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2018年贵州14县成功脱贫摘帽 有何妙招?
贵州:“四场硬仗”聚焦脱贫攻坚
核心阅读
贵州围绕产业扶贫、农村公路“组组通”、易地扶贫搬迁和教育医疗住房“三保障”等“四场硬仗”进行攻坚冲锋。所有工作向脱贫攻坚聚焦,各种资源向脱贫攻坚聚集,各方力量向脱贫攻坚聚合。“四场硬仗”捷报频传。
2018年,贵州减少贫困人口148万人、贫困发生率下降到4.3%,14个贫困县成功脱贫摘帽,易地扶贫搬迁入住76.19万人,朝着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的目标迈出关键步伐。
修好通组路,致富有希望
大方县绿塘乡高峰村后庙寨是当地人对高峰村大寨组、岩头组、尖山组三个寨子的习惯统称。多年来,由于大山阻隔不通公路,农产品和生产生活物资靠人背马驮,产业发展不起来,年轻人只好外出务工,210户人家中贫困户就有77户。
为解决边远村寨交通不便的问题,2017年8月,贵州省政府启动实施农村“组组通”硬化路大决战,决心在2017—2019年投资423亿元,对4万个30户以上具备条件的村民组实施7.87万公里通组公路硬化建设。
不到80天,后庙寨便修通了2.16公里通组路,6.8公里连户路。路通了,乡里紧接着谋划产业发展。结合后庙寨水资源丰富的特点,帮扶这个村的大方县财政局引入一家合作社发展养鱼,项目覆盖全村贫困户。当地山高坡陡,乡里决定把坡地全部退耕还林,种植青脆李,如今尖山组已经种下了168亩。“路通了,产业也有了,脱贫致富有希望了。”绿塘乡党委书记肖顺平信心十足。
截至2018年底,贵州完成农村“组组通”硬化路7.75万公里,98.6%的村民组通硬化路,沿线受益群众达1028万人。此外,贵州还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在交通上的应用。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交通运输厅厅长高卫东介绍,贵州推进农村智慧出行平台“通村村”APP运用,目前已实现全省覆盖。这款软件被交通运输部定为全国推广项目。
搬出新天地,迎接新生活
走进毕节市赫章县野马川镇罗家坝社区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卫生服务站、政务服务中心、就业扶贫驿站、超市等星罗棋布,俨然城市小区的模样。
开在小区中的贵州黔淘印象工艺品有限公司里,各式各样的工艺品琳琅满目。该公司安置点车间负责人盛梅告诉记者,在安置小区的244户搬迁户中,有276人在这里上班,勤快的每月能挣2000多元。“只有搬出穷窝窝,才能过上好生活!”扶贫车间工人李强感慨道。
近年来,毕节市将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四场硬仗”的重中之重,将易地扶贫搬迁与现代农业、园区用工、技能培训等有效对接。同时,相继出台各类配套政策,建立完善驻村帮扶工作机制,从培育特色产业、培养劳动技能、创造就业条件、落实扶贫政策、提高保障能力等方面对搬迁群众进行精准帮扶。
截至今年2月,全省188万名搬迁对象已累计搬迁入住132万人,剩余56万人今年上半年将全部搬迁入住。贵州省委书记孙志刚说,当前全省易地扶贫搬迁工作重点正在从搬迁为主转入以做好后续工作为主,取得稳得住、能致富的更大成绩。
产业活起来,农民笑出来
在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革利乡食用菌种植基地,白色大棚里的20万余个菌棒虽已进入“冬眠期”,但过去一年,这项产业给农民带来的收益却让大家喜笑颜开。
革利乡棉花冲村村民王兴轮说,村里自然条件差,自打记事以来,就没见村里有过什么像样的产业,如今食用菌产业发展起来,不仅自己能就近务工增加收入,还能介绍周围上了年纪的老人来基地摘菌子,80元一天,一季菌子十来天摘下来,一年的油盐电费钱就全有了。
选准产业,是产业扶贫的关键一招。在革利乡党委书记程发猛的观念里,平地与山地三七开的革利乡发展产业,要立足当下,着眼长远。
现在,革利乡种植食用菌的棉花冲村、板尧村,共建有食用菌大棚20个,惠及52户建档立卡贫困户,按照项目实施时建档立卡贫困户70%分红,村公司管理者20%分红,村集体经济10%分红的“721”标准,年底每户将分红2万余元,增加周边村民就业30余人。
2018年,贵州将调减籽粒玉米种植面积作为推动农村深刻产业革命的关键一招。全国人大代表,贵州省农业科学院外事处处长、研究员孟平红感触很深,“只有把具有经济效益的产业扶大扶强,才能实现真正的扶贫。”2018年,贵州全省调减玉米785.19万亩,是2017年调减面积的20多倍。腾出来的面积,种上了蔬果药茶菌等高效替代作物。
2018年,贵州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增长6.8%,创近6年来同期最高增速,比全国高3.2个百分点;贵州省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9.6%,增速高于全国0.8个百分点。
做好“三保障”,不让一人掉队
全国政协委员、贵州省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副教授潘晓慧的提案中有相当一部分都在关注教育。“增强学校硬件设施,不让任何一个贫困生输在起跑线”“支持民族地区招收免费师范生”……每一个提案的背后都关乎民族地区、贫困地区学子的未来。
自读高中以来,来自织金县的贵州工商职业学院财务管理专业大三学生杨明艳就一边读书一边打零工,以此来减轻家庭负担。就快毕业了,回想起求学的不易,杨明艳眼眶湿润:“家里条件实在困难,交学费都成问题,好在政策好,可以贷款,每年还有6000多元的补助,才让我能顺利读完大学。”
杨明艳的父亲20年前务工时从楼上跌落,不能干活;母亲潘应琴腰椎间盘突出严重,这些年靠低保、学校教育补助和孩子们的勤工俭学才将这个家支撑起来。
“家里4个孩子,要不是有政策补助,不可能都读完大学。”潘应琴既感慨又感激。“现在孩子们上班了,家里的条件也就改善了,以后日子会越来越好。”潘应琴说。
贵州省长谌贻琴介绍,贵州在西部率先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教育精准扶贫资助贫困家庭学生46.5万人,在全国率先建成省市县乡四级公立医院远程医疗服务体系;建成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35.78万套,改造农村危房20.64万户。
《人民日报》( 2019年03月06日 07 版)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