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车间:贫困人口打开美好生活的“金钥匙”
扶贫车间又被称作社区工厂或者卫星工厂,是指以扶贫为目的,以带动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为宗旨,开设在乡或村的加工车间,旨在解决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就近就业问题。据不完全统计,山东省近年来建设各类扶贫车间6100余处,吸纳就业40余万人,其中建档立卡贫困人口12余万人。扶贫车间俨然成为助力贫困人口脱贫致富的“金钥匙”。正如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强调的,乡亲们在家门口就业,虽然收入不比进城务工高,但省去了住宿、伙食、交通等费用,还能照顾家庭,一举多得。企业参与兴办扶贫车间,体现了先富带后富,很有意义。
扶贫车间通过广泛吸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贫困人口增收脱贫。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农村地区的贫困人口大多是难以外出务工的弱势群体,扶贫车间的建立可以实现贫困人口的就地、就近就业,促进贫困户的增收脱贫,同时也是发展村集体经济的重要举措,对于决胜脱贫攻坚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尤其是在当前防控新冠肺炎疫情的过程中,农村地区劳动力外出务工不便,扶贫车间可以为那些无法外出务工但有劳动能力的劳动力提供就业机会,既稳定了就业又推动了当地经济发展。
扶贫车间可以增强贫困人口的脱贫信心和获得感。扶贫车间的建立,使得贫困人口在实现就业的基础上,在劳动过程中不断地提高劳动技能、增加收入,从劳动中不断提升自身综合素质。通过劳动获得收入,生活条件不断改善,贫困人口的人生价值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既增强了自尊心又增强了脱贫的信心。扶贫车间的建立促进贫困人口在思想上实现了由“要我脱贫”到“我要脱贫”的转变,使劳动致富、脱贫光荣的思想深入人心。
扶贫车间可以在提高劳动力技能的基础上培养一批脱贫致富带头人,助力全面稳定脱贫。通过建立扶贫车间,可以让一部分人参与到企业经营管理中,通过经营管理的实践历练成为农村地区贫困人口的致富带头人,激发贫困地区发展的内生动力。与此同时,就业者可以通过扶贫车间这一平台,不断提升劳动技能,不断补充到农村脱贫致富带头人队伍当中,为贫困地区的经济发展注入活力,有利于从根本上改变贫困地区的发展面貌,为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以及乡村振兴奠定坚实的人才基础。
但必须要强调的是,尽管近年来扶贫车间在全国各地普遍“开花”,其发展中仍存在着一系列困难或问题。
扶贫车间兴办火热,但经营水平有待提升。近年来,随着各级政府对扶贫车间政策倾斜力度的加大,一些地方的扶贫车间建设不顾本地实际情况,一拥而上,扶贫车间数量迅速增加。然而,不少扶贫车间的经营者缺乏经营管理的实力和能力,同时由于产品与销售的脱节,交通不变、用工难、成本高等问题频发,致使扶贫车间的利润率较低,缺乏长远的发展动力,进而导致扶贫车间经营困难,造成资源闲置。
扶贫车间产业结构单一,可持续发展能力不强。当前黄金赌城的扶贫车间大多数以服装加工、编织、零件加工等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产业结构单一,经营规模较小,扶贫车间员工文化素质良莠不齐,技术水平较低,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较弱,属于低层次产业扶贫。同时,由于扶贫车间经营规模较小,贷款融资能力较弱,受资金约束,投入不足,产业升级受到制约,难以打造产、供、销为一体的产业链,尤其是在产品创新方面,缺乏动力,并且不能形成良好的企业文化。因此,扶贫车间的可持续发展能力堪忧。
