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聊城开发区交出亮眼成绩单
近日,商务部发布了对全国217家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21年综合发展水平考核评价结果排名,聊城开发区综合排名第116位,较上年前进76个位次,取得历史最好成绩。
记者了解到,去年聊城开发区坚持稳中有进,不断优化产业结构,经济运行实现稳中向好。全区生产总值完成增长12%;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16.4%,其中税收占比81.35%。规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0%,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实际利用外资增长近100%,进出口总额增长75%以上。
产业升级初见成效。聊城开发区大力推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优质合金管占比达到20%,利润提高5倍以上。深化“两业融合”发展,聊城开发区成为全省8个获批山东省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试点的县市区之一。主动融入“双碳”战略,强化能耗总量管控,持续压减煤炭消费,实现单位GDP能耗累计下降率7.8%、能耗总量“零增长”。中通客车医疗车等6项产品入选2021年山东创新工业产品名单,无人驾驶公交车上路试运行顺利,行业首批大型L4级智能驾驶客车交付嘉兴,40辆氢燃料新能源客车交付冬奥会,服务绿色出行。
项目支撑更加有力。省、市、区三级53个实施类项目全部如期开工。上海均和项目,从接洽到落地仅用18天;金源新能源项目,从签约到设备进场仅用40天,项目推进跑出了“加速度”。扎实推进招才引智,成功举办首届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评选10个优秀创新创业项目已落地2个。引进培育市级高层次高技能人才353人,引进外国专家14人,分别占全市总量的38.3%、25%。
改革活力不断增强。探索启动“党工委(管委会)+产业专班+公司”改革模式,规划设立高端装备制造、金属材料、生物食品医药、新兴经济、现代农业和物流产业6大产业园区。深化招商体制机制改革,建立一系列项目调度机制,实行招商引资项目全链条管理。“云上招商”活动取得15天三连签的优异成绩;创新打造的“希杰工作法”在全国范围推广。探索建立“投资开发区”平台,实行招商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全流程信息化处理。2021年,全区签约过亿元项目51个,总投资222亿元。
外贸运行提质增效。外贸经营主体队伍不断壮大,全区备案登记外贸企业超过1000家,进出口实绩企业近400家,进出口总量和增幅均突破历史新高;新兴业态蓬勃发展,打造全方位、生态化、数字型“一基多园”的综合性跨贸基地,以“互联网+大数据+品牌+跨境+物流+本地制造”为价值主线,引导培育跨境电商市场主体,跨境电商实现进出口增长100%以上。
营商环境持续改善。着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扎实开展“一领域一品牌”创建活动,40余项改革成果获得省级及以上推广,亲情式安全教育模式获国家应急管理部发文推广。争取工建领域审批权限13项,基本实现工建项目区内全链条审批。创新打造审批垂管等20多个特色改革案例,“联验即发证”实现办结时限由70天压缩至10天。优良的营商环境吸引韩国希杰集团连续10次投资,累计投资总额超过5亿美元。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