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金赌城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雪域高原焕新貌:青稞增收富农家

2024-09-09 09:19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查看余下全文
(责任编辑:张雪)
手机看中经
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 > 国内时政更多新闻 > 正文

铸牢共同体 中华一家亲|雪域高原焕新貌:青稞增收富农家

2024年09月09日 09:19   来源:经济日报新闻客户端   

  金黄色的青稞田中麦浪涌动,几个手持镰刀的农民正熟练地将一簇簇青稞割下堆在一旁。这些穗大垂首、籽粒饱满的青稞,如今正帮助一方百姓奔向美好生活。

  近日,记者跟随“铸牢共同体中华一家亲”主题宣传“雪域高原焕新貌”调研采访团来到四川省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探访一穗青稞中蕴藏的增收密码。

  破解“三天农业”,迈向现代化种植

  青稞种植业一直在阿坝县的产业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如今全县14.04万亩耕地中,青稞播种面积达到6.22万亩。但在过去,阿坝县的青稞种植主要走的是传统农业发展路径,依靠小农户按照经验种植:每年三四月份,农民耕地播种后,便会到附近的山上采挖药材,一直到七八月份青稞成熟再进行收割。整个过程中缺乏对青稞的管护,施肥少、不除草、不治虫,加之耕作技能普遍粗放,导致青稞产量和质量受到影响,许多农户在满足自家口粮需求后,剩不下多少余粮,因此种植青稞给农户带来的经济效益较低,农民种植积极性日益降低。

  “我们有一个形象的说法,过去那种传统的种植方式叫‘三天农业’,即‘耕一天、种一天、收一天’。要推动青稞种植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改变传统种植模式,在打造从种到销的全产业链上下功夫。”阿坝县县委农办专职副主任陈宗润说。

  2019年,阿坝县青稞现代农业园区开始建设,规划青稞现代农业园区2.5万亩,其中核心示范区5000亩,涉及阿坝镇、龙藏乡、四洼乡等8个乡镇,2024年核心示范区增加至8000亩,实现了种植规模化、机械现代化、科技示范化、园区数字化、加工精细化、产业链条化。

  2023年,阿坝县在龙藏乡、四洼乡开展“集体经济+合作社+企业+科研院校+农户”土地生产经营方式改革试点,着力破除“三天农业”。通过企业牵头、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村民集中流转土地或村民土地入股方式,推行以新型经营主体为主的规模化、标准化种植,强化对经营主体田间地头精细化管理指导和种植技术培训,改变以往单打独斗的种植模式,农业生产组织能力不断提升。

  锚定增产增值,推进全产业链发展

  在距离园区试验田不远的地方,伫立着一座造型朴素的“青稞科技小院”。院内一间屋中传出阵阵机器的轰鸣声,走近一看,一袋袋青稞堆叠整齐,一旁的脱粒机正开足马力进行作业。

  “这是我们从试验田收割来的青稞,它们之间既有品种的区别,同品种之间也有种植环境和方法的区别。脱粒后我们要对这些青稞的产量和营养物质含量进行检测,以进一步选育优良品种,调整种植方法。”四川农业大学农学院教授冯宗云说。

  这座2023年建起的“青稞科技小院”已为提高青稞产量做了不少工作。据介绍,四川农业大学、四川省农业科学院等农业科学单位与“青稞科技小院”深度合作,选派2名以上专家或学者常驻园区,对农作物生产全程进行跟踪管理、技术指导、科研实验。适时开展测土配方、产品检验等工作,培育优质抗逆青稞新品种2个,成功试种新品种34个,良种覆盖率达100%。在现代科技赋能下,园区黑青稞亩产由2019年的260斤提升至2023年的420斤左右。

  虽然产量提高,但如果不在增加农产品附加值上下功夫,农业发展依然难以摆脱大而不强、大而不精的局面。认识到这一点,园区引进培育青稞产品深加工企业,将青稞制成青稞饼、青稞酒等产品,极大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

  “我们公司主要从事黑青稞的加工、开发和销售,目前主要有黑青稞饼、黑青稞奶茶等17种产品。产品主要销往本地的学校、景区及周边地区,目前每年销售额的增长率在20%以上。”阿坝县高原黑青稞生物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俄周说。

  践行联农带农,共享高质量发展成果

  园区建起来后,不仅推动了青稞产业发展,更带动当地农民走上多渠道增收路。“传统人工耕作产量低、成本高、收益少,农民种植青稞的积极性不高。现在农民可以通过土地流转或土地入股的方式参与园区经营,园区给予农民一定的土地租赁费用。这样一来,部分劳动力从土地上解放出来,不仅可以到园区务工,还能自由从事其他行业,实现多渠道增收。”陈宗润说。

  阿坝县龙藏村村民谢尔戈介绍,他们一家目前租给园区12亩土地,每亩地能拿到320元的租金。土地出租后,他和家人将精力投入到畜牧业中,目前家中收入每年在5、6万元。“我们现在还种了6亩黑青稞,除了自己吃一些外,余下的会卖给园区的公司,生活比从前好了不少。”

  “我目前在园区做机械手,收入稳定,工作时间规律,比之前自己种地时的收成要好一些。”阿坝县拉塔村村民泽让兰木尖说。

  园区的一些加工企业也在提供就业、带动当地村民增收上发挥着作用。“我们公司目前有40个职工,其中90%以上都是本地村民,按照岗位不同,他们每个月大概能拿到3000到4000多元。”俄周说。

  在陈宗润看来,园区还有示范、推广先进种植模式的作用。“我们园区在不断地进行一些试验,找到更高效高产的种植办法,并会通过农技推广站等方式将这些方法传授给村民,让更多村民提高青稞产量和品质。”

  通过集体经济分红、产品销售、土地流转、园区务工等形式,园区带动周边8个乡镇7822户41175人,农户加入合作社占比40%以上,2023年实现年人均增收650元。2023年园区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145元,高于全县水平7.25%。(经济日报记者 王明昊)

(责任编辑:张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