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经济观察】知难而上推进东北全面振兴
地区经济总量不乐观、发展增速有所下滑,再加之人口持续外流,近年来外界唱衰东北的论调不绝于耳,诸如“被抛弃的工业锈带”“投资不过山海关”等说法一度盛行,让原本就负重前行的东北地区备感困惑和焦虑。
老工业基地如何破解资源枯竭后的转型困境,是一个世界性难题。不同于西方一些国家所谓的“工业锈带”,东北地区在产业发展基础、科研创新能力、社会发展程度等方面的综合条件,均好于国外那些衰败地区,推进东北全面振兴仍是有基础的。
至于“投资不过山海关”的说法,也只是局部的、个别的现象。近年来,笔者曾多次到东北地区调研,亲身感受到东北地区营商环境发生的变化,特别是近5年来,已有不少大企业大项目选择到东北投资落户,尝到了跨过山海关投资兴业的甜头。
客观地看,自2003年党中央作出实施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振兴的重大战略决策以来,在一系列政策举措支持下,东北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积极进展。虽然东三省经济在全国排位还比较靠后,但经过各方努力,三地经济恢复增长的态势已经稳住。
不过,东北地区存在的问题仍然不少。比如,在融入市场分工体系、参与全球市场竞争上相对不足,经济规模未能与全国实现同步增长,以及多年累积的产业结构老化、经济内生动力不足、体制机制僵化守旧等深层次矛盾依然存在,短期内解决上述问题尚有较大难度。
当前,东北地区正处于爬坡过坎的关键时期,既要妥善解决老问题,又要积极应对新挑战,东北没有退路可言;在全国高质量发展的“一盘棋”上,东北也绝不能掉队。事实上,在黄金赌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以《东北全面振兴“十四五”实施方案》《辽宁沿海经济带高质量发展规划》等重磅文件发布为标志,东北地区正迎来新一轮发展机遇。
改革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根本机遇。以优化营商环境为基础的全面深化改革,是推进东北全面振兴的“牛鼻子”。一方面,要持续推进国资国企等重点领域改革,推动有效市场和有为政府更好结合;另一方面,要围绕营商环境改善进一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地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促进东北地区形成大企业“顶天立地”、小企业“铺天盖地”的发展格局。
开放是东北全面振兴的最大机遇。对外,要充分做好辽宁沿海经济带和东北沿边开放这两篇大文章,加快打造重点面向东北亚的开放合作高地;对内,要进一步加强与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等国家战略的对接交融,构建东北对外开放的大通道、大平台、大布局,深度融入到新发展格局的构建中并积极发挥东北力量。
产业是东北全面振兴的关键机遇。要积极发挥东北的科技创新优势,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不断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运用市场化方法推动优化产业布局,形成大中小企业相互配套、融通发展的产业格局。加大对农业的支持,把国家粮食基地建设与新型城镇化结合起来,建设好现代化东北“大粮仓”。
东北振兴不是朝夕之事,不应也不能急功近利;东北振兴也不是单一的经济发展,它还包括生态环保、社会事业等多领域全方位的振兴。推进东北全面振兴,就是要知难而上、抢抓机遇、久久为功,让东北这个“龙头”真正昂起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阳)
(责任编辑:王炬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