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志古朝村
“家里有3亩地,现在种玉米。将来还不知道做什么,可能出去打零工吧。”面对记者采访,广西都安瑶族自治县大兴镇古朝村三巴屯贫困户韦耀忠对未来有点茫然。
古朝村是全国深度贫困村之一。今年初还有贫困人口105户655人,贫困发生率21.94%。今年1月,古朝村被列为挂牌督战贫困村。
从韦耀忠家往下看,山路弯弯曲曲延伸到山脚,一间间房子散落在一个个弯道边。
三巴屯缺水少土,饮水和灌溉都要靠家庭水柜。穿行其间,记者只看到路旁种着因干旱而枯黄的豆角和稀疏的玉米。
今年33岁的韦耀忠养育了5个孩子,住的是刚刚改造好的小平房。房子没有什么装饰,一口铁锅架在几块砖上,旁边堆着柴火。
虽然有了住房,但如果没有稳定的经济来源,这个家庭的脱贫基础就不稳。夫妻俩都有劳动能力,既然村里产业薄弱,那么有没有搬出去的打算呢?“不想搬出去,这里喝水不用花钱,菜也可以自己种。”3亩贫瘠的玉米地,加起来年收入不足千元,却成为韦耀忠最割舍不下的东西。
继续往山下走,能不能遇到积极发展生产的贫困户?古朝村驻村第一书记韦安摇摇头告诉记者,后面那些贫困户的情况也差不多。
记者了解到,为使三巴屯早日实现脱贫,当地党委、政府曾多次动员村民搬到条件较好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但最终只有4户响应号召搬出去并实现了稳定就业,过上了好日子。目前,仍留在三巴屯的有30户村民。
古朝村脱贫难,难在缺水少土、道路不通、住房保障、农民收入等不达标。
“在被列入挂牌督战贫困村后,我们加大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目前古朝村所有村屯都通了道路,所有贫困户住房都得到了保障,喝上了安全饮用水,一定能够如期摘帽。”韦安说。
然而,当前古朝村不少贫困户还是靠产业奖补、低保兜底、公益性岗位等多项国家资助政策达到脱贫标准,脱贫基础还不牢固。
“今后,古朝村要增强‘造血’功能,在发展产业上下大力气,要根据山区特点发展特色种养产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韦安说。
当地有关部门调查发现,古朝村因内生动力不足致贫人数占比高达62.6%。扶贫先扶志。实现脱贫摘帽后,如何进一步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见到村民蒙志颖后,记者感到古朝村正孕育着希望。
蒙志颖的家住在和三巴屯只有一山之隔的弄闷屯,那是一幢在入屯路口就能看到的醒目的大房子。
房子旁边的山坡上有一个简易的鸡舍,一群放养的鸡在门口争抢着吃饲料。山边往上梯次摆放着一个个蜂箱,蜜蜂进进出出。
“在我们这里,如果你只想到种玉米,那是没有出路的,而养殖蜜蜂和生态鸡,周围这些山就都是宝了。”蒙志颖说。
蒙志颖在2018年实现了脱贫。如今他养殖了300多只土鸡,一年收入超万元。同时养蜂2万多只,一年收入8000多元。
“蜂蜜由一家龙头公司回收,销路没有问题。有5户村民决定明年春天花期一到就跟着我一起养蜜蜂。”蒙志颖说。
早年为了摆脱贫困,蒙志颖到外地打工。随着年龄增大,他认识到不能一辈子打工,于是返乡创业。他原来并不会养蜂,但他认准了这周围的山适合养蜂,因此就参加了镇里组织的技术培训,学会了养蜂技术。
除了养蜂和养鸡,蒙志颖还养殖了8头母猪,并计划带动几户村民一起养。“我想把这个做大。按现在市场价,一头母猪如果每年产10头小猪,将能带来2万元左右收入。”蒙志颖信心满满地说。
“蒙志颖这样努力奋斗的榜样在我们这里显得异常宝贵,我们要把他培养成为古朝村的致富带头人,带动更多贫困户积极发展脱贫产业。”韦安说。(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童 政)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