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代的“消费门道”
为兴趣买单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重要特征。
最近,朋友们常常在群里发链接,分享各家电商平台的促销活动,然后根据个人消费兴趣和喜好“买买买”。
大部分消费,都与金钱、物质有关,尤其是在生活领域,譬如吃穿用度,使得差不多所有人都与“消费”行为难以分割,每天都依靠“交换”和“消费”维持生活。数字技术推动“消费”产生了新变化,它放大了成长于市场经济蓬勃发展、网络与数字技术广泛应用时代年轻人的“购买”能力,裂变出许多有别于上一代人截然不同的消费市场结构和消费者行为。年青一代享有上一代人的财富积累,却不像父辈那般节俭,更趋向超前消费和信用消费,并研玩出许多消费“新门道”。
物质消费上,“开心”去消费、“不开心”更要去消费的“冲动型”人群早已降级,而“性价比”成为人们消费衡量的首选因素。从吃穿住行到个人形象,日常生活能省则省,购物车常常空空如也,共享、团购、低价日用品和循环交易平台等,逐渐成了年轻人消费新宠。这种“实用主义”消费门道,正是让年轻人打破价格“魔障”的“理论依据”:他们不再迷恋品牌光环,追求最低成本、最高效率的生活方式,这种消费理念看起来似乎与父辈们“节俭消费”的理念悄悄融和了。
“共享”,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善于应用互联网的年轻人选择“共享”的生活顺理成章。至于以“共享”为特征的循环经济会成为一代人潜移默化的生活习惯,还只是年轻人“捉襟见肘”时的权宜之计?仍有待于时间检验。
当然,与父辈相比,新生代消费者拥有更好的教育水平、更为开阔的视野,他们好奇心强、感受力丰沛,能敏锐地捕捉和尝试新潮流,为兴趣买单已成为年轻消费者的重要特征之一。譬如“颜值消费”,传统的社会观念是“郎才女貌”,人们往往对男性的期待是“靠才华吃饭”。这种单一的价值观,使得“男性爱美”长期被污名化。然而,随社会分工和性别角色的变化,传统意义上的性别角色也发生了改变。怎样提升颜值?健身是最有效提升颜值的方式。相比传统健身方式,近年来的“微信运动”“运动APP”“智能手环”的兴起,使放学跑步、下班撸铁变得愈加轻松。有人觉得健身的过程需要劳其筋骨、饿其体肤,但健身的结果却并非空乏其身。因为提升颜值,坚持汗流浃背地运动,会获得一种能量,使自己可以应付一切,挑战一切。这也许就是“颜值消费”的快乐。
同时,相比吃喝玩乐上的花钱,为“知识”付钱称得上消费升级。2016年后“知识消费”便呈井喷之势。与传统的买书、上学等付钱买知识不同,市场涌现出知乎、得到、喜马拉雅、分答等一大波知识付费平台,除了兜售传统的书籍,还有在线讲座、辅导班、集训营等与知识有关的东西。“知识消费”的兴起,让有些人的碎片时间得到充分利用,他们在等餐、等车时,便戴上耳机听会儿付费的书或打开某付费讲座获得一丁半点的新观点。“知识消费”就一定买到“知识”?未必,如没有兴趣,那所谓的“知识消费”,充其量只是消费一连串的心理安慰剂。
每个人花钱消费都想让自己快乐,而社会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快乐可能,原有的消费模式,不可避免地被冲破,年轻人消费新玩法也在构建新的消费文化。他们积极尝试新鲜事物,并借助互联网成为群体,“吃货”“晨跑”“驴友”“游戏”“宠物”圈子如雨后春笋般生长等,不定期地聚会,在QQ群、微信群里分享、交流。寄情于物,难有高下、贵贱之分,只要不拜物、不拜金,以自娱,甚至精神上有所寄托,都没错。(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赵柒斤)
(责任编辑:马常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