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企检查不能搞“大呼隆”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发布《关于严格规范涉企行政检查的意见》,明确提出涉企专项检查要符合监管的客观需要,经评估确需部署的,要严格控制专项检查的范围、内容和时限等,坚决杜绝全覆盖、无差别检查。文件直指不少地方存在的涉企检查搞“大呼隆”等乱象,具有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指导性。
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一地一旦发生安全生产事故,辖区监管部门就会马上发布紧急通知,召开扩大会议,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这一套固定打法,被不少企业负责人和基层干部概括为“一厂出事故,万厂受教育”“一地有隐患,全域大排查”“一人生病,全家吃药”。
专项检查本是集中解决某一个地区、某一个领域突出问题,是防范和化解风险的必要方式和手段。但是实践中,“一刀切”“走过场”检查的效果存疑。一方面,无差别检查使得有限的监管资源被白白消耗,而真正需要重点检查的高风险企业反而可能得不到足够关注,导致风险隐患并没有消除。另一方面,众多合规经营的企业,为应对检查不得不安排专人整理资料、陪同检查,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耽误了正常生产经营。
尽管如此,“大呼隆”做法在基层却很有市场,原因在于能够在短期内实现检查全覆盖,对上对下都有交代。但问题也恰恰出在这里。没有主次,不加区别,既做不好工作,更背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本质上是推卸责任、不敢担当的懒政惰政怠政。
当前,不少企业生产经营面临压力,还需要不断稳预期、强信心、鼓干劲。各地各部门要落实落细国办意见要求,不搞“一刀切”涉企检查,严格按照行政检查的标准、程序实施,务求实效,防止“走过场”。同时,加强对企业的指导与服务,营造健康、有序、充满活力的营商环境,实现规范监管与企业发展的双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温宝臣)
(责任编辑:冯虎)