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住儿童智能产品安全底线
儿童电话手表可社交、拍照、上网,在学生群体中十分流行。但一些不良内容伪装成益智类游戏APP、搜题软件等,通过电话手表收集用户信息、传播低俗内容或诱导无良消费,对未成年人安全构成潜在威胁。
儿童佩戴电话手表本是为了方便联系,提供一定安全保障。但部分商家求利心切,为扩大销量,盲目升级迭代,增加社交和娱乐功能,让原本为消除安全隐患而生产的智能产品,变得隐患重重。此外,智能音箱、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儿童智能产品也存在类似情况,市场乱象需引起高度警惕。
儿童智能产品是一个大市场,科技进步促使新产品不断涌现。对儿童智能产品既不能因噎废食,也不能放任自流,需多方共同发力治理乱象。
强化企业主体责任,规范企业商家行为。儿童智能产品的目标用户是儿童,不能等同于一般电子产品,功能设置应从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出发,附加功能开发要适度,适合儿童健康心智,不能一味“做加法”。
治标更要治本。推动儿童智能产品相关行业规范发展,制定标准、建章立制是关键,安全监管也要跟上。有关部门应完善细化儿童智能产品法规标准,打“擦边球”的经营行为不能游离在监管之外,内容审查上要更加严格。7月份,中央网信办等部门开展为期两个月的专项行动,强化对专门供未成年人使用的智能手表、智能音箱、平板电脑、早教故事机等智能设备信息内容监管;市场监管总局发布的儿童手表推荐性国家标准也将于今年11月开始实施。一系列举措表明监管部门呵护未成年人的决心。
此外,还需加强关于儿童安全防范意识的教育,保障使用安全。购买儿童智能产品的家长,要对相关产品的APP进行查看与审核,提高安全防范意识。一旦发现可能存在风险,应及时取证并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维护自身权益。
儿童智能产品安全底线不能突破。各方要切实履行责任,规范儿童智能产品市场发展,为未成年人营造健康良好的成长环境。(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王 琳)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