努力建设新时代“五美”乡村——访江西省委书记刘奇
构建新发展格局,把战略基点放在扩大内需上,农村有巨大空间,可以大有作为。新时代新征程,江西将如何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走出一条具有江西特色的农业农村现代化道路?经济日报记者近日采访了江西省委书记刘奇。
记者:党的十八大以来,江西坚决打好打赢脱贫攻坚战,脱贫攻坚取得了决定性成效。站在“十四五”的新起点,江西如何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
刘奇:黄金城赌城娱乐:总书记始终牵挂江西革命老区人民,在视察江西时特别强调,要加快老区发展,在脱贫攻坚上领跑,让老区人民过上幸福生活。我们始终牢记总书记的殷殷嘱托,把脱贫攻坚作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标志性工程,精准施策、尽锐出战,推动全省25个贫困县全部摘帽退出,江西革命老区实现历史性整体脱贫,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胜利在望。
尽管我省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效,但脱贫基础仍然比较脆弱。我们着眼长短结合、坚持标本兼治,逐步实现由集中资源支持脱贫攻坚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平稳过渡。一方面,坚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特别是把脱贫县作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予以集中支持,保持主要帮扶政策总体稳定,不踩急刹车、留足过渡期,健全动态监测帮扶机制,深化产业、就业、消费和易地搬迁后续帮扶,积极推广产业扶贫保险、防止返贫致贫保险,提升脱贫地区整体发展水平,切实增强内生发展动力,坚决防止发生规模性返贫现象。
另一方面,接续推进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脱贫攻坚取得胜利后,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这是“三农”工作重心的历史性转移。我们总结运用脱贫攻坚的理论成果、制度成果、实践成果,全面落实“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总要求,持续深化农业农村改革,推动产业发展、生态保护、文化建设、人才队伍等有效衔接,扎实做好新发展阶段“三农”工作,大力推动乡村全面振兴,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努力建设彰显产业兴旺之美、文明淳朴之美、共建共享之美、自然生态之美、和谐有序之美的新时代“五美”乡村。
记者:江西作为全国粮食主产区,如何进一步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推动粮食稳产高产?
刘奇: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江西是全国粮食主产区,我们坚决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紧紧扭住种子和耕地两大要害,多措并举,常抓不懈,确保全省每年粮食产量稳定在430亿斤以上,为国家粮食安全作出贡献。
一是大力推进种业技术创新。深入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提高种子科研原始创新能力,加强种子库建设,支持种子企业做优做强,强化种质资源保护和利用,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应用,提高农业良种化水平。
二是坚决守住耕地红线。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防止违法改变用途,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非粮化”,规范“耕地占补平衡”,绝不允许搞占优补劣、占水田补旱地。同时,持续提升耕地质量,切实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管理,真正实现旱涝保收、高产稳产。
三是持续强化政策保障。坚持财政优先保障,着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全面推广种植双季稻,因地制宜支持鼓励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健全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体系,强化耕地地力补贴、稻谷补贴等惠农政策落实,加大产粮大县奖补力度,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千方百计稳定粮食生产,切实巩固粮食主产区地位。
记者:江西如何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切实提升农业质量和效益,让农业成为有奔头、能致富的产业?
刘奇:全面提升农业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是构建新发展格局题中应有之义。江西自古是鱼米之乡,农业资源十分丰富。我们依托资源优势和产业基础,适应城乡居民消费需求,顺应产业发展规律,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深入实施农业结构调整工程,加快推动从农业大省向农业强省迈进。
一是强化科技兴农。发挥“百县百园”示范引领作用,强化农业关键技术联合攻关,加大良种良法、农机装备推广力度,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快推动农业设施化、绿色化、数字化发展,形成梯次推进农业现代化的格局。
二是突出品牌强农。加快发展绿色、有机食品产业链,推动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建立健全“赣鄱正品”认证体系,聚力打造一批“赣字号”农产品,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持续提升“生态鄱阳湖、绿色农产品”品牌影响力。
三是注重融合发展。坚持以全产业链拓展产业增值增效空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健全农产品冷链物流网络,全面拓展政策性农业保险,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农村电商,加强小农户与现代农业有机衔接,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深度融合。
记者:江西如何进一步推进农村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
刘奇: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进入新发展阶段,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度、广度、难度都不亚于脱贫攻坚,必须以更实举措、更大力度来推进,为现代化建设打牢坚实基础。
一是着力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实施乡村建设行动,深化爱国卫生运动和城乡环境综合整治,进一步完善水电路气网基础设施,健全垃圾处理长效管护机制,整体推进农村污水设施建设,以钉钉子精神抓好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努力绘就新时代美丽乡村新画卷。
二是着力提升农村公共服务水平。坚持以工补农、以城带乡,统筹集镇和村庄规划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农村金融、养老托幼、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资源下沉,加快把乡镇建成服务农民的区域中心,不断提升统筹城乡发展水平,增强农村发展活力。
三是着力提升乡村治理能力。以农村基层党的建设为统领,进一步健全自治、德治、法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加强基层阵地建设和管理,深化移风易俗行动,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广泛开展村民说事、民情恳谈等活动,让农民得到更好的组织引领、社会服务、民主参与,以良好的乡村治理效能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全面发展。(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记者 赖永峰 刘 兴 )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