卸不了任的“第一书记”李桂发
新华社济南11月17日电题:卸不了任的“第一书记”李桂发
新华社记者叶婧
回到位于山东德州市区的工作单位没几天,“委任状”又送来了,李桂发又被派到德州禹城辛寨镇前贾坊村,任“第一书记”。
李桂发是德州市科协派驻禹城市的“第一书记”,曾先后在莒镇莒镇社区、莒镇董屯村任职。“其实,我的‘第一书记’工作经验,都是之前两轮任期积累的。与其说是我驻村帮扶,不如说是支部书记,村民们在教我如何工作。”李桂发说。
说起前两轮、共四年任期,禹城莒镇董屯村党支部书记程发军最有发言权。因为有三年,李桂发都在董屯村工作。
2016年4月,李桂发到董屯村时,这里是山东省级贫困村。“村民只知道种玉米、小麦,连花生是怎么长的都没见过;老百姓致富没门路、没资金、没技术,集体没收入,啥都干不了。”李桂发对刚来到董屯村时的情况记忆犹新,也正是这样的情景,让他下定决心“要给穷根松松土”。
当时程发军却有别的想法:“说实话,李书记不是我见过的第一个下派驻村干部,一年到头见不到几回的‘第一书记’我也见过,所以一开始我对他爱答不理。可没想到,这一次,来了个真抓实干的。”
脱贫致富,产业先行。李桂发组织村民到省内各地参观学习土豆、葡萄、大豆等特色种植项目,最终决定成立了富硒马铃薯协会、精品杂粮协会,以土地入股分红,带领村民种植优质马铃薯、花生、大豆。
“大河有水小河满,小河没水大河干,村民和村集体必须同步富裕。所以我们决定,按照20%留集体、30%给村贫困户会员、50%用于扩大再生产的思路进行分红。”李桂发说。
2016年秋天,庄稼丰收后很快销售一空,村集体有了3万多元收入,董屯村村民也看到了奔小康的希望。
“第一桶金”还没捂热乎,李桂发的第一轮任期将满。2017年3月,山东省德州市委组织部到董屯村进行“第一书记”考察座谈,没想到现场涌进了几十名村民。“李书记,再继续干两年吧,村里离不开你啊”“桂发你留下吧,老少爷们舍不得你”……
在村民们的挽留下,李桂发“原地”开始了他第二轮“第一书记”任期,而尝到了甜头的董屯村村民干劲更足了。李桂发趁热打铁购进设备,加工面粉和花生油,仅2017年春节前后,村里就赚了26多万元。
不仅如此,董屯村还结束了延续多年“村支书家里办公”的“老皇历”,搬进了崭新的村委会,而院前广场则成了村民乐园,一到晚上村民们就跳起广场舞;原先坑洼不平的土路变成了宽阔的水泥路……
贫困村成了小康村,遇到邻村的熟人,程发军的腰杆儿也硬了。“他们都很羡慕咱有个李书记。”
如今,仿佛卸不了任一样,李桂发已经开始了自己第三轮“第一书记”任期,但他依然感到了巨大的压力和责任。
“脱贫攻坚是大事,我是一名退伍老兵,退伍不能褪色,军人敢闯敢拼的优良传统不能丢。既然组织选派了我,干事就要干出个样子来,让更多老百姓尽早过上好日子!”李桂发说。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