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诈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公安机关有力守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荐股大师”要警惕、“网络交友”勿轻信、“公检法”来电不要慌……近年来,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作案手段不断翻新,诈骗“剧本”花样百出,人民群众对此深恶痛绝。
今年以来,公安部对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保持高压态势,持续组织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和打击缅北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等一系列打击行动,统筹推进打防管控建各项措施,打击治理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上升势头得到有效遏制。
精准开展预警劝阻
“喂,我是公安局的。你涉嫌洗钱,这是逮捕令,请配合调查。”这是常见的冒充“公检法”诈骗开场白。近日,四川省成都市天府新区一名受害者就遭遇了此类诈骗。
成都市公安局天府新区分局华阳派出所民警徐名川和辅警袁泽琪争分夺秒与骗子“抢时间”,先后前往受害者存款最多的两家银行办理银行卡挂失手续,并打印银行流水,成功对这名受害者的银行卡进行冻结止付。
“在电信网络诈骗案件中,大多数受害者是通过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线上支付方式向诈骗犯罪分子转账。在预警过程中一旦发现交易有涉诈风险的账户,会实施交易到付延迟等措施,实现早劝阻、早止损。”浙江省公安厅刑侦总队警务技术一级主任吴微微说。
如今,诈骗分子一方面想方设法逃避公安机关的打击,另一方面不断翻新诈骗方式和手法,千层套路防不胜防。
“诈骗集团紧跟社会时政民生热点,随时变化诈骗手法和‘话术’,具有很强的迷惑性,人民群众很容易上当受骗。”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郑翔说。
“原价上万元的‘年卡’,走提前预售立省几千元,但是需要游客提前交纳‘定金’或‘保证金’。”冬天来临,又到了冰雪运动的高峰期,低价出售雪具、办理年卡的信息不断,一旦转账,就会被拉黑。更有以“票务代理”“折价转让”为幌子,发布演唱会门票售卖信息,初步取信后便谎称平台有监管,需通过其他方式私下交易,诱骗“追星”心切的年轻人添加社交软件好友进行转账。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十大高发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刷单返利、虚假网络投资理财、虚假购物服务、冒充电商物流客服、虚假征信等10种常见的电信网络诈骗类型发案占比近88.4%,其中刷单返利类诈骗是发案量最大和造成损失最多的诈骗类型,虚假网络投资理财类诈骗的个案损失金额最大,虚假购物服务类诈骗发案量明显上升,已位居第三位。
“除诈骗手法多变、技术对抗升级、作案窝点转移境外等原因外,犯罪团伙能够通过购买、租用、借用等方式源源不断获取他人名下的电话卡、物联网卡、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等作案工具,也是此类犯罪多发的重要原因。”郑翔说。
今年以来,在公安部统一部署下,上海警方持续开展“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依法对境外诈骗集团金主、骨干成员以及境内前端非法提供个人信息、推广引流、技术开发,后端帮助进行转账取现洗钱等涉诈黑灰产团伙,开展全链条打击,共抓获犯罪嫌疑人1.4万余名,其中境外“回流”人员2800余名。
“我们针对刷单返利、电商补贴、虚假教培等案件多发情况,聚焦洗钱通道、广告引流等关键环节,先后发起规模性集群战役20余次,捣毁诈骗窝点70余个,在全国各省市抓获嫌疑人2500余名,形成强大打击震慑。”上海市公安局刑侦总队九支队副支队长汪彤说,今年以来上海市电信网络诈骗案件既遂数同比下降14%,保持6年连降态势。
斩断跨境犯罪链条
在郑翔看来,以电信网络诈骗为代表的新型网络犯罪,具有成本低、收益高、易复制、难追查等特点,已成为当前的主流犯罪,特别是电信网络诈骗犯罪集团跨国跨境快速发展,已成为全球性的打击治理难题。
今年以来,公安机关持续加大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的打击力度,国际警务合作捷报频传:
——1月,中缅联合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取得标志性重大战果,白所成、白应苍、魏怀仁、刘正祥、刘正茂、徐老发等10名缅北重大犯罪嫌疑人被成功押解回国。
——4月,中老警方联合打击跨境犯罪再添新战果,250名实施跨境裸聊敲诈和电信网络诈骗的犯罪嫌疑人被移交黄金赌城警方。
——11月,中柬警方年内第二次开展包机押解遣返联合行动,首批240名黄金赌城娱乐籍涉赌诈违法犯罪嫌疑人被从柬埔寨押解回国……