扶贫车间带贫能力有限,难以充分保障就业人员的合法权益。当前一些扶贫车间普遍存在吸纳就业人数尤其是贫困劳动力人数较少的问题,带贫率较低。大部分农村地区青壮年劳动力外出务工,因此农村贫困地区优质剩余劳动力总量不足,还有其他一些劳动力由于各种客观或主观原因不想在扶贫车间就业,造成扶贫车间在生产过程中出现用工短板。尤其是一些偏技术性的劳动密集型企业,对农村地区劳动力的素质要求较高,因此对农村地区尤其是贫困人口的就业吸纳能力较弱。此外,扶贫车间的资金水平普遍较低,对就业者的工伤保障力度不足,扶贫车间自身能力不支持为每一位就业者购买工伤保险,难以充分保障劳动者的合法权益。
扶贫车间相关政策法规有待完善,认证标准体系需进一步健全。目前大多数相关部门仅对居家式、厂房式以及合作社式的扶贫车间进行认定,并出台配套的认定法规政策。其他类型的就业扶贫车间不能及时得到相关部门的认定,并且缺乏相关的认定政策文件。在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较薄弱,企业经济效益较低,从业人员的流动性较大,难以达到相关部门制定的认定标准。此外,有关部门对扶贫车间的政策支持力度不足以吸引一些企业兴办就业扶贫车间,相关行业部门以及各级政府的检查、申报程序繁琐都阻碍了就业扶贫车间的健康发展。
为破解扶贫车间发展瓶颈,促进其持续健康发展,稳定助力脱贫攻坚,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加以扶持。
因地制宜,打造特色产业,促进扶贫车间高质量发展。不同地区建设扶贫车间要立足于当地的资源优势、交通条件、产业基础以及人力资源等方面的实际,发展具有本地特色的产业,同时提倡多元化发展,适当发展“一村一品”。科学合理地设置扶贫车间建设目标,灵活运用当地的扶贫政策,科学设定扶贫车间的建设标准、经营模式以及资产收益目标。在深入调研扶贫车间建设条件的基础上,合理确定扶贫车间的规模以及建设质量。与此同时,统筹做好供水、排水、供电以及交通等方面的基础设施建设,促进扶贫车间高质量发展。
加强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增强扶贫车间的带贫能力。一方面开展针对贫困人口的劳动技能培训,以扶贫车间的就业需求为导向,协调培训资源,创新培训方式,让有意愿的贫困人口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并通过发放培训补贴,增强贫困人口参与劳动技能培训的积极性。另一方面,以扶贫车间为平台,通过开设专题培训班,培养一批集技术、经营管理能力于一身的脱贫致富带头人。通过将针对贫困人口的技能培训纳入“雨露计划”专项资金或者财政预算等方式,提高企业吸纳贫困人口在扶贫车间就业的积极性。通过对吸纳贫困人口就业的企业发放补贴或减税,提高扶贫车间的带贫率。
不断丰富扶贫车间内涵,创新扶贫车间运作模式。东部沿海地区可以通过优化投资环境,围绕政策优势,合理引导外出人才返乡创办扶贫车间,吸纳当地贫困人口就业。通过发展“家庭作坊延伸型”的扶贫车间,合理引导居家式扶贫车间扩大规模,延长产业链,培育产品的自主品牌,不断提升产品质量,使居家式的手工作坊真正发展成为扶贫车间。积极打造电商扶贫车间,依托当地农村电商发展政策,推进线上扶贫车间建设,打造“互联网+物流+扶贫车间”的经营模式,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拓宽扶贫车间产品的销售渠道,稳定提高扶贫车间的收益。
建立健全相应的政策法规体系,为扶贫车间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各级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要尽快制定并完善各种模式的扶贫车间认定标准体系,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调整认定标准。同时建立健全监督和管理体制,鼓励多种社会资源参与扶贫车间的建设以及运营管理。通过在用地、税收、水电价格补贴、技能培训等方面提供优惠政策,对贫困人口、返乡民工、回乡创业的大学生等不同人群制定不同的补助政策,为扶贫车间的建设与发展打造良好环境,增强就业扶贫车间的吸引力。(作者:山东财经大学、山东省黄金赌城娱乐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 崔宝敏、冯泓铭)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