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短板 兴产业 缩差距——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简阳实践
2016年5月,选址四川省简阳市芦葭镇的成都天府国际机场正式开工,简阳也从资阳市正式划归成都市代管。毗邻航空枢纽的地缘优势,坐拥成都“东进”战略的主战场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桥头堡地位,“天府雄州”简阳成为近年来成都经济圈最炙手可热的区域之一。
同样备受期许的是简阳广袤乡村的蝶变。作为成都唯一有脱贫攻坚任务的县(市、区),简阳成为成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2016年,成都定下了“两年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五年高标准全面小康”的战略目标,举全市之力推进简阳脱贫攻坚。2017年底,简阳在全省率先完成全部减贫任务。“以简阳为试验区,探索走出一条具有成都特色的乡村振兴减贫之路”,这是成都上下的共识。
补短板——以“884”工程为抓手,将脱贫攻坚三年巩固提升行动融入乡村振兴大局,推动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投入从更精准向更均衡转变
今年初,简阳麻石桥村10组的一名村民向当地“网络问政”栏目反映:隔壁“户户通水泥路”,为啥10组还是一条泥巴路?3天后,相关部门回复:这条路已经被列入2020年简阳市农村公路(村组道路)建设项目计划表,交通运输部门很快就会进行现场勘查。
像麻石桥村10组这样需要按成都标准拓宽硬化的村组道路,今年简阳全市的任务有350公里。完成后,简阳“社社通”目标进度将接近100%。而在2016年底,简阳村道里程约为1336公里,其中达到成都组道4.5米宽标准的仅有310公里,而且有的道路还是泥结碎石路面。
这主要得益于简阳“884”工程的强力推进。“884”工程是简阳市委、市政府在2017年制定的5年行动计划,旨在补齐农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第一个“8”,着眼于乡镇层面的“一连七有”,即到2021年,实现乡乡连接高速公路、有标准化卫生院、标准九年义务教育学校、公办幼儿园、污水处理厂、敬老院、就业服务中心、全民健身中心;第二个“8”,着眼于村级层面的“五通三有”,即到2021年,实现村村通天然气、自来水、公交车、光纤闭路,有就业服务站、党群服务中心、标准卫生室文化室,“社社通水泥路”;“4”即实现“4个消除”: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消除土坯房、消除黑臭水体、消除旱厕。
“884”工程是基于“两个主战场”强力推进提出来的。一方面,作为脱贫攻坚主战场,成都4年累计整合各类资金超过30亿元用于支持简阳脱贫攻坚;成都市四大班子所有领导和市、县两级265个单位定点联系116个贫困村(含成都东部新区11个贫困村),13个县(市、区)对口帮扶有贫困村的乡镇,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脱贫攻坚力量。另一方面,作为成都“东进”战略的主战场,简阳经济社会发展迎来历史机遇。
在简阳市委、市政府强力推动下,“884”工程中多项任务已经完成:2017年,“乡乡有就业服务中心”“村村通光纤闭路”“村村有就业服务站”目标达成;2018年,“乡乡有标准九义校”“乡乡有污水处理厂”目标达成;今年,“乡乡有公办幼儿园”“乡乡有全民健身中心”,消除土坯房、黑臭水体和旱厕又将达标,比预期早一年。
兴产业——以集体经济为突破,以园区为抓手,多种产业扶贫模式竞相发力,使产业扶贫资源从更集聚向强溢出转变
平泉街道荷桥村用活土地增减挂钩项目,主抓大项目招引,清华同方、四川蓝剑等大企业纷纷布局,目前全村社会投资实际到位资金总额已超过1亿元,成为宜居宜业的新社区;
禾丰镇丙灵村通过能人带动,发起成立碑垭口黄金柚种植专业合作社,构建“公司+合作社+贫困户+返租”的运营模式,成为远近闻名的“蜜柚村”;
云龙镇龙潭村通过做强农业经营主体,构建“企业+种植大户+农户”发展模式,形成“产、供、销”一条龙,桃、李、橘特色产业连点成面,成为名副其实的“果园村”;
平息乡(2019年并入施家镇)5个贫困村依托龙泉驿区帮扶力量,盯准水蜜桃主导产业,聚力打造阳春花谷和阳春玉桃两张名片,成为人气爆棚的旅游村。
观察这些村子的产业发展共性,不管是选择哪种产业扶贫模式,建强集体经济是重要一环。2019年,简阳市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总额达到482万元,贫困村集体经济人均收入超过省定标准3倍以上。
随着脱贫攻坚的不断推进,不少贫困村后来居上,变成了十里八乡的明星村。如何将贫困村从产业资源洼地变为高地,实现产业的溢出带动效应?近年来,简阳探索了以贫困村为核心,以“10+22”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的乡村主导产业发展路径,即以10个简阳市级以上园区和22个镇街级园区推动形成贫困村与非贫困村连线成片的发展态势,为下一步乡村产业兴旺奠定基础。
据统计,截至2019年底,在产业扶贫资金撬动下,简阳镇街级农业园区累计完成投资23.34亿元,占计划总投资的79.28%,累计发展产业23.29万亩。平息阳春玉桃产业园区就是一个依托于产业扶贫资源兴建的镇级园区。
考虑到镇街统筹资源的能力有限,目前简阳正加紧推进一个规划面积达231平方公里的扶贫产业功能区建设。通过整合全市扶贫产业发展资金,使扶贫资源从贫困村向四周溢出,形成利益联结、成果共享长效机制,最终达到提升农业产业能级、促进乡村振兴的目的。
缩差距——探索防返贫长效机制,精准帮扶经济薄弱村、产业帮扶户,脱贫攻坚重点任务从聚焦绝对贫困向关注相对贫困转变
自2016年起,简阳脱贫攻坚工作连续4年受到省委、省政府通报表扬,被表彰为脱贫攻坚先进县(市、区)。在2018年步入巩固提升阶段后,简阳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深挖细查“两不愁三保障”短板;同时有的放矢,进一步识别出898户巩固提升重点户,1000余户产业帮扶户和35个经济薄弱村。对经济薄弱村和产业帮扶户的扶贫开发策略,简阳充分吸取了精准扶贫的经验,实行扶贫政策、帮扶机制、扶贫资金全覆盖,重点解决游离于现有脱贫攻坚政策体系之外的边缘易致贫户。
今年初,为了及时摸清新冠肺炎疫情对贫困户的影响,简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人手,兵分多路走村入户,评估贫困户返贫风险。与此同时,简阳市2020年度县级扶贫开发项目库在网上进行公示,按照“一村一策、一户一法”的精准帮扶策略,35个经济薄弱村和1000多户产业帮扶户获得近2000万元的财政支持,用于村基础设施提升和到户产业发展。
镇金镇是生猪养殖重镇,今年,该镇的3个经济薄弱村朱家村、凉水井村、凤亭村不约而同地将每村40万元的产业专项扶持资金用来建设生猪养殖场;壮溪镇以“合作社+园区联合党支部”模式,整合了片区养殖资源和扶贫资源双重优势,辐射带动区域内脱贫户、产业帮扶户20余户发展简州大耳羊标准化养殖。
今年,简阳入选四川省解决相对贫困长效机制试点县(市、区)。如何破题?简阳市脱贫攻坚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相对贫困具有动态性、长期性和复杂性,通过近几年积累的脱贫攻坚经验,在相对贫困人口的识别标准、识别程序和重点任务上,简阳已经有了突破,并形成了实施方案。从聚焦绝对贫困,到关注相对贫困,帮扶对象的相对扩大为下一步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地筑牢了更稳固的地基。(张艳玲)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