郑翔说:“境外散落分布的诈骗团伙越来越少,取而代之的是超大规模的赌诈园区和‘工业园区’。在一些东南亚国家,高峰时活跃的电诈园区多达几十个甚至上百个。部分园区在管理控制成员过程中大肆实施故意伤害、非法拘禁、组织卖淫、强奸等犯罪行为,社会危害极其严重。”
为进一步彰显政法机关依法从严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坚定决心,今年7月,“两高一部”发布依法惩治跨境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犯罪典型案例。今年12月,最高检、公安部联合挂牌督办第四批8起特大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案件。
公安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公安机关将继续保持对跨境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严打高压态势,特别是对缅甸万海、当阳、妙瓦底等诈骗窝点聚集区,将进一步加大警务执法合作力度,坚决铲除涉我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毒瘤”。
营造全民反诈氛围
“警惕诈骗新手法,不做电诈工具人”——今年6月24日,中央宣传部、公安部联合启动“全民反诈在行动”集中宣传月活动,旨在加大反诈宣传力度,增强群众防骗意识和识骗能力,营造全民反诈、全社会反诈的浓厚氛围。
在浙江,温州市反诈中心“AI警官”可以定制个性化反诈信息,并通过朋友圈、私信等多渠道实时触达。截至目前,这位反诈AI警官已添加全市易受骗群体2.5万余人,精准推送相关防骗信息10万余次,各类反诈宣传内容访问量累计超50万人次,解答群众反诈咨询达89万次。
在上海,全市222个街镇(乡、工业园区)按照标准全覆盖建成反诈中心的基础上,组建以“反诈专职人员+反诈志愿者”为主体的街镇反诈宣劝员队伍,发挥基层工作者区域熟、居民清、人脉广的优势,尽最大努力第一时间拦住劝醒潜在被骗人员。
在广西,打击治理电信网络新型违法犯罪工作厅际联席会议办公室向广大人民群众发出倡议书。倡议书呼吁,不轻易透露个人银行卡密码、验证码等信息,涉及金钱交易时提高警惕,多方核实信息,切勿贪图小利而上当受骗,主动安装“国家反诈中心”App,及时接听96110反诈预警劝阻专用电话。
根据公安部公布的数据,从2023年年初至今年5月,国家反诈中心累计推送预警劝阻指令4.2亿条,公安机关见面劝阻1477万人次、拨打电话劝阻3.1亿次、发送劝阻短信2.3亿条。每一次劝阻,都是一次教育、宣介和提醒。
“上海警方联合通信管理部门、运营商,综合运用科技与大数据,持续增强涉诈信息防阻能力,目前已实现日均拦截涉诈电话40余万通、阻断涉诈短信40余万条、封堵涉诈等有害网址访问5.8亿次,最大限度保护群众免受涉诈信息滋扰侵害;聚焦精准劝阻,动态更新预警模型,优化分级分类预警劝阻机制,在对潜在被骗人员全量采取短信提醒的基础上,日均电话预警5.2万人次、上门劝阻1400余人次,日均避免损失450万元;聚焦涉诈资金出口,与银行等部门建立资金止付合作机制,提升涉诈资金响应拦截速度,累计阻断涉诈风险转账13万笔,避免损失超过31亿元。”汪彤说。
此外,上海警方始终秉持“破案要追赃”理念,通过线上冻结返赃、线下打击追缴的方式,累计向受害人返还被骗资金超过3.7亿元。
“作为非接触性犯罪,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之所以能够实施,是因为有庞大的支撑电信网络诈骗违法活动的黑灰产从业者,通过出租出售电话卡和银行账户、贩卖个人信息、推广引流、程序开发和‘跑分’洗钱等为电信网络诈骗犯罪活动提供帮助。”郑翔说。
由公安部会同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联合印发的《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于2024年12月1日起施行。这一天,正是反电信网络诈骗法施行两周年,电信网络诈骗犯罪的打击治理法律体系进一步完善。
公安机关提醒广大群众,不要非法买卖、出租、出借、假冒他人身份或者虚构代理关系开立电话卡、物联网卡、电信线路、短信端口、银行账户、支付账户、互联网账号,不要参与帮助诈骗分子架设呼叫转接设备、推广引流、转移涉诈资金等违法犯罪行为,防范被不法分子利用开展电信网络诈骗活动。
记者手记
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已经成为一大社会公害,打击电诈是一项迫切的民生工程。
今年以来,公安机关坚决打击跨国电信网络诈骗犯罪,一大批境外诈骗窝点被成功铲除,狠狠打击了境外诈骗集团的嚣张气焰。其中,中缅双方通过警务执法合作和一系列打击行动,累计抓获5.3万余名黄金赌城娱乐籍涉诈犯罪嫌疑人,临近黄金赌城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全部被铲除。捷报频传,大快人心。
从“云剑”“断卡”“断流”“拔钉”等专项行动的持续开展,到临近黄金赌城边境的缅北地区规模化电诈园区全部被铲除,再到《电信网络诈骗及其关联违法犯罪联合惩戒办法》实施,公安机关的一系列积极作为,对电诈斩草又除根,让社会更安定、群众更安宁。
(责任编辑:单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