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徐汇:“两网融合”察民意 网红大厅再升级
新华社上海10月18日电 题:上海徐汇:“两网融合”察民意 网红大厅再升级
新华社记者周琳
趁着午休,在上海市徐汇区工作的程序员赵正荣,来到徐汇区行政服务中心查询自己的社保和公积金余额。取号、刷脸查询,一共只用了10分钟。2018年上海启动政务服务“一网通办”改革以后,这里就成了名副其实的网红大厅,被点赞为“环境最好、智能最强、人气最旺”。
就在这个网红大厅楼上,一个超级“算法工厂”初见端倪。徐汇城运中心的大屏上,可以清晰地看到“一网统管”的“一梁四柱”架构:“一梁”,指的是区级层面统一的城运平台,旨在打造集专业研判、高效协同、综合决策于一体的城市运维“决策舱”。“四柱”,指的是大平安、大建管、大市场、大民生四大城市治理领域的深化应用,以数字化方式呈现城区全景。
节假日也不打烊的这“两张网”,作为上海城市治理的“牛鼻子”,24小时守护城市安全、助力群众办事,真正实现“算力帮助人力转,政府围着群众转,资源围着问题转”。
在这个服务大厅,82个事项实现零材料提交,政务服务体系上,打造“指尖上、家门口、一体化”的金牌标准。如今,徐汇还在试点“无人干预自动办理”,机器智能审核后当场可获办理结果,真正使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
在上海打造城市治理现代化进程中,如果说“两张网”建设是“必答题”,那么“两网融合”就是“加分项”。徐汇的“两网融合”正在探索打通服务和治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双向赋能。
“我们在研究‘一网统管’实战场景时发现,部分场景兼具‘两网’特征,其交集点既能服务于‘一网通办’,亦能赋能于‘一网统管’。”在推进工作中,徐汇区城运中心主任宋开成发现一些有趣的现象,一个想法在他脑海中慢慢浮现,“两张网的建设是不是可以跨前一步?”
徐汇区拥有占地面积庞大的历史风貌保护区,这些承载着海派文化的老建筑每一座都有自己的故事。管理却存在两难:违规装修,破坏建筑结构导致的事故时有发生,一些优秀历史建筑因此一去不复返;如果按照规定,超过一定金额需要区级审批,又有不少业主选择“钻空子”。
“通常的做法是拆分合同,比如说如果装修金额超出备案标准,需要区级审批时,业主就把合同拆成两份,这样只需到街道备案。”天平街道管理办透露,风貌区布局特殊、体量较大,容易出现漏网之鱼。
如今,通过区市场监管局法人库每日比对,如果一处地址进行住房合同变更或经营范围变更等申报情况,系统就会自动将警示信息发送至街道管理办,提醒该处可能会进行装修,街道收到警示信息后,组织队伍上门查看,避免“钻空子备案”情况发生。
“这就好比是‘一网通办’的办件信息,成为‘一网统管’的‘情报员’,在服务中实施管理。虽然‘一网通办’和‘一网统管’对象各有侧重,但精细化的城市治理必然涉及多方面数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徐汇区委副书记钟晓咏说,把行政服务中心和城运中心等机构整合在一起,“两网融合”可以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
让技术围着业务转,让人力围着算力转,有了数据当“向导”,政府就能围着民意转。在这里,通过市民热线话题挖掘,总结出噪音扰民、群租现象等重难点问题,分析和跟踪市民的情感情况,实现处置闭环,从“解决一个人的需求”升级到“解决一类人的需求”。
上海市徐汇区区长方世忠说,下一步徐汇将打造释放算力算法、支撑智慧网格的“超级工厂”城运中台,推动条块管理队伍向网格单元集中,打造“一专多能、全岗都通”的“网格全能战队”,做到“小事不出网格、大事不出街镇、难事不出徐汇”,从“一网通办”“一网统管”真正走向“ 一网通治”,让城市服务更加有温度,让城市治理更加有智慧。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