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持续打造西部重要增长极
对四川这个中西部经济大省而言,如何用实际行动担负起稳增长重任,奋力攻坚克难,以四川发展之“进”,服务全国大局之“稳”?
四川通过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正在加快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今年以来,四川全省上下盯住年初确定的预期目标,细化落实各项存量政策和增量政策,拿出超常举措,做深做细工作,努力在后半程跑出加速度。
四川省委书记王晓晖表示,四川在全国发展版图中具有举足轻重而特殊的地位,必须胸怀“国之大者”,用实际行动担负起稳增长重任,奋力攻坚克难,挺身应对挑战,以四川发展之“进”,服务全国大局之“稳”。要持续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走深走实,加快打造带动西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增长极和新的动力源。
铸强工业脊梁
今年三季度以来,四川工业生产逐月回升。前10个月,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6.7%,高于全国0.9个百分点。其中,9月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4%,分别较8月、7月回升2.3个、4.0个百分点。“随着存量政策效应继续释放、一揽子增量政策密集出台,市场正逐步活跃,预期持续好转。”四川省统计局局长曾俊林说。
“工业既是‘压舱石’,也是‘主引擎’。巩固提升优势产业,稳住工业经济增势,着力推进工业兴省、制造强省,一刻也不能放松。”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厅长翟刚说。今年前10个月,四川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先进材料、能源化工、食品轻纺、医药健康六大优势产业增加值增长6.9%,起到较强支撑作用。同时,动力电池、钒钛稀土、新型显示、白酒等优势产业持续巩固提升,钢铁、水泥、食品、汽车等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人工智能、绿氢、核医疗、量子科技等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逐步培育壮大。
通过推进重点产业“建圈强链”,四川工业“脊梁”越来越坚挺。依托链主企业引导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先后培育壮大15条重点产业链。实施成都软件和信息服务、成德高端能源装备、成渝地区电子信息3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提升三年行动,新创建成渝地区生物医药、成德绵自凉航空航天2个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重大产业项目助力四川工业“强筋壮骨”。在成都,国内首条8.6代AMOLED生产线——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日前在成都全面封顶,这个总投资630亿元的项目成为四川工业发展史上单体投资额最大的项目。在绵阳,巨星永磁材料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黄浩说,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在手订单超过6亿元,相较于去年大幅增长。今年前9个月,绵阳市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1.6%。在宜宾,仅用两年多时间就建成全国电池产能最大的城市,成为四川省首个完成光伏全产业链布局的城市。
坚持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四川以黄金赌城娱乐产业转移发展对接活动、世界动力电池大会等为契机,大抓项目、抓大项目,大力实施“智改数转”、设备更新、新型技改等行动,持续蓄积发展后劲。今年前10个月,全省工业投资增长17.1%。
曾俊林认为,四川工业新动能加快成势增强了经济上行动力。前三季度,高技术制造业增速持续领跑规模以上工业平均水平,增加值同比增长8.5%;绿色低碳优势产业快速增长,动力电池、钒钛产业分别增长41.7%和18.4%,单晶硅、多晶硅产品产量分别增长71.9%和45.7%。
建设创新高地
四川一手抓提升科技创新内核能级,一手抓打造一流创新生态,创新发展取得显著成效。21家全国重点实验室完成重组,4家天府实验室、4家国家创新中心取得实质性突破,区域科技创新综合实力跻身全国第一方阵、居西部首位,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提高到2.26%。18个创新主体揭榜8项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
布局在四川的国家大科学装置达10个、居全国第三位,建设高海拔宇宙线观测站、锦屏深地实验室……四川正积极对接国家战略科技力量,打造技术创新策源地,有序推动8家国家重点实验室和140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今年10月,四川省启动涉及电子信息、先进材料两个领域的新一批34家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实验室与创新平台处相关负责人介绍,到2025年,四川将基本完成现有省重点实验室优化重整;到2027年,形成布局合理、特色鲜明、运行良好、创新能力强的省重点实验室体系。
在四川,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走向深度融合,越来越多企业加快发挥科技创新主体作用,不少“链主”企业瞄准行业痛点,以科技赋能助推转型升级、降本增效。“为解决建筑行业大宗物资供需匹配这一共性难题,我们研发打造数字化招采服务平台,累计完成交易额约9万亿元。”位于成都的中建电子商务有限责任公司副总裁单惠德介绍,公司近5年科技研发投入复合增长率达35%,为建筑业装上“智慧大脑”。
