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手机看中经经济日报微信中经网微信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宁夏走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

2019年08月13日 07:31   来源:经济日报   记者:许凌 拓兆兵

  70年来,宁夏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生态持续改善、产业不断完善、贫困程度不断降低,2018年工业增加值分别是1958年和1978年的2492倍和196倍,年均增长14.2%和14.5%,走出了一条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

  宁夏地域差异大,地势南高北低。北部引黄灌区麦稻高产,花果飘香,素有“塞上江南”之美誉;中部干旱带风大沙多土地贫瘠;南部西海固地区山大沟深,生态脆弱,素有“贫瘠甲天下”之说。

  悠悠70载,宁夏回汉儿女在全面建设小康的道路上披荆斩棘。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的吊庄扶贫、生态移民到扶贫攻坚,累计110万贫困群众告别西海固,六盘山下谱写了最感人的篇章。

  告别贫困,GDP年均数十倍增长的背后是宁夏人民的不懈奋斗;告别贫穷,百万移民过上小康生活的笑脸上,写满扶贫攻坚精彩的宁夏故事。

    位于吴忠青铜峡市的黄河楼及周边景色。新华社记者王鹏摄

  产业规模不断扩大

  宁夏深处内陆,经济欠发达。1949年这里的GDP是1.39亿元。没有工业,没有农业,只有传统意义上的种养业维系繁衍生息。

  实现高速度发展,要有工业经济支撑。有数据显示:2018年宁夏工业增加值分别是1958年和1978年的2492倍和196倍,年均增长14.2%和14.5%。

  夜幕下的宁东能源基地美轮美奂。戈壁深处绵长几十公里,油气塔高耸入云。神华宁煤集团董事长邵俊杰不断地刷手机屏,从手机屏上能看到集团任何一个煤矿井下机电设备的运行状态以及安全参数。“从视频监控到巡检机器人,再到手机移动终端的全面应用,一部手机玩转智慧矿山。”邵俊杰说。

  “作为宁夏宁东基地的骨干企业,宁夏传统煤炭企业与神华集团携手实现从‘卖炭翁’到‘卖油翁’的华丽转身。”宁东基地管委会副主任陶少华告诉记者,用3年的时间攻克了37项国际尖端技术,重大装备技术国产化达到了98.5%,于2016年12月完成了全球单体最大煤制油装置试车成功。“从传统企业要改造、要转型、要提升,哪一步都离不开自主创新。对于神华宁煤而言,我们面对的挑战仍旧很多。”邵俊杰说。

  近几年一批高端煤化工制品企业密集落地,宁夏宁东现代煤化工产业已从甲醇、烯烃等初级产品延伸到高端纺织及化纤制品、新材料、精细化工高端润滑油、装备制造、锂电池、节能环保、杀虫剂等十几种产品系类,形成煤化工精深加工高端产品体系。

  随着宁东能源基地科技先行型企业呈集群式发展,宁夏新型工业化步伐明显加快,先后形成世界最大的电解金属锰、单晶硅及多晶硅、大型铸钢铸铁件、工业蓝宝石等生产基地;全区两化融合指数达到58.25,中卫西部云基地直达互联网骨干节点出口带宽总计达800G;中宁枸杞、盐池滩羊、灵武长枣、西吉马铃薯、中卫硒砂瓜、吴忠奶制品业等特色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8年优势特色农业比重达到87%。

  “宁夏以打造西部地区转型先行区为主攻方向,经济在后发追赶的道路上越走越稳、越走越好,正在走出一条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径。”宁夏回族自治区常务副主席张超超说。

  防沙治沙换来金山银山

  “这些年日子越过越好,生态环境越来越好。”盐池县沙边子村党支部书记白峰告诉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记忆中小时候村里村外除了沙子还是沙子,经常是一夜的大风能将家门前的沙丘搬到十几米外。

  东邻毛乌素,北接乌兰布和,西濒腾格里。三面环沙的宁夏是黄金赌城土地沙化最为严重的省份之一。数据显示,2003年前,宁夏发生中度、重度退化的草原面积超过3300万亩,占草原面积的90%。

  防沙治沙重在从源头抓起。2003年,宁夏在全国第一个以省为单位全面实行禁牧封育。赶羊下山关进圈,麦草方格扎起来。几年光景,光秃秃的山头和沙丘重现绿意。在此基础上,宁夏依托退耕还林、三北防护林、天保工程等国家重点林业工程,逐步完善不同区域的防沙治沙模式,如地处腾格里沙漠边缘的中卫市,在包兰铁路两侧建立了“五带一体”防风固沙体系等。“禁牧封育十几年来,全区天然草原植被覆盖度由35%提高到52%,重度沙化草原面积减少了61%。”宁夏回族自治区自然资源厅党组书记马波介绍说。

  “宁夏防沙治沙经验在全国乃至全球皆有可借鉴和推广价值。”马波介绍,宁夏一张蓝图画到底,坚持保护生态环境,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沙漠化逆转的省份。宁夏创造的“麦草方格”+灌木(草)防护+零星种植乔木等多项现代治沙技术在国内外推广应用。持之以恒的苦干、拼命干,宁夏山川大地由“黄”到“绿”。“十二五”期间,宁夏完成治沙造林401.67万亩,实现全区沙化土地20多年持续减少的目标,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的11.9%提高到2018年的14.6%。

  扶贫攻坚成效显著

  “闽宁模式”,宁夏永宁县闽宁镇见证了东西扶贫协作的伟大创新。

  闽宁镇位于银川南端,贺兰山东麓,拥有耕地4.3万亩,常住人口8870户。1996年,福建和宁夏启动了对口扶贫协作。新建起的闽宁镇,让曾经的戈壁荒滩变成了现代化的生态移民示范镇,4.4万多祖祖辈辈生活在西海固贫困山区的农民由此走出大山,通过移民搬迁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开发建设初期的500元增长到2016年的10350元,增长了19.7倍。

  搬得出,稳得住,要致富。20多年来,在借助东部的资金、技术和人才等要素的同时,闽宁镇将外来资源和自身禀赋相结合,培育出酿酒葡萄和红树莓种植、肉牛养殖、设施温棚等特色产业,发展走上“快车道”。

  宁夏扶贫开发始于上世纪80年代,先后组织实施吊庄移民、扶贫扬黄工程移民、易地扶贫搬迁和生态移民工程,累计移民110多万人,贫困发生率从25.5%下降到6%。

  2015年,宁夏固原四县一区建档立卡的共计435个贫困村26.7万贫困人口。为了让西海固贫困群众早日奔小康,西海固再次吹响扶贫攻坚的号角。自治区党委常委、固原市委书记张柱介绍说,全市推行“1+N+X”树状三维一体的精准扶贫模式,即“根”植方向,制定一个扶贫总规划;“枝”连项目,整合资源,实施N个扶贫项目;“叶”开农村,因户制宜地实施精准脱贫。近两年固原市各县(区)把抓金融扶贫放在首位,实施多元化金融运行机制,全市精准扶贫整体推进。

  新时期,新使命。西海固4个县(区)脱贫摘帽、109个贫困村出列、10万人脱贫……与全国同步建成小康社会正进入最后冲刺阶段。宁夏就精准扶贫提出了“三个转变”,即从单一扶贫向整体推进转变,从大水漫灌向精准滴灌转变,从单打独斗向协同作战转变。(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许凌 拓兆兵)

(责任编辑:刘江)

【共和国发展成就巡礼】宁夏走出欠发达地区高质量发展新路

2019-08-13 07:31 来源:经济日报
查看余下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