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千万工程”打造乡村振兴先行示范|高质量发展调研行
美丽浙江,步步是景、处处如画。近年来,浙江持续深化“千万工程”,着力缩小“三大差距”,一体推进环境美村、产业富村、改革活村、文化润村、治理和村,打造乡村振兴新示范。
12月2日,“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浙江主题采访活动在杭州启动。浙江省农业农村厅党组书记、厅长王通林介绍,通过深化“千村示范、万村整治”工程,浙江全力做好“强城”“兴村”“融合”三篇文章,全域打造诗画江南和美丽乡村。
数据显示,浙江城镇化率74.2%,高于全国平均8个百分点;农民人均收入跨越4万元大关,连续39年居全国省区首位;城乡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乡村等级公路比例100%,城乡同质饮水率先基本实现,5G网络实现重点行政村全覆盖。
浙江全省域建设和美乡村,努力让农民过上现代文明生活。通过推进自住房微改精提、古民居修缮保护、危旧房拆改整治、闲置房改造盘活“四房共改”,村内道路全面硬化、沿线绿化、节点亮化、配套优化“四化提标”,浙江美丽乡村基本全覆盖,人居环境持续优化。
产业兴则乡村兴,浙江做响产业品牌、做强产业链条、做优产业平台,助力乡村产业振兴。据了解,浙江培育省级名优产品300个、“土特产”品牌190多个,“浙字号”“乡字号”农产品知名度、美誉度和市场竞争力持续提升;贯通产加销、融合农文旅、对接科工贸,建成10亿元以上“土特产”全产业链106条、产值2780亿元;构建覆盖县、乡、村,串联区、镇、园,融通企、社、民的“土特产”平台体系,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113个、农业产业强镇43个。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浙江实施青年入乡、服务增值两项改革,推动青年入乡、农民进城“双向流动”,不断优化乡村营商环境。目前,浙江已累计培育“浙农英才”300名、乡村产业振兴“头雁”4600人、农创客8.1万人、现代化“新农人”27.5万人,乡村成为聚才引才新阵地。
乡村振兴既要塑形,也要铸魂。浙江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文明办主任俞慧敏表示,“当前‘千万工程’已经到了新的阶段,从改变人居环境到建设‘精神家园’,文化的地位作用日益突出。”为此,浙江创新实施文化特派员制度,将文化注入乡村,激活乡土文化活力、壮大乡村文化产业,把文化存量转变为经济增量,以文化之力赋能乡村振兴。
下一步,浙江将持续推进城乡风貌全域品质提升,因地制宜打造生态文明先行品牌,深化文化赋能乡村振兴,持续推进文旅深度融合,不断彰显浙江城乡之美、山水之美、人文之美,答好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的浙江答卷。(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