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海淀经济“压舱石”地位进一步巩固
记者8日从北京市海淀区获悉:2024年,海淀区聚焦高质量发展,坚持以产业为载体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高质量发展综合绩效评价连续四年全市第一,预计地区生产总值增长6%、规模全市占比保持四分之一强,区级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6%、规模居全市第一。
据介绍,2024年,海淀区着力推动人工智能占先发展,北京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加快建设,北京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落地海淀,北京人工智能数据运营平台汇聚高质量数据近2PB,规划建设全球首个人工智能创新街区,“北京海淀人工智能集群”入选“2024年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成为入选该项竞赛的全国首个人工智能产业集群,辖区人工智能学者1.23万名、荣登“2024年度AI2000全球顶尖学者”榜单101人次,全市占比80%以上;现有人工智能企业1300余家,全市占比70%;备案大模型74款、全市占比70.5%,区域AI产品访问量全国占比预计超60%。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新增165家,累计398家,全市占比38.5%;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新增939家,累计2688家,全市占比27.5%。软件和信息服务业收入预计2万亿元,增长13%。
在取得这些成绩的同时,海淀区原始创新策源能力也不断增强。这一年,服务保障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3家全国重点实验室成功落地、总数达52家。支持基础研究和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海淀联合基金规模达1亿元,支持科研项目168个;全球首个通用人工智能体“通通”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相继涌现。推动高校院所科技成果转化,5个概念验证中心新增概念验证项目33个。由驻区单位主持完成的115个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全市占比58.7%。
此外,中关村新一轮先行先试24项改革举措全面落地见效,推出人工智能、量子科技等产业领域支持政策。完善全要素创新服务体系,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集聚区加快建设,6个街镇设立专属孵化器。强化产业空间供给,新增产业空间115.5万平方米。加强金融服务,新增上市企业9家;海淀区财金协同平台发放贷款67.63亿元,增长95%;规模50亿元的中关村科学城科技成长二期基金发布。落实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10796户企业享受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金额超1700亿元,支持科技创新和制造业发展主要政策减税降费及退税预计超500亿元。推动开放创新,发布“中关村科学城—香港创新加速计划”,34家企业借展“出海”。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每万人口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超500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预计超1000件、增长约13%。(经济日报记者杨学聪)
(责任编辑:何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