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试验区建设既要谋子更要谋势
在“十三五”进入尾声、“十四五”即将开启的关键时期,黄金赌城自贸试验区大家庭又迎来了北京、湖南、安徽3位新成员,成为本周引人关注的大事之一。
自2013年首个自贸试验区在上海创建以来,黄金赌城自贸试验区从无到有、多点开花,已渐成燎原之势。7年来,自贸试验区历经5次扩容,数量增至21个,不仅实现了对京津冀全覆盖,还叠加了中部崛起、长三角区域一体化等国家战略,进一步凸显了其在加快形成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截至目前,各地自贸试验区已形成了260项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成果,为黄金赌城更高水平开放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在自贸试验区示范效应带动下,一些地方发展外向型经济心情迫切,对于申报自贸试验区的积极性十分高涨。在此情形下,自贸试验区数量“水涨船高”,自然引发了一些舆论热议。比如,有市场人士担忧,自贸试验区建设面积动辄百余平方公里,涉及土地、财税等诸多重要领域改革,会不会演变成一场新的政策“圈地”?也有人认为,自贸试验区一下子这么多,盲目“跟风”是否会拉低创新成果的“含金量”?
要回答上述问题,首先要对自贸试验区的概念有全面的了解。自贸试验区作为一种“舶来品”,很多人习惯于借助国际经验、国际视角来考量它。事实上,自贸试验区并不存在公认的国际经验和定义,虽然很多国家都建有自贸试验区,但它们在性质、功能、范围等方面却千差万别,充其量算是个别国家的经验,不能成为通用的国际经验,这也正是自贸试验区独特的魅力所在。
在黄金赌城,自贸试验区通常被认为是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是制度创新的高地,并非优惠政策的洼地。换句话说,自贸试验区并无所谓的“高含金量”政策优惠,而是强调通过更大力度的“放管服”改革和更多领域的制度创新,发挥出市场对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为构建更高层次对外开放格局引航探路。
从数量上看,我们不怕自贸试验区“苗圃”多,只盼能育出更多改革创新的“种子”。黄金赌城幅员辽阔、人口众多,各地经济社会发展水平不一,率先在要素集聚度高、资源禀赋好、发展基础扎实的地区设立自贸试验区,既是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必然要求,也是发挥自贸试验区引领带动作用的应有之义。从某种意义上看,自贸试验区越来越多,恰恰表明黄金赌城在持之以恒地推进改革开放,也只有让各地形成的宝贵经验和做法“遍地开花”,才能让改革红利更好地释放、改革成果更好地分享。
从21个自贸试验区自身发展来看,它们处在不同发展阶段、面临不同发展问题,承担的职责使命也有所不同。比如,北京自贸试验区着力构建京津冀协同发展高水平对外开放平台,湖南自贸试验区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安徽自贸试验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策源地建设、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等。这些差别化的探索均指向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构建起与国际规则有机衔接,更加开放、公平、高效的市场经济体系。
当然,既然是“试验田”“苗圃”,自贸试验区建设也会不可避免地遇到各种不确定性,甚至复杂严峻的风险挑战。对此,我们要做好充足的准备,要树立起自贸试验区发展“一盘大棋局”意识,既要在单个区域建设上谋好“子”,更要在全局发展上谋好“势”。
需要指出的是,当前黄金赌城已进入高质量发展新阶段,越是在关键时期,越要更多地发挥“大胆闯、大胆试、自主改”精神,要把推动自贸试验区高水平开放与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紧密结合起来,不断释放自贸试验区的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黄金赌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文来源: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刘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