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甘其毛都口岸:疫情防控中再造中蒙俄能源走廊
从内蒙古巴彦淖尔市所在地临河向北,度阴山,过草原,驱车200多公里,就到了中蒙俄经济走廊的能源枢纽——甘其毛都口岸。
新冠疫情发生以来,这是黄金赌城娱乐唯一一个没有闭关、始终保持铜铜精粉正常进口的陆路口岸。半年来,口岸没发生一起输入病例、没发生一起本土病例,5月份单月贸易量也突破了百万吨。
外防输入不放松
6月10日,记者在甘其毛都口岸货运通道看到,从蒙古国入境运煤车经过喷淋消毒后,蒙古国司机停车待检。身穿白色防护服的司机跳下车,径直来到设置在通道旁边的检疫点。在这里,海关防疫人员首先要对司机进行红外体温监测,再验核司机递交的蒙语版《健康申明卡》,然后分别用额温枪和水银温度计进行体温复测,同步开展医学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确认司机的健康申报信息无误、体温监测正常、医学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未见异常后,海关当即放行,司机驾车通过“七进七出”货运通道,直抵海关监管货场。
检疫点是用两节集装箱拼接起来的简易板房,两头开口,内部联网,划定待检区、一米线、健康申报岗、体温监测点、医学排查和流行病学调查区。夏日的板房里异常闷热,捂在防护服里的乌拉特海关旅检科关员田玉生喘着粗气对记者说:“海关把检疫点设置在货运通道上,这样不仅形成了跨境区域全封闭防控体系,也提高了口岸的通关效率,助力外贸走起。”
甘其毛都口岸专门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口岸管委会、海关、边检、医院、边防部队、乌拉特中旗医院,市疾控中心、市卫建委多部门为成员的的联防联控疫情应急机制。2月下旬,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按照“防输入、慎接触、不滞留”的思路,反复完善,3月中旬下发了跨境运输人员防控方案,并确定了外籍驾驶人员跨境运输全程不落地、无接触、当日进出的闭环运行路线,确保口岸安全有序复关。“疫情是共同的敌人,携手是不二的选择”。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副主任薛飞介绍,为提升蒙方口岸防疫防控能力,在巴彦淖尔市向蒙古国捐赠了14万只口罩基础上,甘其毛都口岸管委会累计向蒙方口岸捐赠了近3万元的防护口罩、消毒液、体温检测仪、简易车辆喷淋设备、车辆消毒液等防护物资。
5月26日,甘其毛都口岸单日出入境通关车辆1418辆次、出入境人员1418人次、进口煤炭6.38万吨、进口铜精粉4480吨,均创疫情防控工作以来最高。疫情期“停摆”一个多月的边陲小镇,终于重现了往日的烟火气。
持续挖潜稳外贸
“2011年至2019年,甘其毛都口岸年均过货1400吨以上,成为全国对蒙煤炭、铜粉贸易量最大的口岸”,薛飞说,在历史的“高纪录”面前、在防疫的“加试题”面前,稳外贸的任务尤其艰巨。管委会初步设想是双管齐下,在扩大进口时扩大出口——进口煤炭、铜粉的同时积极出口机械、轨梁,既抓“黑货”也抓“白货”——巩固煤炭数量地位的同时,提升铜粉的效益地位。同时算大帐肯投入,在中蒙贸易中扩大“天赋河套”优质农产品的比重。
记者在甘其毛都口岸的智能卡口体验了“秒通关”。现场没有值守关员,卡口自动扫描张贴在入境车辆挡风玻璃上的电子车牌,地磅自动鉴重,智能卡口云系统自动读取数据信息——核碰无误后,卡口自动抬杆放行,每辆车的通关时间不到一分钟。
“在疫情‘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最吃劲的阶段,乌拉特海关采取一系列外贸便利化举措,力促企业复工达产和口岸常态化运营。”乌拉特海关副关长张之国说,乌拉特海关在货物申报环节,通过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和“互联网+海关”平台进行网上受理,不见面办结,并实行“业务先办,手续后补”的容缺机制。在查验监管环节,减少人工登临检查,提高机检查验比例,适用收货人不到场查验的新模式,委托监管作业场所经营人和运输工具负责人到场即可,快验快放。在税费征管环节,对于短期内资金周转困难的中小企业,经审核书面延期申请和缴税计划后,准予延期缴纳税款。对于申报进口的担保放行货物,延期向担保机构索赔,延期时限均为3个月。(经济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