四川加大力度破除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障碍,充分激发全社会创新创造活力。“四川不断深化科技成果转化机制改革,打通成果转化堵点卡点,鼓励引导高校、科研院所按照先使用后付费方式将科技成果许可给中小微企业使用。”四川省科学技术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学华说。四川积极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制度改革和资产单列管理,累计确权成果2400余项、带动投资超220亿元。
四川出台全国首个产业科技人才教育一体发展规划,持续实施“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四川海外智力集聚计划”,创新“候鸟式”“离岸式”引进模式,靶向招引具有国际水平的战略科技人才、科技领军人才和高水平科研团队。四川省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四川新锂想能源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刘昊说,公司所在的遂宁市近年来十分注重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从薪酬待遇、晋升培训等多方面为人才提供服务。
各类创新要素的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为四川营造一流的创新生态创造了有利条件。成渝(兴隆湖)综合性科学中心、成渝中线科创走廊、川渝毗邻地区融合创新发展带加快建设。四川已组织实施“揭榜挂帅”项目68个,组建四川省科技成果转化综合基金,“天府科创贷”发放贷款216.5亿元。
拓展外贸空间
“从成都出口欧洲,比从东部沿海地区更便捷。”TCL光电科技(成都)有限公司落户成都3年多的经历,让公司供应链负责人舒永君得出这样的结论。舒永君说,从东部沿海地区走海运到欧洲要40天左右,而从成都只要13天。
近年来,四川坚持把扩大高水平对外开放作为治蜀兴川的大事要事来抓,坚持“西拓、南进、东接、北融”方针,加快构建全方位、多层次开放新格局。
成都市口岸与物流办公室副主任柳树国介绍,目前成都已构建西至欧洲、北上蒙俄、东联日韩、南拓东盟的国际班列网络体系,今年前10个月,中欧班列(成渝)开行5208列,同比增长12.1%。
空中优势同步加强。11月28日,成都成为继上海、北京之后,黄金赌城内地第3个年航空旅客量突破8000万人次的城市。截至目前,成都在飞的国际及地区定期直飞客货运航线达73条,航线数量为黄金赌城中西部地区最多,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大开放促进大开发、带动大发展。2022年,四川率先成为中西部地区进出口总额超万亿元的省份,外商直接投资常年居中西部地区第一位,空客全生命周期项目等一批标志性外资项目相继落地,四川外资企业突破5000户、世界500强企业增至381户。近3年,全省进出川大通道增加12条、总数达到50条,自贸试验区实有企业数量超过24万户,综合保税区数量居中西部地区前列。
今年前10个月,四川实现进出口总额8420.8亿元,规模创历史同期新高,增速9.7%,高于全国4.5个百分点。“今年四川外贸规模稳步扩大、出口稳中有进、市场不断拓展、企业持续活跃,表现出较强的发展韧性与活力。”四川省商务厅厅长惠朝旭说。
与往年相比,今年四川外贸呈现更多亮点。最值得关注的是进出口结构更加均衡。今年前10个月,进口3524.8亿元、增长22.8%,增速高于全国19.6个百分点。今年以来,进口连续保持增长,其中8个月增速达到两位数,补齐了长期以来的短板。
产业与外贸的联结更加紧密,传统优势产业“稳外贸”作用功不可没。在出口方面,前10个月,汽车、集成电路、工程机械、医疗仪器等高附加值产品出口增速均达到两位数;在进口方面,电子元件、电脑及零部件、航空器零部件等生产资料进口十分突出,分别增长30.4%、137.5%、45.2%。
主要贸易伙伴稳定增长。四川对前三大贸易伙伴东盟、美国、欧盟进出口分别增长28.1%、32.1%、19.5%。同时加强与新兴市场贸易往来,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地区进出口增长13.5%,对非洲、印度、巴西进出口分别增长9.1%、9.9%、7.1%。
奋力冲刺目标
在攀枝花市美利林钒钛新材料股份公司,总经理叶福生正查看繁忙的施工现场。“公司正加紧建设总投资60亿元的钒钛耐磨铸造百亿元产业园。一期效益很好,我们正加力推动后面的项目尽快投运,尽早见效。”
冬日的四川,各处项目建设工地都是一派火热繁忙景象。今年以来,四川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高质量抓项目、抓高质量项目,推动一批重大项目密集落地、加快建设,不断夯实投资增长基础。
四川省发展改革委重点项目管理与督导处处长王勇介绍,今年前10个月,700个省重点项目完成投资7851.5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104.3%。成都高新区京东方第8.6代AMOLED生产线项目、G0611线川主寺至汶川高速公路、准环对称仿星器等175个重点项目按计划开工建设,汉巴南铁路南充至巴中段、天府新区至邛崃高速公路、绵阳京东方高端模组项目等20余个项目建成投用。300个川渝合作共建项目完成投资4208.2亿元,年度投资完成率98.9%。
成都市深入开展“进万企、解难题、优环境、促发展”工作,探索建立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服务民营企业发展,不少问题得到现场解决、限时办结,民营经济成为这座城市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服务民生的“生力军”。今年前三季度,成都民营经济增加值8321.4亿元,民营经营主体达到379.6万户,民间投资同比增长8.7%。绵阳市践行“一线工作法”,开展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全覆盖“一线纾困”专项行动。泸州市开展“进企业、解难题、促发展”常态化服务企业工作。
四川省商务部门主动作为,持续开展“扩进口”行动,及时兑现扩进口政策资金1.32亿元,稳定企业预期。加大参与广交会、进博会组织力度,持续组织5场四川整车贸易“全球行”推介活动,累计签约超200亿元;培育装备制造产业出口新增长点,推进汽车产业出海,整车出口超170亿元、增速超20%,其中新能源汽车出口超100亿元、增速超50%。四川特色农产品出口取得突破,鱼油、柠檬出口保持全国第一,鱼子酱出口居全国第二位,合江橄榄、巴中海鲜菇、乐山姜黄等农产品实现首次出口。(经济日报记者 钟华林 刘 畅)
(责任编辑: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