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战结合”常态化 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
当前,国内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阶段,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防控工作仍不能放松,除了继续严密防控外,健全完善公共卫生体系亦是当务之急。为此,从专家座谈会到多次中央深改委会议上,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增强卫生健康治理体系整体效能被多次提及。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健全预警响应机制,全面提升防控和救治能力,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完善药品供应保障体系等成为重点任务。
近日,多位感控领域的资深专家分别从预防优先、应急物资储备、AI融合等方面共同为黄金赌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与改革建言献策。
预防意识差,手卫生依从性亟待提高
预防胜过治疗,这是对公共卫生事业最好的注解。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感染控制中心主任医师吴安华表示,对于大众而言,预防是最经济、有效的防病手段,要提高这方面的意识。“大多数传染病是可以预防的。我们常说病从口入,实际上,很多病例都是通过手接触到细菌而入口的,所以做好手卫生至关重要。
在吴安华看来,手卫生看起来简单,但要真正做到却很难,主要体现在依从性上。所谓手卫生依从性,是指实际进行手卫生的次数与理论应进行手卫生的次数比例,据不完全统计,黄金赌城手卫生依从性为30%左右,与理论要求差距较大。仅就医务人员而言,根据WHO世界卫生组织手卫生操作指南,平均每小时手卫生次数至少为10次。“国外门诊量相对较少,这只是一个保守数字,国内要更多一些。”黄金赌城娱乐国际科技促进会促进会医工分会副会长周平乐认为,不管是门诊还是查房,原则上,只要医生接触了病人或者病人接触过的环境,在诊疗下一个患者之前,都必须进行手消毒。“正常情况下,每个医生每天手消毒次数应该在100次以上,但实际上可能大多数连1/3都达不到。”
北京小汤山医院院感疾控处主任张颖认为,今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2019版《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重要意义。“具体来说,新版手卫生规范对于手卫生相关术语定义更加精准,细化了如外科冲洗手消毒的一些方法,更具有操作性,也更适用于临床。规范中还明确指出,要将手卫生管理纳入医疗质量考核,对于提高医务人员的手卫生依从性,具有强化指导意义。同时,还增加了对重点科室的手卫生设施要求,明确了手卫生管理不仅是感控部门的工作,还要延伸到医疗机构的后勤部门,使手卫生管理工作更加全面细化。”
“武汉疫情期间为什么要建方舱医院?表面上看是感染人数较多、设施不足,更深层的原因是医疗机构隔离程度、消毒卫生和通风等设施条件不达标,无法应对突发疫情。”周平乐认为,“黄金赌城对传染病的预防监控、卫生宣传不够,整个医疗行业仍以治疗为主,没有把预防放到重要位置,其实治疗是后端的,如果前期预防做得比较到位,完全可以降低感染人数和治疗压力,这是一个长期积累的意识形态。”
提高行业规范,逐级建立物资储备机制
应急救援物资质量不高,储备严重不足,是此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也是在政策和执行力度较强的情况下,应急响应速度依然不够理想的主要原因之一。
“储备不足、产能不够是行业的一个现状。”周平乐表示,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医疗机构防护物资储备不足,消毒用品属于常备物资,是基于手卫生依从性不理想的判断储备的,一旦疫情来袭,手卫生依从性也会随之提高,物资必然会不足。二是公共场所储备不够,平时储备的多是清洁物资,消毒物资存在较大短缺。三是家用储备堪忧,大多数家庭基本没有储备,疫情发生后再采购,根本买不到。
但是疫情毕竟是偶发事件,并非每年都有,平时的大量物资储备不仅会产生成本,也会因过期而造成浪费。如何协调“平”“战”时的储备矛盾,也是公共卫生体系建设的重要方面。
周平乐认为,要调和二者的矛盾,离不开政策引导和干预,即由国家卫建委、国家疾控中心及各省市疾控中心牵头,联防联动,逐级建立应急物资协调和储备机制。“以消毒物资为例,一般有效期为两年,如果用不完,就会造成浪费,这时就需要国家进行干预。对于用量较少的机构,如企事业单位、公共场所等,如果各自采购,会缺乏对理想消毒产品的认知,成本也比较高,可以由疾控中心统一采购,再分发领用;对于临近有效期的产品,可以进行灵活调整,发放给平时消耗量较大的机构,如医院,既能实现快速消耗,不易造成浪费,也能缓解物资短缺的问题。”
