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好保障房,托起安居梦丨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身着米色和灰色相间的“外衣”,大楼整洁又简约,楼与楼之间点缀着苗圃花园、休闲廊亭、健身活动器材,供居民休憩、运动。
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北关街道黄淮社区唐园小区,楼与楼之间点缀着苗圃花园、休闲廊亭。经济日报记者李华林摄
在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北关街道黄淮社区唐园小区,记者见到了居民孙雪霞,谈起新的居住环境,她表示很满意:“现在比以前好多了,周边学校、超市都有,小区干净又漂亮。”
不过,回忆起5年前这里的情况,孙雪霞直摇头:“脏乱差,都是一些破旧的土墙,路又窄又破。一到夏天,垃圾乱扔,污水乱排乱放,经常臭气熏天,很不美气。”
2019年,当地政府部门启动拆迁安置工作,总投资8.43亿元,建成9栋高层住宅楼,并配备上幼儿园及沿街商业,共安置1696户居民。
拆迁安置并非简单地推倒重建,如果重建设、轻管理,疏于后续维护,问题和矛盾就会层出不穷。宿州市埇桥区住建局二级主任科员刘金东告诉记者,在做好规划建设之外,还注重对唐园小区的服务保障,项目建成交付后,后期维保人员定期对业主进行回访,对业主提出的意见建议及时反馈,报修事项及时处理,让业主吃上“安心丸”。
像唐园小区这样的棚户区改造,一次性投入大,如何筹措资金,在惠民生、促发展的同时尽量减轻政府债务压力?宿州市住房保障管理服务中心主任王玮介绍,宿州立足实际,结合人口、土地、经济、房地产市场等情况,灵活采取货币化安置、回购商品房、企业代建、融资联建等多种方式,确定符合当地发展需求的棚改安置房建设模式,稳步有序推进纳入计划项目实施。
“宿州把保障房建设工作作为重要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来抓。”王玮说,近五年来,共建设棚改安置房9万余套;投资建设公租房2.9万套,累计发放公共租赁住房补贴5.2万户;2022年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以来,实物建设筹集了保障性租赁住房5800余套。有效解决了中低收入困难群体、新市民、青年人及产业园区职工等群体的住房需求。(经济日报记者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