打破了原本轮流回老家过年的约定,“回家的票子又贵又不好买,自己开车舟车劳顿,怕孩子太小吃不消。”张敏就跟小杨商量,今年能否让公婆到上海过年,也顺便带他们在上海转转。就这样,因为这个稍显无奈的理由,张敏家赶了趟“反向春运”的时髦,第一次,一家人在上海过年。

  反向的票好买,车也不拥挤,三个半小时,公婆就乘高铁到了上海,一起抵达的还有聊城特产魏氏熏鸡和北方面食。

  作为“北方系”的代表,饺子成了年夜饭绝对的主角,张敏说婆婆家吃饺子有讲究:“年三十和初一是一定要吃饺子的,饺子里包着钱币,还不能吃完,象征‘年年有余’。”在上海生活了近15年,张敏早就听闻老上海人逢年过节喜欢去老字号买熟食,她也在乡随俗,买来了油爆虾、熏鱼、四喜烤麸等熟食,这下桌上有了“海派”代表。

  虽然张敏的爸妈没有到场,但早在年初,他们就从成都寄来了自家每年过年都会做的香肠和腊肉,于是一顿融合沪、鲁、川三地元素的混搭年夜饭就摆上了桌。每个人都尝到了家乡味,也感受到了异乡情。

  两种风情,四处口彩

  吃过年夜饭,上海小伙谢天就开始忙着整理行李,不同于近些年开始流行的旅行过年,他这是要和妻子小俊一起回广东佛山的娘家过年。“避开节前出行高峰,离开上海去她家体验一下不同的年味,我们也算是反向错峰春运了。”对于去岳父母家过年,谢天显得充满期待。

  记者粗略扫了一眼行李箱,除了简单的衣物,基本全是好吃的:金华火腿、咸肉、咸鸡、青浦草莓……“总觉得还差了什么?”谢天扭头问小俊。“还差我爸最爱吃的静安面包房的别司忌啊!如果有国际饭店蝴蝶酥就更好啦!”小俊自己也没想到,上海小西点最受家人欢迎。

  去岳父母家过年,谢天自然要露一手,不负“上海女婿”的名声。无奈的是,去年刚从法国蓝带毕业的他一直不得要领:“广东人对食物要求严格,我擅长的西餐老人家又吃不惯。今年打算试试上海传统的咸肉菜饭和蛋饺,希望他们喜欢。”

  大年初四,已经过上广东年的夫妻俩和记者微信视频。谢天说,广东的年味更传统一些,到处舞龙舞狮,热闹非凡,“我已经听了两天‘财神到’和‘迎春花’了!”

  令谢天印象深刻的是,广东人过年爱发“利是”,“跟我们这里越包越大的红包不同,利是通常数额很小,在意的是形式,茶楼服务员一句‘恭喜发财’,就能收到食客们发的利是。”类似的还有取自粤语发音讨口彩的食物,像发菜蚝豉(发财好市)。

  借助广东人喜讨口彩的习俗,谢天亲手制作,象征元宝的上海蛋饺终于也突破性地获得了小俊家人的一致点赞。

  这个春节里,张敏说:“人情才是春节最重要的元素,有亲人的地方就有年味。”尝到“反向春运”的甜头,明年春节,她也想把爸妈从四川接来上海过年。小俊则从各地食物中体会出了一脉相承的年味:“其实北方的饺子、上海的蛋饺、广东的油角,虽然食材、做法各异,但寄托的美好愿望却是相同的。”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