摸清家底管好家业
要通过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加强人大和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协调高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
371.9万亿元、30.6万亿元、64.2万亿元,这些规模庞大的数字,分别是截至2023年末的全国国有企业资产、国有金融资本权益、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总额。近日召开的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二次会议,审议了国务院关于2023年度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的综合报告。一组组数据反映出国资厚实的家底,引起高度关注。亮家底的目的在于增加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度,推动国有资产更好服务发展、造福人民。
国有资产是全体人民共同的宝贵财富,是保障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保障人民利益的重要物质基础,必须切实管好用好。国有资产种类多、分布广,只有摸清家底,才能管好家业。2017年底,国务院向全国人大常委会报告国有资产管理情况制度正式建立。实施全口径、全覆盖的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有利于切实摸清家底,强化国有资产管理情况监督。
几年来,一份份重磅国资报告陆续亮相,初步摸清了全口径国有资产家底,有效推动了国有资产治理效能提升。除了国有企业资产、金融国有资产、行政事业性国有资产外,国有自然资源资产也更加清晰明了,国有建设用地、国有耕地、国有园地、国有林地、国有草地、国有湿地、国有水域都做到了心中有“数”。同时,除了国家层面,县级以上地方建立和实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实现全覆盖。
国有资产种类繁多、监管职能分散、数据基础薄弱,有的领域情况变动较大,要摸清国资家底难度不小,各个地方推进国资报告制度的进展程度不一。国有资产家底要实现全面规范、公开透明、监督有力,尚需多方合力、协同推进。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强化人大预算决算审查监督和国有资产管理、政府债务管理监督。”其中,落实好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是一项重要任务。
一方面,国资报告要越来越“明白”。要紧扣全口径、全覆盖的要求,推动国有资产全貌和各类国有资产家底不断清晰、准确、细化。规范报告数据口径,确保各类国有资产应报尽报,科学、准确、及时掌握境内外国有资产基本情况。对于一些新问题,比如数据资产如何纳入报告范围内等,需要加强研究论证。此外,应重视信息化建设,加强各类国有资产信息系统建设,完善全口径国有资产数据库和信息共享平台。体例统一规范、标准科学明确、内容全面详实的国资“明白账”,能够为管好用好国资打下坚实基础。
另一方面,摸清家底本身不是目的,要通过落实国有资产管理情况报告制度,加强人大和全社会对国有资产的监督,推进国有资产管理公开透明,促进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机制更加科学规范、协调高效,提升人民群众获得感。今年4月召开的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国务院就此前人大审议金融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专项报告的意见,报告了研究处理情况和整改问责情况,包括优化国有金融资本功能定位和战略布局、完善国有金融资本管理体制机制、强化国有金融资产风险防控等。通过接受人大和全社会监督,加强问题整改,让国资在阳光下运行,推动国资管理更加高效、安全。
国有资产关系国家安全、国民经济命脉和国计民生。国资只有做到家底清楚、账本明白,才能够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保障和改善民生,在黄金赌城娱乐式现代化建设中发挥更大作用。(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曾金华)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