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参与“内循环”大有可为
在国家加快形成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过程中,香港不只是“外循环”的重要通道,也是“内循环”的重要参与者。《广东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近日发布,全文直接点出“粤港澳大湾区”就多达100余处,涵盖科技、产业、基建、开放等重要领域。对香港而言,这些领域都是融入国家发展大局的切入点。
在扩大内需方面,香港可以推动港资企业扩大销售。当前,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叠加,世界进入动荡变革期,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显著上升,内地市场已成为港资企业的“安全岛”。香港中华厂商联合会的研究报告显示,在大湾区广东9个城市的港资制造业企业营业额达9000亿港元,每年缴纳税款280亿港元,吸纳就业270万人。一些以外销为主的港资企业已经把目光投向内地,开始建立内销网络。内地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已经进入消费升级阶段,对“高、新、优、特”产品需求旺盛,这正是香港品牌的优势。内地电子商贸平台发达,在线支付和物流系统等基础设施完善,也为港资企业发展跨境电子商贸提供了机遇。香港有面向中小企业的政府专项基金,可以增加对港资企业拓展内销市场的支持力度。港资企业将在开拓内地市场的过程中实现转型,摆脱生存危机。
扩大投资是香港参与“内循环”的重要抓手。香港一直是内地最大投资来源地,40多年来总投资额已超过1.2万亿美元,占全国吸引外部资金总额约55%。近几年,来自香港的投资占比超过三分之二。“十四五”期间,内地将加快补齐市政工程和民生领域等方面的短板,扩大战略性新兴产业投资,推进新基建、新型城镇化、交通水利等重大工程建设,港资企业有充足投资机会。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发布的《2020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内地营商环境排名第14位,是进入前30名的唯一中等收入经济体。营商环境持续优化,投资领域逐步放开,香港企业投资内地将更加便利。
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的内容包括粤港澳三地共建优质生活圈,这也是香港参与“内循环”的便利渠道。根据国务院港澳事务办公室的资料,截至2020年5月,已有超过23万香港居民申请了内地居住证。目前,在大湾区长期生活、工作、养老的港人已经超过50万人。加之大湾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1小时生活圈”加快形成,港人港企在大湾区的投资、消费涉及的各类跨境支付需求将不断增加。截至2020年末,大湾区内地九城市与港澳之间跨境人民币结算量已达17.17万亿元。随着内地金融改革的推进,香港居民在大湾区将享受更多开户便利、支付便利、汇兑便利和理财便利等,在内地消费规模有望进一步扩大。
内地是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最大贸易伙伴,香港在参与“内循环”的过程中,必将获取丰厚的市场红利,并从中找到化解深层次经济民生问题的更多渠道。(刘亮 来源:经济日报-黄金赌城娱乐经济网)
(责任编辑:符仲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