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援疆仁心护——医疗对口援疆结出硕果累累
新华社乌鲁木齐10月3日电 题:千里援疆仁心护——医疗对口援疆结出硕果累累
新华社记者许晟、于涛、阿曼
曾经的新疆深度贫困地区缺医少药,医疗水平低、医疗资源严重不足。一批批援疆医生的到来,彻底改变了当地落后的医疗面貌。近期,记者在南疆多地走访,看到了当地医疗的跨越发展。
“新生”:来自南疆的喜讯
遇见安瓦尔·那扎热力时,他正在喀什地区塔什库尔干塔吉克自治县人民医院换石膏。因为先天性双足马蹄内翻,两岁半的安瓦尔两个月前接受了内地医生的手术,这是他术后第一次换石膏。
“双脚恢复都不错,这次再打一个半月的石膏,就可以考虑换功能鞋了。”塔县人民医院援疆医生刘超说,持续穿上几年功能鞋后,安瓦尔将和正常人一样跑跳。
若是没有援疆医生,深居在帕米尔高原的安瓦尔或许是另一番命运。
前几年,因为县乡医疗水平不够,安瓦尔刚出生不久被误诊为脑瘫,错过了治疗的最佳时机。2018年才脱贫的一家子,也没有能力到更远的地方给孩子治病。
今年初,塔县人民医院院长、援疆医生陈绍喜带队来到安瓦尔所在的库克西鲁克乡送医。他发现安瓦尔智力发育良好,只是足部先天畸形。
随后,陈绍喜组织多地专家远程会诊,并邀请专家从内地来到塔县,为安瓦尔成功实施手术,帮助他像正常人一样站了起来。
“以后我要让孩子好好学习,上大学,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安瓦尔的父亲那扎热力·库来克看了看身边的孩子说,这些以前都不敢想。
有些患者因此可以像正常人一样行走,更有一些患者因此获得“新生”。
家住喀什、36岁的马女士去年怀上二胎,因为凶险性前置胎盘、孕期出血等多种情况,多次住院保胎,生产完之后直接推进了重症监护室。
好在过程曲折、结局美好。如今,她儿女双全,大人小孩身体都不错。“若没有援疆医生,喀什的医院不敢收我这样的重症患者。”她说,当时那情况,要转去乌鲁木齐估计就是九死一生。
援疆医生为新疆百姓带来了家门口的健康保障。数据显示,仅2016年至2018年,新疆各受援医院急危重症抢救成功率上升至94.3%。
选择:有生之年来援疆
“这是我第三次申请援疆,直到这次,组织上才同意我来。”陈绍喜来塔县前是香港大学深圳医院的一名急诊科医生。他说,有生之年能来援疆非常自豪。
“当时只考虑了两分钟就决定来援疆了。”从上海交大新华医院来的援疆医生周贇说,来了后发现硬件并不差,差距在软件和技术上,目前他已经延长了援疆时间,“因为还有些项目没完成”。
据统计,仅2016年至2018年,便有7个援疆省份62家医院先后派出506名医疗援疆干部人才入疆开展工作。一批批援疆医生的到来,有效缓解了基层群众看病远、看病贵、看病难等问题。
“以前塔县人民医院的门诊量很少,但去年已经达到12万人次左右。”陈绍喜说,以前塔县连阑尾炎手术也做不了,现在塔县已经做到了小病不出县。急诊科、重症科等科室也实现了从无到有。
引进人才、技术固然重要,整体上提升当地医院的服务水平,先进的管理理念也不可或缺。
麻日虎来自深圳市龙岗区人民医院,现在担任喀什市人民医院院长。“作为院长,我不仅要给这里带来技术,还要引进先进的管理。有了先进的管理理念,这里的医院才能发展得更好。”他说,“选择来援疆,也是不忘初心。”
在麻日虎的带领下,近半年喀什市人民医院已经实施近60项制度改革,真正实现以制度管人。
“以前很多人觉得患者来医院是有求于医院,现在我们每周都在会上提‘要以患者为中心’,医院的理念正在发生变化。”麻日虎说,如今,医院运行变得更加规范化、现代化,患者对医院服务的满意度明显提升。
传承:留下带不走的队伍
在援疆医生的帮带下,喀什地区第二人民医院中医科主治医师钟玲,已经能在中草药治疗方面独当一面了。
“以前喀什二院的中医科只会针灸、推拿,中草药方面非常薄弱,几乎是零基础。”钟玲说,是上海来的陈麒老师手把手地教,才把喀什二院中草药治疗带起来了。
“我会带他们出门诊,从询问病史、查看脉象到开药,都让他们在边上跟着学。”来自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曙光医院的援疆医生陈麒说,人可以走,但技术要留下来。
留下一支带不走的队伍,是援疆干部们的共同期望。除了手把手地帮带,援疆医疗队还创造条件“引进来、走出去”。一方面帮助当地医生去内地脱产学习,另一方面积极创造条件引进专家举行培训、讲座等。
“每年我们都会投入90万元左右,举办各种深(深圳)塔(塔县)医疗卫生交流项目。”陈绍喜说,去年塔县人民医院组织了两批共30人次的医生去内地交流学习,今年赴内地学习的医生也已经启程。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新疆本地医生也希望把学到的东西接力传承下去。
“当地老百姓对中医越来越信任,病人也越来越多,不管是中草药治疗,还是针灸、理疗,我们都不会丢,不能让这些技术半途而废。”钟玲说。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