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弃采石场上崛起“软件花园”
工作日下午,走在位于厦门岛东部海滨核心地段的厦门软件园(二期)街头,不见拥挤的楼宇、嘈杂的街道,只见园林式景观、院落式研发楼,以及大片波光粼粼的水面倒映着错落有致的楼群……难怪当地人都自豪地把这儿叫作“软件花园”。
“谁能想到,当年最丑陋的采石坑,现在变成了园区里最漂亮的地方。”厦门软件园管委会办公室原副主任蔡东亮感慨地说。
这里曾是采石场,经历过数十年开采,不仅山体被开采殆尽,还留下一个巨大的深坑,未获治理前,又成了建筑垃圾废料的倾倒堆填之处,环境十分恶劣。
进入21世纪,厦门下定决心对其治理开发,而且十分具有前瞻性地决策:虽然这里是在寸土寸金的岛内,但不搞高端商业和住宅等房地产业,而是聚焦打造以软件和信息服务业为主业的高科技园区,即接续软件园一期,建设软件园二期。
经过一年多时间热火朝天的边治理边建设、边建设边招商,软件园二期很快带动了附近整个片区的发展。“而且园区在规划设计上因势利导、‘变废为宝’,将废弃采石场旧址精心改建为特色社区公园,最核心最漂亮景观人工湖就是原来的采石坑。”蔡东亮告诉记者,园区还同步建设了酒店、公寓、商业等配套,坚持以较低的容积率保障形成高品质的产业生态环境。
“高品质的宜居宜业环境,更好地吸引了大量来自科研院所和海外归国的高层次创业人才。”厦门软件行业协会会长徐春航说。据介绍,目前仅在厦门软件园(二期)就已集聚软件与信息服务业相关企业3600余家,产业人口超6.7万。依托软件园一期、二期等多园发展,厦门火炬高新区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链产值已超千亿元。
废弃采石坑场变身优美生态高科技园区,只是厦门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一个缩影。
厦门于1980年获批设立经济特区后,随着城市建设发展,对建筑砂石需求持续增加,大量开山采石造成山体千疮百孔、水土流失、生态环境破坏,引发海湾环境日益恶化等系列问题。
直面问题,厦门从1985年起迅速部署加强采石管理,循规依法地有效保护和合理利用砂、石、土资源。
随后,厦门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的原则,分级分类、有序推进综合整治:1999年,全面关闭岛内采石场,并于2002年完成岛内马峰山、狐尾山、云顶岩等关闭矿山生态治理行动。2003年以来,有序关闭岛外采石矿山,结合山体154“青山挂白”专项整治工作,全面推进关闭矿山生态恢复治理。截至2023年底,全市关闭矿山生态环境治理工作全面完成,废弃矿山地质环境修复率达100%,采用自然恢复方式恢复山林面积424.7亩,通过工程治理方式恢复山林面积4164.6亩,恢复治理的废弃矿山生态环境与周围山体自然生态有机融合。
而且,厦门坚持因地制宜地开展矿山分类修复治理工作,按照“宜林则林、宜草则草、宜农则农、宜建则建”的原则,积极探索推进修复后的废弃矿山土地再利用,实现土地资源高效利用,创造生态、经济双重效益,为美丽厦门新画卷再添绿色底色和质量成色。(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贺浪莎 刘春沐阳 纪文慧)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