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免费午餐 还有精神食粮——访广州长者爱心餐厅
新华社广州10月7日电 题:除了免费午餐 还有精神食粮——访广州长者爱心餐厅
新华社记者杨淑馨
伴奏的二胡起弓,63岁的张树枝第一个出场,唱起了粤曲《锦江诗侣》。伴着悠扬的旋律,坐在台下的百余名老人跟着低声哼唱。这是6日在广州番禺区石碁镇蓝态爱心环保餐厅举行的重阳敬老活动,近90名志愿者为社区老人们义务理发、做爱心面条,并且组织了一场精彩的歌舞演出。
“平时我就爱唱粤曲,餐厅里的老人们也喜欢听,这次就趁着重阳节的活动上台表演。”张树枝说。两年前,爱心餐厅正式开始运营,张树枝是第一批来到餐厅享用免费午餐的老人,从此他就成了餐厅里的常客。
每天中午11点,长者餐厅准时打开大门,为60岁以上的老人和残障失能人士提供免费午餐。
“一顿饭对年轻人来说可能不算什么,但对老人家来说是一件大事。”餐厅志愿者孔聪颖说,“有一位八十五岁的老人每天都会来这里吃饭,吃完之后还会给瘫痪在家的妻子打包。”两年间,餐厅除春节假期外全年无休,共提供了近九万份免费午餐。
除了一碗饱腹的饭,餐厅更多的是为老人们提供了精神食粮,创造了互动和交流的空间。
阮礼端老人今年已经80岁,志愿者为她剪了一个利落的短发,理完发的老人手里拿着国旗,唱了一首《歌唱祖国》。餐厅里聚集了一群同龄的老人,良好的氛围让孤独的阮礼端老人渐渐敞开了心扉。“这是我以前读夜校的时候学会的歌,但是我之前不喜欢开口唱。来到这儿以后,我愿意天天唱歌。”她说。
餐厅内除了文艺活动以外,还会定期开展传统文化的课程供老人们学习。时间长了,老人们的心态发生了转变,随之而来的是行动上的改变,老人们从坐着等吃饭到主动成为服务者,他们开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回馈餐厅:将废弃的塑料瓶改造成餐桌上的花瓶、用粉笔在餐厅的小黑板上誊写菜单、帮助志愿者收拾碗筷……
敬老爱老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这种文化落到日常正是开设长者爱心餐厅的初衷。
“以前做公益,我们多会在重阳节探望孤寡老人。这一天人特别多,平时就少了。”爱心餐厅负责人张华说,“敬老爱老需要一种社会氛围,有了氛围,每天都像过重阳节。”
长者爱心餐厅提供的数据显示,两年间,参与长者志愿服务的志愿者超过1万人。重阳节活动当天,阮礼端老人早早吃完了一碗爱心面,在碗筷放置处主动接过了志愿者的工作,站在她身旁的是第一次来服务的小学生志愿者。老人边收拾碗筷,边教导小志愿者如何做好这件事。
“老人们不仅仅是吃饭,而是一种交流,希望他们能感受到自己的价值。”张华说。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