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推进“应收尽收”,如何做?难在哪?
近段时间以来,湖北省及武汉市多次召开会议,以“应收尽收、应治尽治”原则,推进新冠肺炎“四类人员”(确诊患者、疑似患者、无法排除感染可能的发热患者、确诊患者的密切接触者)分类集中收治。此前,有专家表示,未被收治的患者在社会上流动、在家庭中居住,会进一步造成家庭和社区的感染,这是加剧疫情的最重要因素。
社区开启全面排查
社区排查是“四类人员”分类集中收治、抑制疫情扩散的第一道关口。
2月8日,记者来到武汉市武昌区水果湖街道,街道党工委书记金建涛告诉记者,目前,发热患者筛查、指导分类隔离已经成为街道社区的核心工作。为了推进“应收尽收”,目前街道正处于全员紧张工作状态。除了社区工作人员,省、市、区各级下派的干部也参与了进来。此外,还有很多志愿者也自愿加入其中。
“前天晚上大家工作到凌晨2点多,昨天晚上工作到凌晨4点。非常辛苦,压力也很大。但是必须顶住压力干。”金建涛说。
在水果湖街道茶港社区,社区书记帅霞打开电脑上的表格给记者看,上面记录了该社区所有“四类人员”的情况,包括家庭住址、身体情况、病情发展变化等内容。
帅霞告诉记者,为了对四类人员情况做好跟踪处理,社区工作人员每天满负荷工作。此外,社区与各楼层居民都建立了良好联系,不少居民主动承担起本楼层“四类人员”情况观察、汇报和生活照顾等任务。
为了减少病毒传播的可能性,社区排查并不适合派人挨家挨户进行。记者了解到,武汉不少社区正通过各种方式尽力实现“无接触排查。”
筛查到有居民发热情况后,由社区网格员和街道干部将发热人员送到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初诊,并提出隔离建议。需要送隔离点隔离的,由街道护送专班负责护送。对于有救治需求的,与上级单位进行联系,根据床位情况安排入院治疗。
金建涛告诉记者,水果湖街道主要通过电话回访、群众自报、发动单位采集数据等方式,与每一户居民取得联系,询问家庭成员是否有发热症状,并告知疫情分类隔离的政策措施及报送渠道。
此前,在湖北省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武汉市委副书记胡立山表示,为做好集中收治隔离,武汉市将采取以下举措:“对疑似患者能在发热门诊留置观察的,在发热门诊留置观察;因床位不够不能留置观察的,由所在区转至指定集中隔离点观察治疗。重症的送定点医院治疗;轻症的送其他医疗机构集中治疗。经发热门诊CT诊断有肺炎症状的患者,由所在区送有一定医疗条件的机构集中隔离观察治疗。”
近日来,“四类人员”集中收治工作快速推进,但是定点医院床位有限、每日出现新增病患等问题带来的压力依然明显。一名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截止到2月7日,他所在的街道累计确诊373人,201人完成住院,还有172人没有住院,“这172名未住院确诊患者,是我们现在最大的工作压力,特别是一些病患有转向重症的趋势,我们正想方设法让他们进入定点医院得到救治。”
多举措提升集中收治容量
为了提高集中收治能力,大力改造、扩建集中收治点成为武汉的重要工作。从2月3日晚开始,武汉市启动建设“方舱医院”,此外,武汉市征用民营医院、酒店、党校等场所作为集中隔离点,用于有肺炎症状患者和密切接触者集中隔离观察。
一位街道负责人告诉记者,考虑到方舱医院的现实条件,该街道目前选择将65岁以下、具备生活自理能力的轻度确诊患者推荐到方舱医院进行收治,生活自理能力较差的患者依据病情,再决定送入定点医院或者集中隔离点治疗。
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一些病患及家属对进入方舱医院集中治疗存在顾虑,担心是否能得到救治,特别是进入方舱医院要与家人分开,加重了不少人的心理负担。
记者了解到,对于这一情况,一方面,社区工作人员对病患及家属进行解释、劝导,打消他们的顾虑,同时,方舱医院也在根据群众反映的情况,不断完善收治条件。
目前,武汉市各街道社区也在自行开拓集中收治点,提升集中收治容量。例如,水果湖街道已经征集了多个酒店的1071个床位,正加快清理改造,并陆续投入使用。
2月8日,在武汉的一个酒店密切接触者隔离点,记者看到,该酒店仅保留一部电梯和一个门,其他对外通道已经全部封闭。三名值班人员身穿防护服,在酒店门口值守。
该隔离点负责人告诉经济日报记者,目前,该隔离点有34人正在进行隔离观察,均与确诊病人有密切接触但未有症状,这些人将在这里进行14天的集中观察,14天之后,如果身体没有发生疑似症状,就解除隔离观察。隔离点每天由专业消毒公司进行消毒。隔离观察人员不能出门,每日三餐可送上门,有其他需求可随时告知隔离点的后勤保障人员。医护人员每天对隔离观察人员进行体检,密切跟踪其身体情况。
在另一个疑似患者隔离点,隔离点负责人告诉记者,除了施行与前一个隔离点类似的举措,该隔离点还要对隔离人员进行对症治疗,包括测体温、血氧、心率以及给药等,如果患者呈现病情加重趋势,将根据医护人员判断,转送到医院进行治疗。
医护人员短缺压力依然很大
记者走访后发现,尽管集中收治工作成效显著,但是面临的压力依然很大,且来自多方面。
首先,随着疫情发展,公众特别是疑似患者和确诊患者的精神压力持续加大。
金建涛说:“我们每天要处理很多群众诉求,个别群众为了入院治疗,行为也比较极端。我们很能理解他们的焦虑心情,但是一方面床位确实有限,无法满足所有人的住院要求,另一方面,这些患者的症状相比其他重症患者还算较轻,在目前情况下,我们只能先安排他们在集中隔离点进行治疗。但是应对此类情况,给他们做解释、安抚工作,耗费了我们大量的工作精力。”
此外,记者发现,各街道社区人员工作压力较大,不同程度地出现了减员情况,进一步影响了基层工作的推进。
“现在大家都非常拼,承受了很大压力下,很多街道社区都出现了减员。有累倒的,也有一些是感染的,因为我们难免要跟病人接触,存在感染风险。但是大家普遍从心理上已经度过了恐惧阶段,不是怕自己感染有生命危险,而是怕自己感染了,本来就人少事多的社区工作怎么办?”一位王姓社区负责人说。
此外,街道社区普遍面临的重要问题是医护人员配备不足。记者发现,这个问题在武汉各社区广泛存在,也对社区的“应收尽收”工作构成了最大压力。
“街道社区工作人员可以加班加点,干不过来还有很多居民志愿者在帮忙。但是医护工作专业性很强,其他人是无法替代的。扩充集中隔离点容量相对容易,但是我们一个隔离点要求配置五医五护,实际上目前达不到这一水平,多数只有两医两护。人收进去了,医护人员如何照看的了?他们工作强度非常大。所以我们最大的需求,就是能有更多医护人员帮助我们。”金建涛说。
武汉各级政府部门也在对此问题出台应对举措。近日,武汉市蔡甸区发布公告:倡议65岁以下的离退休和个人医务工作者投身抗击疫情战场,该区疫情防控指挥部将提供周全的防控措施和医疗物资,保障个人安全。同时,每天给以一定的生活补助,疫情结束后,颁发荣誉证书。(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袁勇)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