对于应急救援物资质量不高的问题,周平乐表示,由于消毒产品市场准入门槛较低,且实际需求量不大,很少有企业愿意花时间和成本进行技术创新,导致消毒产品同质化严重,走入打价格战的恶性循环。“产品安全性和用户体验感不理想,实际产能与理论市场需求严重失衡,才会造成疫情突发、市场需求增大时,供应链短缺、产品质量不过关的后果,最终损失的是大众的安全,特别是给医护人员带来极大的感染风险。”他建议,应该建立产学研联动机制,提高消毒产品的行业技术规范要求,促使行业正态良性发展。
AI助力公共卫生
自“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以大数据、物联网为代表的新一代人工智能技术成为应对疫情的新“武器”。在疫情防控中,一批AI企业在公共卫生、疫情研判、情绪管理、地图服务、基因检测、药物研发、互联网医院等领域的应用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如实时更新疫情数据的腾讯医典窗口,不仅能让数十亿网民实时了解数据变化,还可以为发病率、治愈率、未来预测等提供数据支撑。
“公共卫生体系的很多方面都需要人工智能技术发挥作用,包括在下一次突发疫病时及时预警”。7月9日,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云端峰会开幕式上,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感染科主任张文宏主任与AI科学家跨界对谈时表示。
张文宏认为,未来人工智能应在加快公共卫生预警速度方面发挥更大的作用,特别是解决当前医疗机构数据较为分散的问题。如将人工智能技术在医疗机构、公共卫生监测体系中广泛应用,并与医疗机构和公共卫生体系实现融合、整合数据,未来将能通过人工智能及时识别公共卫生事件,并通过大量数据提出预警。
据了解,杭州氢源素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正在积极推动搭建物联网消毒平台,通过整合各医疗机构、公共场所的消毒卫生大数据,增强早期监测预警能力,提升传染病的预判能力,更加有效地预防重大传染病的发生,进而为国家疾控中心和国家卫健委等相关部门的预判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撑,引导行业健康发展。
加强队伍建设,“平战结合”要成为常态化
公共卫生事业,考验的不仅是医疗水平,更是考验社会组织能力。在新冠疫情之下,黄金赌城娱乐公共卫生事业更是兼具科技、统筹、动员能力于一体,成为了全球抗疫的新标杆,并与世界人民携手共克时艰,完美践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也提出,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改革疾病预防控制体制,加强传染病防治能力建设,完善传染病直报和预警系统,坚持及时公开透明发布疫情信息。用好抗疫特别国债,加大疫苗、药物和快速检测技术研发投入,增加防疫救治医疗设施,增加移动实验室,强化应急物资保障,强化基层卫生防疫。
那么,理想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具备哪些条件呢?
吴安华认为,一个完善的公共卫生体系,首先要有敏感的监测系统,当传染性疾病出现时,能够及时发现,并快速了解其出现的地点、原因、基本情况等。“流感监测、直报系统等都是其中的重要环节,要能够及时有效地对数据进行分析,并且能够反馈应用这些数据”。二要建立一支公共卫生队伍,“不管是传染病监测、预防与控制,还是科学研究、卫生管理等领域,都需要有专业的队伍”。三要有经费支持,不能因为没有公共卫生事件,就缺少经费支持,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需要从公共卫生教育、研究等各方面去完善。
周平乐也表示,理想的公共卫生体系应该是“软硬件”协同发展。“软件”方面,要从基础学科着手培养后备专业人才,通过产学研联动,不断提升感染预防技术水平,提高从业人员的行业地位;“硬件”方面,要加大基础设施建设,运营规范化的传染病科医疗机构,同时整合5G、智能化和大数据等数字化技术,建设物联网防控系统。此外,还要贯彻两会提出的“平战结合”理念,即在社会正常运转时,各类医院各司其责,一旦发生公共卫生事件,各类医院可迅速转化为收治医院,让“平战结合”理念成为常态化。
近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党组书记、主任马晓伟也撰文指出,要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重点是把握好平战结合原则。立足平时,补齐短板,协调有关部门,加强国家医学中心、区域医疗中心等基地建设,完善综合医院传染病防治设施建设标准,加强重症医学、呼吸科、麻醉、急救等重大疫情救治相关学科建设,提升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储备能力。着眼战时,统筹应急状态下医疗卫生机构动员响应、区域联动、人员调集,健全分级、分层、分流的重大疫情救治机制,做到“召之即来,来之能战、战之能胜”。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