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道真:租金、股金、薪金鼓起了群众的“钱袋子”
秋意渐浓,淅淅沥沥的雨水滴在一排排整齐有序的食用菌大棚上,滴哒滴哒......,美妙的音乐打破了清晨的沉寂。
贵州省道真自治县隆兴镇浣溪村菇农何先权顾不上风雨,坚持要到自己家的棚里瞅瞅。得益于近年来县里大力发展食用菌产业,何先权的食用菌也买得一个好价钱,这一个棚一年就有超过8万元的收益,“靠着这小小的香菇,我们丰收啦,腰包也鼓了!”说起收益,何先权有说不出的高兴。
近年来,隆兴镇依托优势资源,不断调整优化产业结构,积极探索产业发展新路子,拓宽群众增收致富渠道,提升群众增收致富动力,以“党组织+公司+合作社+贫困户”模式发展产业,流转土地230亩,建成了一个拥有195个食用菌标准大棚和及2000立方米冻库的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年产值达2400万元,带动300余人就业,确保群众持续稳定增收,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现在村里大力发展产业,村民还能参与合作社分红,大家也不用出远门,在家就能打工挣钱。”浣溪村党总支书记娄小均介绍,每亩300元的土地流转费、人均1.6万元的务工收入和村集体经济每年每户50%的分红约1000元,村民每年可分得的食用菌产业发展“红利”2万余元。
为确保贫困农户获得更多收益,隆兴镇成立了浣溪村百亩大田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全镇贫困户全部加入专业合作社。为防止农村合作社出现“一股了之”的现象,隆兴镇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户”的组织方式,以资金入股按占股比例实行“固定分红+效益分红”模式,让贫困群众利益最大化,实现建档立卡贫困户产业全覆盖。
近年来,道真县坚持“菜县菇乡”的产业发展战略不动摇,持续放大“龙头企业+专业合作社+农户(贫困户)”模式的带贫效应,整合财政涉农、扶贫配股、村集体发展等资金,带动群众发展食用菌产业。在合作社的带领下,在党员示范户的带动下,菇农菜农实现了通过土地流转赚租金,园区务工赚薪金,村社分红赚股金的“三丰收”,进一步拓宽了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路子。
目前,全县已建食用菌产业扶贫示范园区8个,村社合一专业合作社85家,累计投放菌棒8000万棒。参与食用菌种植的农户1500余户,户均增收6万元。
(邹季芳 伍明海 黄翼男)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